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是新诗诗人中有杰出成就的一位,他创作了<红烛>、<死水>等思想境界高,艺术水平杰出的大批优秀新诗作品,理论上也有杰出建树.他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爱国诗人,对艺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倡导新诗格律,为新诗艺术建设起了开拓性作用.他对新诗艺术的贡献,在新诗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在他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始终关注着新诗的发展,并曾尝试着创作新诗。毛泽东对新诗创作发表过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对今天的诗歌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朗费罗作为美国第一个职业诗人,他的诗歌为我国新诗诗人所接受并译介,这是我国当时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因,同时他本人的诗歌特质和主张也契合我国当时诗歌革命的特点和宗旨。因为他的诗歌平实、淳朴、甜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又有人生哲理,这些为我国新诗诗人广为接受并对他们的新诗创作产生了不可抹杀的影响,主要有新诗意识的启蒙、新诗创作技巧的借鉴和新诗题材、形式的模仿。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俞平伯在中国新诗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一位杰出的新诗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新诗诗人。文章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俞平伯在新诗理论上的建树和创作上的贡献,指出俞平伯很早就十分重视新诗的艺术问题,提出了白话诗的三大条件和自由真实的做诗信念以及平民化理想,创作出了大批的优秀新诗。他的理论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他的新诗作品至今仍是新诗宝库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诗歌理论家。在他的诗歌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新诗的民族风格是受到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他在《女神之地方色彩》及其它一系列论著中,对新诗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对当时和后来新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认为批评是创作的领导,他的新诗理论着眼于对新诗现实创作的领导作用,时刻关注着新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新诗理论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体现出强烈的现实致用性特点;朱自清兼容并包的思想在他的新诗理论上得到了充分反映,他提出“将诗的定义放宽些”,这使得其新诗理论具有了很强的辨证性;此外,朱自清的诗人身份使他在从事新诗评论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创作室批评”特征,这一特征虽不明显,却也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7.
康白情是“五四”时期著名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他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未得到确认.全面考察康白情的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即可见其在新诗理论的建立方面,成就是卓著的;他的新诗创作,在一段时间里,数量是突出的,质量是上乘的,对稍后的新诗作家,也有相当影响.应当恢复康白情在新诗史上弄潮诗人、诗评家、诗论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先驱者,他不仅以新诗创作的实绩推动白话文学的前进,同时对建设新诗理论也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诗歌要表达诗人的真实的情思,诗歌的"贵族化"理论和中西融合的诗歌发展之路,都是早期他对新诗理论的重要贡献。这些理论使他成为中国新诗理论建设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9.
陆琴 《文学教育(上)》2010,(21):148-148
朱自清以诗人的身份初登文学舞台,他的《新诗杂话》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本文重新回到论著本身,探讨《新诗杂话》的内在结构性。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县人。现代著名诗人、卓有成就的学者、勇敢的民主斗士,他是一个贯穿30余年现代文学发展的人物。作为诗人,他自具诗心,自知创作甘苦,论诗自然地道;作为学者,他自具理性的目光,冷静的思索,论诗自然在理;作为斗士,他自有前驱者的孤寂,论诗自然不乏独见。从他的诗论及创作可发现现代新诗潜在的轨迹。 一、新诗发轫期 发难者们明智地认识到新诗的成功在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中的重要性,在理论上大力提倡的同时,几乎人人都进行了创作的尝试。这使新诗在短短两三年便蔚然成风,至1…  相似文献   

11.
安徽太湖籍诗人朱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以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在维护诗的审美特性和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在创作中注意吸收古典诗词合理的艺术形式,精心创造形式完美的新格律诗;他主张借鉴外国各种诗体经验,努力实现新诗诗体多样化;他积极倡导现代叙事诗,并带头进行创作实践,在借用并改造传统题材、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探索现代叙事诗的结构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他为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推动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戴型舒是新诗坛的名将,是中国现代派诗人的领军人物。他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虽然作品不太多,但出手不凡,均是精品。他的诗风几经变化,对中西诗艺作了适度选择,今天研究他的诗。对于总结新诗的创作经验,推动新诗艺术发展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作为诗歌形式要素的韵律节奏,在新诗发生期就开始了自己的建构之路。近百年来,数代诗人、学者探索新诗的韵律节奏,积累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创作成果。但是,我们又清楚地看到,新诗格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需要在继续探索中寻求答案。本栏目论文大多是谈论这些基本问题的最新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县人。现代名诗人、卓有成就的学、勇敢的民主斗士,他是一个贯穿30余年现代学发展的人物。作为诗人,他自具诗心,自知创作甘苦,论诗自然地道;作为学,他自具理性的目光,冷静的思索,论诗自然在理;作为斗士,他自有前驱的孤寂,论诗自然不乏独见。从他的诗论及创作可发现现代新诗潜在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新诗在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有时就造成了诗人创作与读者接受之间的矛盾。诗人在创作上为了避免易懂而不耐人寻味、通俗而难免失之庸俗的弊端,竭力通过意象的营造来构成诗意表达的间接性、暗示性和客观性,而作为意象形成的基础的客观对应物既然是具体的事物,就自然地具有多个侧面、多个特性,每一个特性都可以有一个观念与之对应,就形成了其指称意义的不稳定,造成诗旨的多义和朦胧,形成读者接受上的心理距离。既然意象是新诗构成的基本元素,意象的创造又是诗人追求的最高目标,那么围绕意象进行分析就能较好地廓清和确定新诗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写《集外集·序言》时说:“……我也做了几首新诗。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这话虽是事实,但也不无自谦的成份。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积极倡导新诗,不仅有创作,有评论,也有翻译。他在新诗这块园地上辛勤地劳作,取得的成绩是不小的,应当载入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史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小说家的沈从文,同时又是新诗评论家,他熟悉新诗史,善于运用比较方法揭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坚持从动态视角示新诗的发展变化,其新诗评论既有历史感,又有动态感,注意总结新诗的经验教训。风格批语是他留给新诗批评史的突出贡献,他的风格批评主要依赖直观感性的印象,并注意从读情的时代性上评论新诗。它标举古典评论批评标准,在三、四十年代属于京派批评家。  相似文献   

18.
胡乔木不以诗名,但他确是当代诗坛上独具特色的诗人之一。他象充满涛情的凤凰,“展开五彩缤纷的翅膀”,“歌舞在苍穹”。①胡乔木写过不少声情并茂的旧体诗,却更关心新诗的发展。他并不反对新诗人写自由诗,但总希望新诗象旧诗词一样,能建立一种为诗人和读者共同了解、约定俗成的格律。  相似文献   

19.
新诗文体学的研究是新诗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吕进的新诗文体学理论有着坚实的品质和丰富的内容。他从创作和理解新诗作品出发,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新诗文体学理论、审美视点、言说方式、"对话与重建",新诗二次革命成为吕进新诗文体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主题。中国现代诗学要实现与中国传统诗学和外国现代诗学的对话,在迈进21世纪以后的三大重建是时代赋予中国新诗的美学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从新诗诞生以来,在六十多年的岁月里,许多诗人为寻求、开拓民族化的诗歌道路,做过不少有益的探索:闻一多、何其芳为建立现代格律诗倾注过心血;臧克家积极推动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李季以学习民歌的成功实践拓宽了新诗的发展道路;郭小川、贺敬之从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中广泛吸取营养,对新诗民族化进行多方面尝试……而艾青以其闪烁着战斗光芒的诗歌理论和丰硕的具有国际影响的自由诗的创作,为新诗的民族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路在前进的时候伸延着艾青的创作和新诗本身的发展一样,开始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