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是现代文坛上有名的低产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被海外学者誉为“一支独秀走天下”,国内读者也因为《围城》而称钱钟书为“文化昆仑”。钱钟书及其《围城》获如此高的声誉,除了《围城》题材的开拓,作者刻画人物的维妙维肖以及小说绚丽流畅...  相似文献   

2.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学贯中西,将现实主义笔法与象征手法相结合,使得《围城》在题材、功能和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象征形态。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围城》的创作与其文艺观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印证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其学术和创作可谓殊途同归。《围城》是《管锥编》、《谈艺录》等学术著作中所体现的文艺观在创作领域的反映,为鸟之两翼,可以相互佐证;《围城》体现了其主张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写作风格;《围城》中的婚姻观与钱钟书对于写景的"若即而离",其价值观和美学理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钱定平先生的《破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是一部为读者阅读钱钟书《围城》等小说“排解疑惑”的著作,介绍了钱钟书《围城》等小说中的“哲人学者、古人洋人,或者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吉光片羽”,语言幽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创作与1946年,是一部具有浓厚幽默讽刺意味的小说,自从问世以来,就因幽默讽刺的语言享誉世界文坛。《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为主线讽刺了社会生活,进一步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展现出不做作、自然的讽刺痕迹,文中所包含的各种多样灵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钱钟书先生高超的技艺。所以,读者能够在《围城》这部作品中探究出钱钟书先生所具有的独特讽刺幽默艺术。基于此,主要分析《围城》比喻手法中所具备的讽刺特征,探究具有幽默讽刺效果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总结出小说中三方面幽默讽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围城》是一部富有内涵的杰作。笔者从钱钟书对《围城》中的女性的态度入手,比较有关唐晓芙的外貌描写和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描写,不仅发现了唐晓芙的原型就是杨绛,而且指出这个女性是小说中唯一不受围城约束的人物形象,因此钱钟书在给小说增加一些亮色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围城"某种程度的解构。  相似文献   

7.
闲中读黄裳先生的《榆下说书》,见其中披露了钱钟书于1980年初春写给黄裳的一封信。信中有“弟老而无成,壮已多悔,于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讳莫如深”云云,是就其“少作”而谈的。又查《〈围城〉日译本序》见钱老先生更其明确地把《围城》一书,“只看成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遂大觉有趣。还想起钱钟书先生在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对《围城》的“不很满意”,这就让我开始不停地琢磨一个问题:钱钟书之不满意《围城》,究竟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学识与声名沛如钱钟书,是不是博士其实并不重要。但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社会的势利与一般世人狭隘的视阈,可能多少会让以"学士"之身回国的钱钟书感到郁闷,这些郁闷的集中发泄是在《围城》之中。《围城》所描述的三十年代的民国,正是钱钟书出国时的背景。方鸿渐以学中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9.
走近钱钟书     
说到钱钟书,就必然要提到他的《围城》。记得第一次听到钱钟书这个名字就是源于《围城》。当时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常常感慨《围城》好看,现在想来她应该是个《围城》迷吧,否则也不会总是向我们这帮无知的学童重复着她所钟爱的《围城》了。出于好奇心买下一本,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发现自己什么也没看懂,倒是读到了钱老既幽默又生动的比喻,什么“赤裸裸的真理”,仔细一想,不禁会心一笑,对钱老善玩文字游戏的本领深感佩服。渐渐地觉得这位老头儿有点可爱,言语中总是透着他的机智幽默。时隔两年后再细细品味《围城》时,也不知因为何种原因,竟被这老…  相似文献   

10.
斯丹 《文教资料》2013,(2):10-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并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钱钟书以其渊博的学识、精妙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造就了《围城》独特的语言艺术。小说中集比喻、讽刺、幽默等多种修辞手法于一体,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一块瑰宝。本文以法文版《围城》的第一章为例,从修辞和法汉对照的角度,鉴赏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的《围城》在当今文艺界受到普遍赞誉,"钱钟书热"也早已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文学界对于《围城》的研究颇为深入,在此不多做赘述,本文仅从小说本身出发,浅要论述小说男主人公方鸿渐这一知识分子由于内心的清高而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现代文学大儒钱钟书所著的《围城》,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的影子,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创作主旨、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大胆地推论了《围城》之源在“红楼”。  相似文献   

13.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14.
张蓓  张寒 《华章》2012,(11)
《围城》被人们冠之为“现代的《儒林外史》,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喻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钱钟书先生运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和精辟的语言将当时的社会现象生动、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就从风趣比喻式的幽默和辛辣讽刺式的幽默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简直是比喻之城。该书创制的比喻,多达七八百条,有些“条”里又包含好几“个”比喻,而且大多数比喻幽默机智,出神入化。《围城》倾倒众生,连批评和攻击也令人叫绝:“《围城》是一幅有美皆臻、无美不备的春宫图,是一剂外包糖衣、内含毒素的滋阴补肾丸……钱钟书是穿了裙子的男人。”  相似文献   

16.
王元化于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一文中,涉及对《围城》之批评。这既被《围城》作者钱钟书反驳,又在学界存在争议。对此,本文立足于1947年初版的《围城》和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考镜源流,拂去历史的尘埃,客观地呈现这段艺术对话与交锋,审视"痛诋"的合理与盲点,探讨理性批评的边界,予这段公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在《围城》中如同一个智者,目睹世间万象,众生百态,其作品中的讽刺光圈既有对芸芸众生命运经历的唏嘘无奈,又有如一位冷眼旁观的世外高人对人性的宽容与调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钱钟书式的讽刺心态。《围城》中作者对这一心态充分释放,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比喻、象征以及心理描写,表现出独特的讽刺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就其中的具体表现对《围城》中的讽刺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话语,在新中国成立到198O年近三十年间却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是《围城》的题材、风格以及欣赏趣味与时代大背景相游离,并且作者钱钟书在当时淡泊自守的个性也使作者及其《围城》让人们逐渐淡忘。进入80年代后,由于时代的变迁、作品本身及作者个人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使《围城》再次走进读者的视野,在20世纪8O年代出现了一股持续的“《围城》热”。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堪称是一座神秘莫测、气象万千的“城堡”,是一座魔镜式的艺术宫殿。自初版问世以来,有许多艺术探险家都企图进入其中领略其无穷奥秘,但多因不得要领而难登堂入室,令人遗憾地阻隔在《围城》之外。《围城》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笔者以为:《围城》的魅力皆在“围城”二字上。“围城”是作品的通贯大喻,是寓言,又是预言。钱钟书在《围城》中创造了独特的“围城意象”,构筑起艺术的“围城世界”,塑造了现代“围城人”,从哲学意义上,对整个人类情境和心态进行了形象概括和艺术把握,对人生价值命运作了深层探索,揭示了现代人类文明和现代人生困境这一深刻的哲学命题。正因为如此,《围城》才以其诱人魅力超越时空地吸引着读者,又以其深厚隽永的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的《围城》思想及艺术价值极高,尤其是讽刺手法一直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本文迎合中职生实际,从五方面对《围城》的讽刺笔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