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从唐代到明代这一千年间,曾经有过六个“北京”。它们是:一、唐朝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均以其发祥地太原府为北京。二、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8年),仁宗把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建为北京。三、金代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改临汉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波罗城)为北京。四、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把大兴府(北京市北)称为北京。五、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北京。六、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将他做燕王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 建北京(今北京市)。 …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高宗本纪下》永隆二年有云:“八月……辛卯,改变州为安南都护府。”(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08页)而同书《地理四、岭南道、安南都护府》则曰:“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1749)页《会要》卷七十三《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八月七日,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据此,案唐当以《地  相似文献   

3.
北平与北京     
徐红岩 《历史学习》2005,(11):34-34
现行统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全一册第125页中讲到:在朱棣打败建文帝后,“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北京为京师。在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第4页注释③中讲“1928年6月8日,北伐部队进入北京。21日,南京国民政府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及88页中讲到的“改北平为北京”。北京这个名称是明朝才有的。洪武元年,明军攻入元大都,改大都路之名为北平府,朱元璋封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为了争夺皇位向在位的明惠帝发难,结果是叔叔打败了侄子,“靖难…  相似文献   

4.
正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号莲溪,安阳县蒋村人,清代广东巡抚。"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的主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抚。  相似文献   

5.
<正> 清初,辰州府、沅州、靖州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属湖南布政使司,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设置流官代替土司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并置芷江县,六年改辰沅兵备道为辰沅靖兵备道,驻沅州。四十三年移驻镇竿城(今凤凰)。嘉庆二十二年(1817)析沅州府芷江县地置晃州厅,直隶布政使司。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坐落于南通市5A级濠河风景区西侧,其前身是创立于1912年(民国元年)的南通乙种商业学校,由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通崇海泰商务总会会长刘桂馨三人筹建,借助通海五属公立中学(今江苏省南通中学)办学,张謇任名誉校长。1952年,根据南通市人民政府统一安排,学校实现"双改双并",办学性质和定位有了质的变化。"双改"是改商校为  相似文献   

7.
正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明弘治五年(1942年)中举,此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后称病还乡。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祝允  相似文献   

8.
《辞源》(修订本)《五方元音》条: ……腾凤是河北唐山人(0144页右)。唐山条: 市名。属河北省。本汉柏人县。唐天宝元年改尧山。因相传尧封于此,故名。金避睿宗讳,改唐山。明清属顺德府。……(0514页中)  相似文献   

9.
唐代凉州(武威郡诸县城址的调查与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唐书》卷40《地理志》载,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河西,遂置凉州总管府。七年(624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凉州为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凉州。唐代凉州(武威郡)所辖诸县的城址,史料记载多疏而不详, 《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不免偏误。笔者实地调查,并将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元代的主要陆路交通(1)由大都向东北,至辽阳路.南去,可达高丽的王京(今朝鲜开城);东北去,经开元路(吉林农安)、上京故城(黑龙江阿城)、胡里改万户府(黑龙江依兰),至奴儿干城(今苏联特林).(2)由大都北去,可达蒙古祖先发祥地——黑龙江上游;转向西去,沿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可达和宁(今蒙古哈尔和林).(3)自大都西北去,经宣德(今河北宣化),循木邻驿道抵达  相似文献   

11.
《永乐大典·潮州府·建置沿革》载,潮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时(819年)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之句;李德裕《过恶溪》诗亦云:“潮阳未到人先说,海气昏昏水拍天。”诗中的“潮阳”就是潮州。直到北宋初,陈尧佐诗中乃称潮州为潮阳。  相似文献   

12.
陈胜、吴广     
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著名领袖、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革命活动家.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少时曾以佣耕为生.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贫苦农民出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政府征发闾左农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陈胜、吴广在被征之列,被指定提任屯长.在向渔阳行进途中,这支队伍因雨受阻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不能按期到达戍地,秦朝法律规定,戍边误期要以死罪论处.陈胜、吴广经过商议认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他们决定举行起义,从死亡中杀出一条生路.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摆脱当时的困境,而且表达了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身解放的坚  相似文献   

