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佳 《教师》2011,(18):60-60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以及深奥的哲理,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幼儿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比较厚实的文化积淀,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两年来的实践,谈谈我在教幼儿学古诗方面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上下传承五千年,其中蕴含的美德及丰富的文化影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中国成为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幼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魂和根,应该从娃娃抓起,使民族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拥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悠悠几千年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个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感谢生活。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感恩是一种思想境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恩作为幼儿亲社会的行为之一,对幼儿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路 《广西教育》2014,(25):126-127
正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幼儿教育有两种教育形态:一种是伴随民族发展自然形成的随境式教育,一种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引进的以民族托儿所、幼儿园为主的专业化教育。两种教育形态各有所长。伴随民族发展形成的地方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幼儿的文化生境,也是随境式教育的重要资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幼儿的成长。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与幼儿教育进行整合,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龙胜各族自治县隶属桂林市,位于广  相似文献   

5.
李爽 《山东教育》2005,(12):62-62
优秀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结晶,也是古汉语运用的典范。它们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以及深奥的哲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幼儿受到中华古代文明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比较厚实的文化积淀,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富国强民的需要,教育中对经济、政治的使命过于重视,导致教育传承传统文化使命的缺失。在世界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历经几千年风雨的中华文化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与演变显得苍白无力,中国人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有下降的趋势。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教育必须坦然应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的实质是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觉意识和培养幼儿学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恩与理解。幼儿园主要通过开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儿园文化课程和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来培养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感恩情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将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传承者。本研究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幼儿教育资源,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概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主题与应用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促进教育部门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体系、资源类型、呈现形式、呈现载体、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机制,促进传统文化在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对幼儿进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图画书的创作中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图画书,充分利用"图画书"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让幼儿在享受阅读的同时,重拾经典,回归传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增强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对幼儿进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大重要课题。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图画书的创作中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的图画书,充分利用"图画书"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让幼儿在享受阅读的同时,重拾经典,回归传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增强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让幼儿从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品德修养,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塑中华文化精神是当今幼儿园课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是极具传统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以之作为切入点,在多途径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土及家长等资源,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节气活动,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当中,让他们学礼仪、行礼仪,能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萌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A2):165-16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而,当今的教育应该借鉴其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幼儿教育抓起,从小培养其文化自信,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喜欢并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成长为知书达礼、谦恭温良、才情横溢的学生。传统文化对现代的儿童教育有着不可代替的文化价值作用,孔子曾经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就要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和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熏陶人格,加强幼儿的智慧和修养,让幼儿在浓厚的传统文化视野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唐樱 《教师》2012,(15):55-55
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泱泱大国,其文化博大精深,为世人所赞叹!中国的戏曲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漫漫艺术长河中,历经沧桑,以其独树一帜的特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幼儿艺术活动中渗透及推广地方戏曲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素质潜能,培养一技之长,更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华 《考试周刊》2023,(3):155-158
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已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我园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推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体验和学习。在活动中开展从儿童视角出发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情感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优化师幼互动,通过捕捉问题、探索疑问、支持探究、体验传承等实践策略使幼儿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传承节日的文化与传统。  相似文献   

14.
汉语典故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经常对幼儿进行典故教育,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汉语言的鉴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5.
王玫 《山东教育》2008,(7):41-43
“国学”,又叫国故,指我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贤们的总记录和文化积累的总载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在幼儿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上,也体现在文化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来,雷锋崇高的精神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人们都希望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雷锋精神在中国大地永放光芒.因此,就要深化志愿服务,培育志愿文化.本文阐述了如何增强培育志愿文化的意识、增强培育志愿文化的自觉性、增强培育志愿文化的针对性和增强培育志愿文化的特久性:以此不断地弘扬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18.
燕赵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赵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这种文化以好气任侠、慷慨悲歌的主曲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燕赵人。燕文化是一种苦寒文化,有一种坚韧的追求;赵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高扬着进取的旗帜。二者虽有不同,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燕赵文化的迁延发展,如今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展现出了不同时代的风采。特别是在今天燕赵大地上建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河北人民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解析燕赵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和革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教育进行接轨,是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在幼儿双语教学中,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也是现今阶段急需关注的问题。对此,幼儿教师应在进行幼儿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利用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志铭 《中国德育》2015,(15):57-58
浙江省武义县王宅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王宅镇上,地处素有"耕读世家"之称的俞源古镇与尊崇"养生之道"的寿仙谷古村的环抱之中。"耕读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来最精髓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一种草根文化,是最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更造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我们王宅,历来是武义的大粮仓,因此"耕读文化"曾经是我们王宅人民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