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着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规范职业能力评价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城乡统筹就业和素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做好培训就业各项工作。日前,劳动保障部正式确定了2008年培训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是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劳动者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工作总体思路: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为主线,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建立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管理新机制;以高技能人才高端带动为动力,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继续组织实施“5+1”行动计划,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素质就业水平;以强化管理服务为手段,改善就业环境,推动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就业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重要途径。现行劳动法未能对非正规就业予以相应的规制,导致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权益被边缘化。要有效保障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权益,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完善就业权和报酬权以保障非正规就业者的生存权益;2.加强政府扶持,保障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发展权益;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实现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社会权益。  相似文献   

5.
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通知提出的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就业年龄歧视的间接治理方式以高龄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权保障为面向,不处理年龄歧视本身的疑难法律问题,却能够起到间接限制或促进减少年龄歧视的效果,应成为我国目前较为妥当的制度选择。文中分别考察了消极性间接治理以及积极性间接治理的域外立法概况,进而提出我国相关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有关劳动权保护立法中关注对于就业年龄歧视的治理作用;就业年龄歧视的治理不偏离平等原则;构建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的积极行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动态     
国务院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1月2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6号)。《规划》指出,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强化职业培训。统筹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训,加快构建劳动者终  相似文献   

8.
《继续教育》2001,15(2)
据悉,我国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第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要与就业制度改革相衔接。一方面,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另一方面,要运用就业政策的支持来推动证书制度的建设。要求对技术复杂、量大面广、涉及消费者利益的职业,求职者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 第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要与职业培训改革相衔接。抓培训,不是为培训而培训,而是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引导职业培训主动面向多样化劳动力市场需求,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培训是基础,…  相似文献   

9.
建立就业准入制度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规范劳动力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推进就业准入制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完善我国就业准入制度的几点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训练工作与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就业训练事业得不到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及时地按照市场需要提供合格的劳动者,不能有效地调节劳动者素质结构,就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因此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发展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10,(12):9-9
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作用,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初步建立了适应不同群体就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对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待遇引起的就业歧视严重妨碍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我国当前用工实践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大多表现为非法律禁止的种类,反映出现行有关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立法存在着局限性。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机会的实现,应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我国将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规划提出,我国将以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规划提出,我国将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培训工程。根据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本市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和优化,人力资源的矛盾日益表现为:城乡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岗位技能要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失业问题比较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并存,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坚持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高度,明确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2008年1月实施的<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劳动者具有经济和社会二重属性,这决定着劳动者一方面作为劳动力的所有者而存在,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就业保护制度的设立是劳动者经济权利与社会权利冲突的结果,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目标是追求效率与平等、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某种平衡。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完善必须建立在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基础上,最低程度地降低就业保护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基于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探讨通过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提升工作福利以实现体面就业,进而促进农民市民化。重点探讨对城镇化催生的大量待转移劳动力、产业内现存低技能存量劳动力、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扶持。该就业服务体系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创业指导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体系构成。促进该体系的良性运行需要积极和消极的就业保障政策并行,其中积极的政策包括建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就业奖励金制度、职业准入制度、就业公积金制度;消极的政策指失业保险与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就业的严峻形势,对增加就业的对策予以研究.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中国的就业问题,关键要靠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规划提出,我国将以实施青年技能就业培训工程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教育与职业》2007,(19):13-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促使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和复合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