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的《边城》和川端康成的《古都》是同类题材的作品,都重现了文学追寻的主题。两位作家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各自故乡的自然美与人性美,也分别完美地再现了中日两国的"道"与"禅"的民族根性。  相似文献   

2.
《苔丝》和《边城》都是关于纯洁美好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作家对故土风情描述的迥异和对寄托作家理想的主要人物刻画的不同,反映出在爱情悲剧这同一母题下,两位作家表达的是不同的情怀:哈代表达的是颓废的悲观主义,而沈从文则更多地表达对重建故土乐园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觉醒后的死,昏睡中的爱——试比较凯特·肖邦的《觉醒》与契诃夫的《宝贝儿》刘振江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宝贝儿》同年《1899年)问世,两位作家卒于同年(1904),两部作品又同以女性为描写对象。两部作品除上述几点偶合之外,几乎...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边城》和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两部作品,是两岸作家描述纯美乡土生活的经典之作。从这两部相似的小说入手,讨论大陆与台湾作家笔下“桃花源”般的乡土社会,分析沈从文与萧丽红相似而又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助于探索传统乡土社会的精神皈依,探寻两岸作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为重构文化所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沈从文的《龙朱》中各有一个仆人形象--"弄人"与"矮奴",他们在身份地位、聪明智慧、乐观幽默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造成这种相似的原因可以从两位作家的所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性格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边城》和《雪国》的死亡意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死亡,尤其在《边城》和《雪国》中,巧妙地安排死亡情节,小说的悲剧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死亡情节,追问作家的死亡体验和宗教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死亡意识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7.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的悲剧性主题进行比较,从人物形象、写作特色和文章主题三个方面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都以乡土为背景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古都》和《边城》中,两位作家将各自故乡风景和民俗带到小说故事发展中,使读者体会到他们各自故乡的自然风景和乡土人情之美。他们以各自的美学意识,用彩墨将家乡挥洒成一幅美景名画,在画卷中挥洒自己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和沈从文作为现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迟子建的小说《采浆果的人》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作一比较,发现这两篇作品在写景、写人以及思想情感表达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早期散文创作继承了鲁迅《野草》的独语体风格,对比两位作家的独语体散文,发现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情感、语言、文体的变异。文章阐述了这种变异追求的成因、特征及作用,揭示了两位散文大家的孤独灵魂。  相似文献   

11.
《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聚焦自然和女性的命运,讽刺了当时工业文明的发展及男权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摧残,都以悲剧收尾彰显了作家对当时父权制的不满以及强烈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契诃夫与莫泊桑属于不同国度的两颗文坛巨星.前者生于俄国,后者生于法国。可是,我从《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发现了他们在许多方面有着意外的相似之处和惊人的不同之处。二人都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人活的年龄只差一岁,写作时间仅差一年。除此之外,两位短篇小说之王的两篇惊世之作也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和钱钟书是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大家,又是著名学者、教授。他俩对我国的文化事业,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边城》与《围城》各是他们的代表作。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1926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月刊。1927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等杂志,同年参加了新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座著名的城,他们分别是钱钟书的《围城》和沈从文的《边城》,它们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边城》,曾于1988年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评定为当年获奖作品,可惜因为沈从文的离世,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先人已逝,但《边城》的魅力却与日俱增.沈从文用清新自然的文字创造了一座没有尘世喧嚣的美丽边城.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一次沐浴更衣,跟随作家沈从文走进这座"梦幻之城",听这里的山山水水和老老少少吟唱一曲边城之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家沈从文的《阿丽思中国游记》(1928年)是在英国作家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2年)的基础上的续写。虽然均被视为“童话”,但从实际的创作来看,作品中还是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感悟现实的成人视角。而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也导致了作家不同的创作心态,从而令作品产生出彼此迥异的艺术特性来。从以上种种角度来看,沈从文虽然续写了“漫游”,但却创作出了一部与原本大相径庭的小说。两部小说的艺术个性也是判然有别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三十年代众声喧哗的现代文坛,沈从文和穆时英是站在这个时代的风格迥异的杰出作家。这两位作家分属于京派和海派,在人生态度和写作立场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对立。沈从文曾经撰笔毫不留情地批评穆时英的小说只“适宜于写画报上作品,写装饰杂志作品,写妇女、电影、游戏刊物作品”,而穆时英在《公墓·自序》(1933年6月版)说道:“说我落伍,说我骑墙,说我什么都可以,至少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上,大声地喊:‘我是忠于自己的,也忠实于人家的人。’”这两位作家毫不动摇地坚守着自己对世界的观照方式,分别在乡村和都市两个不同的世界中演绎着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海内外掀起一股“沈从文热”。如何公正全面地评价沈从文。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应占怎样的地位,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大课题。不少评论家给沈从文以高度评价,如美国汉学家金介甫说:“如果要举出几位新小说的主要作家,30年代中期的许多文学爱好者会这样说:‘第一是鲁迅,第二便是沈从文’。这两位作家的名字在此前后都不曾被相提并论,但在那个历史时期,不管是在卓越的艺术才华上,还是用来把握20世纪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作家的创作标志着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他“不仅创作了俄国生活的无比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的第一等作品。”(见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对这位伟大的作家也有极高的评价:“伯爵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可以说是我们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是俄罗斯文化的珍宝;他的文学遗产,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者看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