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我们的祖先》从多方面体现了作家的童话旨趣,文章从童话之幻、童话之善、童话之美三个方面解读了卡尔维诺在《我们的祖先》中的童话追求,以期能够更深入地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我们的祖先》从多方面体现了作家的童话旨趣,文章从童话之幻、童话之善、童话之美三个方面解读了卡尔维诺在《我们的祖先》中的童话追求,以期能够更深入地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未来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在1985年写了一系列为哈佛诺顿讲座而准备的讲稿,总标题就叫做《下一个千年的六个备忘录》。六个备忘录分别是“轻”“快”“准确性”“视觉性”“多样性”和“连贯性”。可惜,他只完成了前五个讲稿便逝世了,也没有亲临哈佛演讲。他的遗孀后来把这些讲稿整理出版,仍然冠以“六个备忘录”。当然,在备忘录里他讲到的是文学的未来。 “轻”,卡尔维诺首先强调。他并不是忽略重,而是对轻更感兴趣,因为他自己的写作经常都是在减去重量,尤其是减去小说结构的重量和语言的重量。他把“轻”视为一种价值,而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卡尔维诺在他一九八五年的演讲中提到:文学作为一种生存功能,为了对生存之重做出反应而去寻找轻[1]。卡尔维诺是轻快型的作家,讨论文学中的轻时,他举了唐吉诃德以长矛刺穿风车的翼板并吊到半空中的场面[2]的例子,来说明轻应该要获得具有象征性价值[3]的视觉形象。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正是因轻的文学风格而具备了这种象征性价值,并且成功地探讨了生命和生存之重。  相似文献   

5.
卡尔维诺是一个非常富有反思精神的作家。他既执著于书写当下,也痴迷于追忆历史。他从英雄的历史中读出了普通人的困惑,从宏大的历史中听到了不和谐之音。《我们的祖先》谱写的是一曲英雄主义的挽歌。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卡尔维诺都被冠上后现代作家的称号,极少有人注意到其作品对民间文学养料的吸收."轻逸"是卡尔维诺一生的美学追求,小说传达的应该是如他所说的"柏尔修斯"的生活和生命之"轻",以此对抗"后工业化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重".以童话为点和线,以民间文学为面,以文本分析为支点并结合叙事学理论对其小说的"根系"和"脉络"进行梳理,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种不同于类似"后现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又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近两年中一直被列为畅销书,也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米兰·昆德拉的一部作品。在我们了解的他的成长历程之后,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这其中的“轻”和“重”——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当代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主题”的高度自觉表现在两个方面:主题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作家对主题丰富、主题的层次或主题间关系紧密、“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自觉追求;主题的“开放性”或“延伸性,”它是作家对“不确定性”、“可能性”的确认。这一自觉反映出作家的小说观念,即将“轻”视为以哲学和科学为依据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以“轻”载“重”(探寻解释世界、建立秩序的“可能”,(以“轻”化“重”(涵纳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生命之轻     
在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前,我一直以为在轻与重的对立中,轻为正,重为负。可是,我读到“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时才发现,生命不能没有重量。生命的轻与重不是绝对的。首先,生命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重量,其轻重需要用别的方式衡量。其次,一个人生命的轻重,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我们看来,亲人的生命是沉重的,每个亲人的离世对我们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陌生人的生  相似文献   

10.
正卡尔维诺指出:文学作为一种生存功能,有时候会"为了对生存之重作出反应而去寻找轻"。即以轻来表现"重"。而实质上轻与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卡尔维诺在谈"轻"时的开篇也曾声明,他谈论轻与重的对立,维护轻的价值,并不是认为重的美德不重要,不过是因为他对轻更有心得罢了。其实也正因为他意识到了轻与重的辩证关系,他才会说: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因其“作家们的作家”的美誉日益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既在小说创作,又在小说美学。他在代表性论著《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以五个关键词的新颖形式凝结并予阐发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2.
卡尔维诺是一个非常富有反思精神的作家。他既执著于书写当下,也痴迷于追忆历史。他从英雄的历史中读出了普通人的困惑,从宏大的历史中听到了不和谐之音。《我们的祖先》谱写的是一曲英雄主义的挽歌。  相似文献   

13.
《七音略》的“重中轻”、“轻中重”两图长期以来得不到合理解释和统一意见。通过对两图的分析可以看出,《七音略》所注“轻中重”是指该图主要是合口字,即“轻”,有少量的开口字,即“重”;而“重中轻”则正好相反,主要是开口字,即“重”,有少量的合口字,即“轻”。从今音看,“重、轻”分别和“开、合”对应。我们可以推测,在《七音略》写作的当时可能读音已经发生了倾向于今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散文展现的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的浪漫主义风格 ,《庄子》的“朴”的美学观念又呈自然、直率、真实、无为的倾向。庄子超迈放达、穷通物理的人文精神是孕育浪漫主义风格与“朴”之美学维度的共同土壤。浪漫主义风格与“朴”之审美维度分别体现的是灵动之美与虚静之美 ,终成《庄子》之“大”美。  相似文献   

15.
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中提出的“时间零”是指连接故事来龙去脉的中间点。早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就已经践行着这种理论,使小说摆脱了线性叙事的限制,开拓出广阔的天地。“时间零”艺术跟中国诗歌意象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是身处后现代语境中的卡尔维诺对西方叙事文学整体主义传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赵昉 《语文知识》2008,(1):38-40
《帕洛马尔先生》是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在这部书中卡尔维诺以小说的方式展示了他对文学“所言之物”的信心并提出了以“确切性”来抵抗语言的抽象与平庸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说中语言问题的解读和章节目录的分析,以期对卡尔维诺“文学是福地”的主张发出应和。  相似文献   

17.
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中提出的"时间零"是指连接故事来龙去脉的中间点.早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就已经践行着这种理论,使小说摆脱了线性叙事的限制,开拓出广阔的天地."时间零"艺术跟中国诗歌意象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是身处后现代语境中的卡尔维诺对西方叙事文学整体主义传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学界对卡尔维诺的小说《命运交叉的城堡》主要是从其叙事层面进行研究,而很少对其中多篇故事的内涵深入探讨。文章拟从小说故事中的核心意象“巴别塔”和“命运之轮”入手,分析作品的整体意蕴。“巴别塔”的倒塌和“命运之轮”的重建,体现了卡尔维诺转型期写作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百合花》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新选入的小说。虽然《百合花》是一篇战争主题的小说,但作者借助“草蛇灰线”与“避重就轻”的叙述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文本之时常能感受到个体之间的动人与深情。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叙事的“轻”来消解现实之“重”的目的,即“以轻克重”。同时,《百合花》也能够引导读者对于个体存在价值的珍视。  相似文献   

20.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同时还是一部集中论“势”的著作。《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美学发展所产生的审美向度上的深刻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上。孙子之“势”既指代“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更最终指向“战争之局势”,即综合利用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自然形成的对作战形势的控制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并蕴藉着显明的本体美、辩证的理性美和流动的力量美。《孙子兵法》之“势”论在美学史上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势”论的多元化突破,并以“自然—人—社会(战争)”为其逻辑构架。以此为基点,后代的理论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势”范畴进行理论阐发、体系建构和意蕴拓展,使“势”最终成为具有深刻审美蕴含和华夏民族特色的经典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