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要说学生不会读书,连语文教师都不会读书了。因为更多的语文教师靠一本教参说话,他不会接触文本,面对文本,如果没有一些参考的东西,是寸步难行的。黄玉峰老师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现在已经丧失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没语文课以训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重要表现。然而,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的作文教学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做法在妨碍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那就是所谓的“标准化模式”。写作教学中受这“模式”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杨建军 《湖南教育》2002,(11):38-38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重新认识语文“训练”的重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务必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识记”和“运用”上。识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都是强调识记的重要性。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只片面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没有识记,谈何运用?现在教材规定的识记量很少,一册书就那么三、四篇,三年高中累计起来不足20篇。因此,…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强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读、写、听、说等语文素质的全面训练。要进行这项全面训练就必须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过分强化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个体认知。语文教学应当是以读和写为主要手段,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思维,丰富情感。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  相似文献   

7.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叶老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平实的话语点出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本色,是笔者对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回归本色就是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明确目标,简化流程,让学生通过字、词、句、篇的学习,训练并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与此同时,体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形成并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态度与独立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 ,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 ,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 ,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老师独立读书作文。那么 ,我们语文教师 ,又该怎样实现这一最终目的 ,如何引导学生去读书、作文呢 ?简单说来 ,这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 ,为学生展现出一片浩瀚无垠的知识的海洋 ,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语文教师的责任 ,主要在于把学生领进这个世界 ,并教…  相似文献   

10.
武书锋 《考试周刊》2013,(48):51-51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写作,须能读书,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语文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教师要改变阅读课和写作课分离的教学模式。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叶圣陶先生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归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以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叶圣陶先生对此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语文教学,就是这么回事: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并从中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崔峦同志也说:“训练的观点,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的要求,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为全面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既然是一种工具,那么,语文教学的实质就应该是使用这种工具的技能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吕叔湘先生也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培养,但靠教师讲是难以能形成的,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艳秋 《黑河教育》2012,(12):17-17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在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由此可见,语文课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读书,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使其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是完成这一重要任务的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是当下课程改革的方向标,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较之前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立足“三个转变”,才能真正实现课堂高效。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李庆友 《辅导员》2014,(4):60-60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与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也是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看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可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完全一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的开始,都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步,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是学生素质水平的体现。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学生灵魂。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训练?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譬如学一个字,要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就要训练。”“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可见,语文课要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