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圣叹评《水浒》,对小说技法倾注了极大热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评点,使子弟“晓得许多文法”。他的技法评点,不仅构成了他小说理论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且影响到他以后几乎所有小说评点家,成为中国小说评点的一个重要特色。对金圣叹的技法理论,我们以前研究不够:有人或是因为金圣叹评点中使用了“选家评文”的术语,对之加以简单的否定;有人或是简单地抽出几则技法述评难以见其全貌;有人或是出于理论的偏见,认为技法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什么美学价值。其实,金圣叹不仅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技法,而且还提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体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思想,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都是最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无疑是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位,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并确立了评点的范式,而且这种“范式”并非只是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叙事思想,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念,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创作及其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金批《水浒传》的美学蕴涵是丰富的,从叙事视点可以透视他的叙事理念。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1608—1661年)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以《水浒传》、《西厢记》为典型作品,运用评点的方法,对文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文艺欣赏、美感效应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美学见解。总结金圣叹的小说美学思想,对于我们评价金圣叹的历史贡献和研究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过程,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形态,而小说评点中蕴涵的理论思想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部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体现的思想、形成的体例、创设的文法及别具一格的评点风格都对有清一代的评点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于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这是正确评价金圣叹小说评点行为和深入阐释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必要前提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于明清小说的结构,近人与清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可以发现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一个本质特征: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金圣叹《才子必读古文》摘选评点的主体部分是论说文,探讨的主要是论说文的文法,对叙事技法的探讨在金圣叹的批评话语中即使不是缺席,起码也是相当淡化的。而且,评点小说时,金圣叹对“事”也相当忽略与淡化,与之相对应,他常常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由于金圣叹小说评点有着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的本质特征,套用西方叙事学、以现代叙事观念来探讨金圣叹的结构批评不仅仅是“印板”学术,而且从研究的立足点来说都是根本错误的,这样的研究格局应当改变。知道了金圣叹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结构这一本质特征,还可对明清小说的结构问题及中西方小说结构论的利弊得失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金圣叹的批评理论和美学观点所显示出来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批评思想是复杂的。有人说他是“儒、法、道、佛、老庄和新生的市民阶层思想混杂交错的文艺批评家”。而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金圣叹的影响是显著的。金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他生前操卜筮之业,以批书为务,狂放不羁,轻薄功名,这一点与庄子的人生态度颇有相同之处,他自己也很喜欢庄周,把《庄子》作为他评点的“六才  相似文献   

7.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读法”和大量批语表明,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鉴赏家。金圣叹在依照他的美学见解、艺术趣味对《水浒传》作评点时,常常论及小说鉴赏问题。他的某些关于具体人物、情节的分析,也时常包含着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艺术鉴赏的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评语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金圣叹关于小说鉴赏的见解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它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是中国小说评点史上一位标志性人物,在他的小说评点中存在着许多叙事学方面的观点。尤其是在叙事视角方面,金圣叹的理论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理论高度,他深刻地辨识了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的区别,同时还肯定了人物视角巧妙运用的特殊功用。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全知视角与人物限知视角的区别、人物视角的功能对金圣叹小说评点中的叙事视角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自己的叙事结构理论。对偶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在,尤其是诗词文章、建筑学、哲学等,深深影响着小说理论的构建。金圣叹在评点中也多次提出对比、对看的观点。作家评点家对于对偶结构的美学追求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形态之一的评点,起始于宋人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随着小说创作的昌盛,小说评点也大量出现,明、清两朝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小说评点著作,如明人李卓吾、清人金圣叹都批评过《水浒》,《金瓶梅》有张竹坡评本,《三国演义》则有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本,《红楼梦》有脂砚斋评本,至于《儒林外史》的重要评本则有闲斋老人、黄小田、齐省堂、天目山樵四家。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发展了“小说评点”我国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提出了以性格为中心的小说创作理论。本文简论其评点《水浒传》之创作精神“乱自上作”与“乱自下生”,并以此为中心,分析评论金圣叹小说美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塑造典型性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的小说美学思想在中国小说美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儒释道思想在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中的体现,分析儒释道思想对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影响以及金圣叹对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与超越,从而探究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形成渊源。  相似文献   

13.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镇峦是清代一位重要的小说评点家。他的《聊斋志异》评点,不仅揭示了这部著名小说集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小说情节构思中的一系列缺失毫不掩饰地加以批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戏曲、小说评点家,他批点的《西厢记》流播广远,为历来的戏曲批评家所推崇、珍视,乃至仿效.金圣叹戏曲评点中的地域性影响及其畸儒心态、超越动机和实用批评倾向,因为“晰毛辨发,穷幽极微”之笔,而获得了极为丰富的体现,是我们把握、了解金圣叹的心态及文化人格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是评点派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广的批评家。他写的三篇《水浒传》序言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大量见解新颖独特的批语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浒传》艺术成就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推向了高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的出现,“使群星黯然失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金圣叹和《水浒传》的著名学者张国光教授在《金圣叹学创论》一书中强调指出:“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反映在《第五才子书》(即他所批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序、批文中,而《读第五才子书法》,则是他小说理论的纲领,是我们打开尘封蠹蚀了许多年的金圣叹小说理论遗产的宝库之锁的钥匙。我们要深入地研究金本《水浒》并进行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版本的历史演变,评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也得首先读懂、讲通《读法》,并对它作出恰当的评价。”这里,张教授充分肯定了《读法》的理论价值,还提醒人们应对《读法》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在其小说、戏曲评点中阐发了重要的接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重视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认为文学作品是文学接受的前提;对文学接受心理尤其是审美快感的分析.金圣叹的接受美学思想,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深远的理论价值、启示意义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7.
大量非情节因素向小说文本的渗透,是现代小说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时至今日,尚未见到有人对小说的非情节因素作出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令人感到惊叹的是,早在明末清初的金圣叹,不但对小说的非情节因素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对它有着全面、充分的评点。他所提出的闲笔论,是有关非情节因素的系统理论。他不但把非情节因素看作小说艺术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而且对非情节因素的审美功用作了详细、充分的点评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最高成就者,他对小说评点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理论和形式两方面。在理论方面,他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主要是关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结构安排,这对以后的小说评点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小说采用评点的形式进行评论,这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艺批评方式。首先起来开创明清两代评点小说之风的是明代的李贽。他对《水浒传》的评点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影响,效法者纷纷而起,于是形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所谓小说评点派。明清两代的小说评点家中,除李贽外,较有影响的还有金圣叹(评点《水浒》),张竹坡(评点《金瓶梅》)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人。这些评点家通过作序、写读法、评批和圈点等方式,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最高成就者,他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主要是关于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这对以后的小说评点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