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带鸡蛋     
教学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做实验时不够细心,观察不够仔细,对实验材料也不够爱惜。我虽然多次给学生讲过相关的道理,引导学生克服这些毛病,但收效不大。我在备《动物的卵》一课时,看到教材上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蛋壳上的小孔。”按平时的做法,我要为学生准备几种动物的卵。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准备呢?让他们也尝尝准备实验材料的滋味。于是,  相似文献   

2.
赵忠 《科学课》2014,(5):25-26
“铁钉生锈”内容,要求学生做实验研究铁生锈的原因。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方案主要包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果。由于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做不方便,于是,我让学生在家里做这个实验,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从书本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归纳实验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并辅以针对性的训练,教学效果非常好。 1 掌握实验材料的选择方法在做(实验一)还原糖鉴定实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例题: 例题以下材料哪种适于做还原糖鉴定实验,并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4.
《面包发霉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为了迎接一次赛课,我信心十足地做了准备。第一次试上,我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方式,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做实验。一周后试上时,实验结果大多数所见到的却不是"面包发  相似文献   

5.
“我听了 ,忘记了 ;我看了 ,记住了 ;我做了 ,理解了” ,这是对实验与掌握知识关系的通俗概括。因此 ,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观察实验 ,操作 ,游戏等亲身实践体验 ,主动去探索新知识 ,获取新知识 ,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也是教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 ,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1 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 ,让学生参与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一般是 :老师讲讲做做 ,学生听听看看 ,效果往往不好 ,若在教师示范的同时学生也参与实验操作 …  相似文献   

6.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的组成部分 ,实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我在演示实验教学中 ,敢于让学生参与 ,为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做了大胆地尝试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 改善演示观察效果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演示实验必须让学生看清楚 ,有些实验仪器比较小 ,学生不易观察 ,我就将原有仪器放“大样” ,制作了大型游标卡尺、天平、温度计等 ,并使这些教具在结构上与实物保持一致。在演示过程中 ,学生拿着实物 ,对照演示教具 ,师生步调一致 ,使学生学得快 ,记得牢。在演示磁感线 ,连接串、并联电路等实验中 ,…  相似文献   

7.
打开一年级实验教材,我有点震惊:数学教材怎能这样?于是,我带着疑惑开始翻阅起来。真是奇怪,感觉越看越有意思。它就像一部卡通故事书,我想一定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我决心一定要让孩子愿意并学好数学。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8.
一、探究并非简单的动动手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在上课时能动动手、做做小实验。作为科学课老师在接受先进教学理念时,确实也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积极心态。于是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9.
我是教初中物理的,能深刻体会到初中物理实验在课堂中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教师可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最终达到学生会机械化地做一些题目,达到提高班级均分的效果。我认为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更加理论化,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遇到题目灵活的问题缺乏思考的能力。老师为了在课堂上赶教学进度和多讲几张试卷而让学生失去了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缺少了实验的体验,当然不知道遇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我觉得就算课堂时间比较紧,做一些演示实验也总比不做好。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尽量让个别学生参与进来,可能下面的学生正等着看演示实验学生的“笑话”呢。这样的演示效果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实验没有成功,这样也会激发学生思考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且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课堂虽然花了时间,但却是值得的,课堂是精彩的。下面我谈谈自己上课过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缘起《化学教学》2 0 0 0年第 7期刊登了陈浴淙老师的文章《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和讨论》(以下简称《铜》文 ) ,当时读过以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事隔一年有余 ,因学校举行科技活动 ,有一学生想做趣味化学实验 ,请我提出参考意见 ,我立刻就想到了“铜和硝酸的振荡现象实验” ,便积极地向他推荐此实验。不料学生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 ,我怀疑是学生的操作不当造成的 ,于是便亲自上阵 ,但是结果是大失所望。于是我不得不对此文重新审视 ,仔细研究 ,越看越觉得疑窦丛生。发现《铜》文不仅与事实不符 ,而且与理论相悖。2 几点疑问为了便…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大多具有浓厚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教师在做课堂演示实验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的同时,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改变学生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优化科学教学,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靠外部灌输得到,它需要学生亲自动脑,亲自实践,亲自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一是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二是猜想让学生自己去提出,三是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四是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五是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各种各样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以此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实在做不了的再演示。课堂上学生要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全动起来,才会有效果。一、要注意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我1983年从武汉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在武汉二师教了5年化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喜欢做实验,每门实验课成绩都是90分以上。到了化学教师的岗位,我每天都“猫”在实验室里,把几乎所有能够做的实验都做给学生看,也让学生做,还改进了一些实验,让它们切合师范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学生按照相应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做着,在最后一步“滴加碘液”时,我向学生解释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当滴上碘液,每个小组的叶片都相应变了色。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碘液滴在叶片上是棕黑色,为什么不是蓝色?”其他学生也附和着“不是老师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吗?为什么叶片上不是蓝色啊?”叶片确是棕黑色,面对着学生的提问,我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前总是叶片变色就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从没有学生对叶片的颜色产生疑问,我该怎么回答呢?猛地我想到:何不放给学生去探究呢?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块探究,好不好?”学生们激情高涨,跃跃欲试。于是,我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五步骤来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位科学教师在教学摆的研究时,让学生探究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关系,结果学生在探究后汇报的数据各不相同,就是没有教师希望的情况出现,即改变摆锤的重量,摆的快慢不变。于是这位教师督促学生再认真地做一遍刚才的探究实验,结果学生还是没能在探究中找到教师希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仅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较多,许多教师就减少了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机会,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或是从网络上找一些课件或者视频,让学生看实验,或者只做演示实验而不上学生的动手实验。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的才学得会。这些年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此,把我的一些做法和体验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  相似文献   

18.
学会做观察、实验记录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至于是否提倡个性化的记录方式,我的观点是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首先,就科学探究中观察、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而言,往往是为了获取事实和数据,用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证实自己的预测。因此,观察实验开始之前就有必要让学生明确如何进行观察记录.而且在观察记录过程中也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即在思考中观察与记录、在观察记录中思考。其间,教师应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状况与观察、实验的具体需要,展开具体的记录指导,如学习用文字、数据、  相似文献   

19.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目前的很多探究式物理实验,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设计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操作,学生几乎不用思考,也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缺少了关键的实验设计过程,不是真正的实验探究。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物理素养,必须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探究式实验设计中进行了以下5点尝试。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当学生打开化学课本,他们一定都想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化学研究些什么呢?化学有趣吗?于是,我打算让同学们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体会一下“化学离我们这么近!”“化学真有意思!”更重要的,能让学生们自己探讨、总结、琢磨、体会出学化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