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古兰经>上,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的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2.
李治洲  黄亚飞 《教师》2011,(31):16-16
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动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读完这则故事,深有感触。 教育也是这样。当我们碰到那些不是那么“听话”的孩子时,或者面对孩子们那些不令人满意的行为时.我们何不像大师一样“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呢?  相似文献   

3.
一《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儿到山的东面,然而,大山皆纹丝不动。最后的结局是:大师走进了大山。大师说:世界上没有移山之法,既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不了“山”的位置,就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大师真正的移山“大法”。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以“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导引]世上本没有移山之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  相似文献   

4.
在平日的解题活动中,我们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上困难,一定有头碰南墙的时候。回教《古兰经》上有这样的经典故事: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移山大法”。他先当众表演移山,而最后他说:“世上本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可以移动大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5.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要练移山的本领,30年后他带着几个朋友来到山脚下,问大家:"山过来了吗?"大家都觉得上了当。那人却说:"我练了30年,才悟出这个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由此我想到了对学生的教育。我们往往注重了学生应该这么做,  相似文献   

6.
《古兰经》上有一个先知唤山的故事。有一位先知,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然而故事的结局却耐人寻味———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之术,惟一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先知说:“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湖北枝江白洋中学@楚怡君  相似文献   

7.
曾经听过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个年轻人,他要练移山的本领!30年后他对朋友们说:"我可以把山移到我的脚下。"于是好朋友都去看他是怎样移山的。时间慢慢地过去,当他问大家:"山过来了吗?"朋友说:"没有啊!"于是,在期待中,很多人失望而归。过了一会,他又问:"山过来了吗?"回答的人依旧很失望,又有一部分人不等了。年轻人说:"和我一起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于是大家跟着他一直走到了山脚下,这时,他回过头来问大家:"山过来了吗?"大家都觉得上了当。年轻人却说:"我练了30年,才悟出了这个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8.
《古兰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慕名而来的人,请求大师当众表演,于是大师就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等了一会儿只见他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所能移动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邀其当众表演。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0.
有位大师苦练移山大法,修成正果后, 进行移山表演。他先是一番作法, 然后自己跑到了山的另一边, 宣布移山成功。友人不解地询问山怎么还没有动,大师解释说,我的做法是山不动我就自己走过去。这个哲理故事给人很多启示。我们作教师的, 应当有一种向学生主动走过去的胆识。抛弃老师的架子, 坦诚地向学生走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 教师主动亲近学生, 就要抛弃老师自己思想上的架子观念,主动向学生问候。 有老师说,学生不主动招呼我, 要我招呼他, 真是岂有此理?这些话反映的实质是老师的架子观 念在作怪。这种架子观念最突出的 …  相似文献   

11.
《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 ,有一位大师 ,几十年来练就了一身“移山大法”的本领 ,然而他的“移山之术”却颇令我们费解———这位大师的移山方法就是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了解了大师的“移山秘诀”后 ,我们知道其实大师并无真的移山之术 ,而令我们真正佩服的是大师思考问题的独特方法———思维逆转。多少年来 ,我们教师一直是以真理传播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 ,他们想尽种种办法 ,使出浑身招数 ,把学生一步步引入真理的殿堂。课堂上 ,只有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只有教师讲道理说服学生放弃错误观点 ,接受教师的正确观点 ,……久而…  相似文献   

12.
《古兰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慕名而来的人,请求大师当众表演,于是大师就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等了一会儿只见他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所能移动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3.
明锣移山     
当改变不了别人时,就得改变自己。从前从前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而今天我们要来看看"明锣移山"的故事!明锣夫妇住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他们想要把这座山移走,所以去找聪明的人,他告诉明锣四个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我的一个朋友非常适合经商,但他却立志成为画家。他辞去公职,躲在家里,一心画画。几年过去却毫无长进。经过痛苦反思,他决定暂时放弃画家梦, 下海经商,没几年他便跻身富人行列。闲时与书画家们在一起切磋技艺。几年后,他的画竟获行家好评,挂在宾馆和画廊出售,出了画册,圆了当初的画家梦。  相似文献   

15.
张凯 《班主任》2012,(3):63-63
有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慕名而来的人请大师当众表演。大师来到一座山前坐了下来。众人等了一会儿。却见大师起身跑向山的另一面去了。然后,大师告诉众人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微微一笑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6.
愚公为啥移山笨笨熊和聪明兔是同班同学,又是好朋友。一天,它们正在埋头写作业。笨笨熊突然问:"聪明兔,今天我们学了《愚公移山》,可我一直想不明白愚公干吗要移山,我觉着他太傻了!""你真笨,这个都不懂!愚公把山移走之后,手机信号就好了呗……"聪明兔得意洋洋地说。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邀其当众表演.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对一些高深的知识,他们也会望而生畏.此时,他们急需要教师"出手相助".我们不妨"过去",移去"大山",一切美妙的景致尽将在眼前.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先后采用了"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大法师在深山修炼了三十年,终于修成"移山术".在他走出深山后,第一件事就是向人们展示三十年的修炼成果,这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大法师面向大山,席地而坐,口中反复念叨着一句话:"山过来,山过来……"大山纹丝不动. 到了中午,一些人大呼上当,纷纷散去. 而大法师只顾继续念叨着:"山过来,山过来……"到了晚上,只留下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而山仍岿然不动. 终于,大法师站了起来,他对周围仅有的几个人说:"好了,现在我要展示三十年‘移山大法’的精髓了."说完,便一步步庄严地向大山走去.留下的人大喜,虔诚地跟随在大法师的后面.等走到大山跟前,大法师忽然回头问道:"现在山过来了吧?"后面的人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地问:"这就是您修炼了三十年的‘移山大法’?"大法师说:"对,这就是我三十年修炼悟出的道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     
角度之一: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描写人物、表现中心。背景介绍中两座山的既高且大跟后文移山的人既老又小形成对比,衬托出移山之不易和愚公决心之坚定。为了突出愚公,作者特设了智叟这一形象,并层层设比,以他的目光短浅,来反衬出愚公的远见卓识。一组组对比衬托的运用,突出了人物,表现了中心。教学方法与过程:本文难词僻句不多,且注释又详,在学生熟读课文后用点拨谈话式组织教学,第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故事名字是《愚公移山》。要求是只准看课下注释,不许翻其他参考书(促使其熟读课文)。第二步,点拨谈话。教师设计出带启发性并能提挈全文的问题,如:①本文共写了  相似文献   

20.
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样,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或至少是暂时无法改变的."移山大法"启示人们,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事情,我们就改变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自己,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让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他人,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