13.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  相似文献   

14.
袁宏(公元328~376),字彦伯,幼名虎,东晋陈郡阳夏(音jiǎ,今河南太康)人,年少时,父早亡,陷于孤贫,但他刻苦自励,好学深思,加之天资聪颖,领悟机敏,早年便善诗工赋,文章出众,所写《咏史》诗二首,辞藻华丽,蕴意深奥,甚得镇西将军谢尚的赏识,逐渐名声日高。晋穆帝永和年间,被谢尚引进为安西将军府的参军;不久,又被推荐为大司马桓温府的记室,桓温很看重他的文才,让他专掌军府的书信、文告、奏疏等文字工作。自此,袁宏的名气,已为朝府所闻。桓温去世后,他便被朝廷征召,做了吏部郎的官职。到了公元376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出任为东阳(今安徽天长县西北)郡太守,当年便卒于任上,时方49岁。 综观袁宏一生,享年虽较短促,但其性行卓异,  相似文献   

15.
一、渤海国是怎样兴起的?渤海大氏及其族属出于粟末靺鞨(肃慎族系统),为靺鞨七部之一,居粟末江(今称松花江)上游,靠近长白山,亦接近旧高丽(本称高句丽)北境。新唐(?)谓“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其说甚确。公元六六八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灭高丽,移其遗民于各地。渤海大氏一族以附于高丽之故,亦被徙住于营州(今朝阳县一带),此时契丹渐强,遂附属之。六九七年(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叛唐,攻破营州,渤海国第一代高王大祚荣趁此机会,携其全族从营州东奔,踰松花江至牡丹江上游东岸今敦化县地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是清朝的"发祥重地".又地处国防前线,清代皇帝对它颇为关注.1644年福临定都北京以后,便以盛京成为留都,对东北采取加强管辖的措施.1.设置行政机构和官制顺治元年(1644年),悉裁诸卫,命和洛会为盛京总管,统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兵驻防,管辖东北全区.这里不设总督、巡抚,有别于内地直省.顺治三年,改盛京总管为盛京昂邦章京.顺治十年,鉴于沙俄的侵略,为增强防御力量,把东北划为二个行政区.在宁古塔副都统之上,新设了宁古塔昂邦章京.即把原盛京昂邦章京管辖下的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太平洋西岸鄂霍次克海、库页乌,西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划归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即吉林地区).顺治十四年,为加强对民人的管理,于盛京城内设奉天府,长官为府尹,辖州二:辽阳州、复州;县六:承德县(沈阳附近)、开原县、铁岭县、海城县、盖平县、宁海县(今金县);城三:凤凰城、岫严城、熊岳城.为维护盛京皇室、满洲贵族的权益和加  相似文献   

17.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政府统一台湾。1684年,康熙已认识到台湾弃取所关重大,便命朝臣聚议具奏,并发布诏谕,宣布成立台湾府,隶福建省台湾厦门道。道下设台湾镇台和台湾府,府下分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1728年(雍正六年)增设澎湖厅,翌年改台厦巡道为台湾道。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根据沈葆桢建议决定:福建巡抚每年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85年垂帘听政的西太后发了圣旨,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是年,又决定将台湾建为省,并任命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从此,台湾成为中国当时第二十个行省。台湾建省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8.
今酉阳南宋以前无行政建置,到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夔门人冉守忠助剿苗乱有功爱封酉阳知寨子孙世袭,其5世孙冉维义因平苗有功,酉阳改寨为州,从而结束了酉阳无行政建置的历史。元仁宗建祐七年(1314)改酉阳等处军民宣慰司,此为酉阳土司之始,到清乾隆元年(1376)“改土归流”,酉阳土司制历时422年。  相似文献   

19.
霜天晓角·梅萧泰来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唯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诗人小传萧泰来,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宝祐元年(1253),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  相似文献   

20.
陇辅臣轶事     
陇公,名世斌,字辅臣,后以字行。镇雄下南鲁那(今坡头乡营上村)人。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系芒部府鲁那引芝堂钦加四品衔郎都间府陇钊秀之长子。娶妻妾三人,生十二子七女,成家者六子四女。辅臣公清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二年(1913),任下南里副里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镇雄县第三区(母享)区长,有惠于民。卸职后移居安德隆白鹤洞。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