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家邮政部门为了改变邮市旷日持久的沉闷局面,先后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如恢复中断多年的票、片提前公布发行量;继续缩小邮票发行量;发行一些计划外的“短腿”邮品;对提前出现在邮市的邮品按编码进行查处。可时至今日,效果如何呢?提前公布发行量的做法,没有吸引更多邮人,引来的是片、封的“滥发”。“短腿”邮品的增发,大多只是在版式上有差异,按照FIP的规则,不能算是新品种。虽然在2002年的3、4月间邮市曾出现“井喷”行情,再看看炒作的对象,都是近期“短腿”邮品,这些名义上规定摇号的,怎么会成捆成包  相似文献   

2.
飞鹭 《中国集邮》2001,(8):23-23
一拨轰轰烈烈的邮市行情已经结束,留给邮人的不仅仅是新邮的壮观行情和由之产生的套牢盘,对吸引新资金和投资的注意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次激发起邮人对中国邮市美好明天的希望,“神舟”大版张的“天价”和紧俏邮品的巨大投资潜力在此次行情中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邮市见闻81     
正当邮人对邮市不抱过大希望之时,近期邮品的反弹行情不期而至。以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缩量邮票和《君子兰》小全张为先锋,在1月初开始,悄然引领部分未被炒作过的新邮,走出了温和的攀升行情。《君子兰》小全张升幅最大,由9.5  相似文献   

4.
宝木 《上海集邮》2001,(6):40-41
5月的邮市,与上月的截然不同,大量涨幅不菲的近期邮品纷纷告挫,“明星”成了“跌星”、大量投资惊呼“狼来了”!非理性的炒作,葬送了本来稳健攀升的反弹行情,  相似文献   

5.
陈利敏 《中国集邮》2001,20(10):35-35
今年邮市高唱的“春天的故事”,终于在极度炒作、公司偷偷地乐和炎炎酷暑中成为“绝唱”。许多邮品的价格跌到了春天时的1/2,甚至1/3,“奥运”双联从280元到120元。“生肖蛇”小版从290元到140元,“聊斋”小型张从51元到24元,“神舟”小版从260元到110元,“神舟”大版就更别提了。今年新邮再度出现大面积打折现象,达到了80%,而且其折扣之深也令人费解,新发行的套票一面世就打到了6-6.5折,看来现在1700万的量和原来3000万、4000万的量没有多少区别,折扣都一样打。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4月邮市暴跌以来,对邮票发行部门的批评声、建议声、呼吁声、怨恨声乃至邮市中的怒骂声不绝于耳。面对批评,邮票发行部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见诸于媒体的言论相当诚恳,而且刺激邮市的力度一年比一年有力。邮票的发行量日渐减少,又销毁了部分库存邮品;短腿邮品日趋增多,异型票、小本票恢复发行;在上一世纪末,又推出提前公布发行量的措施。可以说,每一个措施都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主管部门为什么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下旬邮市出现的“井喷式”反弹行情,仅持续至2001年5月初就宣告结束,紧接着各种邮品价格不断出现下跌,市场人气受到重创,成交量极度萎缩,邮市又明显呈弱市状态。在如此低迷的市场里,邮市散户投资者要想参与邮市的炒作并获取一定收益,不仅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严峻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黄梅天”对邮市经营成交量造成影响。入市人流骤减,炒作区也人去巷空,前阶段“热炒”的邮品已溃不成军,邮品成交量缓缓回落,7月18日申城梅雨终于姗姗而去,高温接踵而至,邮市也在逐日升暖。  相似文献   

9.
《中国集邮》2001,(8):6-6
6月上旬邮市强劲反弹,6月下旬略有回调。7月初,十多种热门品种的价格在平台整理。6月25日和7月1日发行的两款新邮:《端午节》和《建党》小版张市场表现尚可:就邮品的行情而言还算坚挺,但成交不畅。与二级市场相比,一级市场由于抓出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纪念建党80周年的邮品,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业务繁忙,收入颇丰。总之,许多邮人对今年邮市抱有期望,特别是对北京申办奥运期望最大,他们希望北京申奥成功后邮市能够红火,下半年邮市究竟怎么样,本期《集邮茶座》(7月5日)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田林 《中国集邮》2000,(12):26-27
邮市,顾名思义是邮品市场,主要是买卖交换邮品的场所。从广义上讲,目前我国的邮市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拍卖市场。由于一级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现在以销售新邮为主,因此属于官方发行邮品的市场,一般人除了购买其发行的新邮外,无法涉足其间的交易。而拍卖市场交易的主要为高档邮品,且只有少数拍卖行一年举槌一二次,涵盖面不广,因此同样不是主流的邮品市场。所以,目前邮人所指的邮市属于狭义概念,即仅指二级市场,本阐述的就是二级市场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从1991年到2005年,15年来,中国邮市一直陷入逢新必炒、每炒必套,炒一个丢一个的无限循环怪圈,局外人似乎看不懂,局内人却乐此不倦。每当新邮发行,必有二传邮商设局,开出高于面值数倍的“期货价”,然后就是拉高、猛炒、砸盘、打低或者使之打折,过些时或者年底再从邮市低价补进集邮公司的库房,这就是炒新者为何喜爱成包成封、成盒的“搬运”的实质。无论是2002年的短腿邮品,还是2003年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结合新邮预订,有不少邮报邮刊发表文章,就政策托市展开讨论,有不少邮人认为,邮市振兴在于政策利好。然而,回顾一下近年来邮市的走向,可以清晰地看出行情的下降趋势,也可见各项政策出台均未能彻底扭转邮市趋弱的格局。是什么原因使得政策托市收效甚微呢。众所周知,当今邮市在某些运行方式上很有些像股市,因此有人称邮市为“第二股市”或“小股市”。因此,一些精明的、具有经济头脑的人,便将股市的炒作的方式移植到邮市中来,采取低吸-打压-抬高-出货的方法,在炒作中赚取高额利润。而一些反映灵敏的跟风者见利而趋,追涨杀跌。更有一些较  相似文献   

13.
“这些天你怎么不去邮市啦?”“没啥去头,离解套还远着呢!”这是一位钟情于邮市炒作的散户投资者对我说的话。邮市自2001年4月底“井喷”反弹行情结束后一路下跌以来,许多入市的邮市散户投资者都深陷其中,连一些资深的邮商大户也在劫难逃。套牢了,怎么办?邮市投资者在如何对待邮票套牢面前,却大有研究。  相似文献   

14.
邮市这一挂列车在邮政体制改革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从年初到5月中旬平稳前行,龙头品种(JT邮票和奥运系列邮品)带动了其它老票和次新邮票,行情逐月攀升,业内人士将此现象描述为邮市复苏。可是到了五月底,编年邮票的市价纷纷下落,8元面值的打折小型张从5.7元跌至5.2元,“十大将”小版张从9.5元回落到8.9元,许多编年邮品市价降幅平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管理层宏观调控2000年邮市主要采取“长短腿”的政策,即通过长腿部分,正常发行的邮票、小型张保证营业收入,而利用短腿部分,计划外邮品的发行来刺激二级市场。粗听起来,这个措施的确具有一定的诱惑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广大集邮爱好看和投资看的美妙联想,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窥一斑而了全豹,我们不妨从今年头两个月的行情演变中找找答案。  相似文献   

16.
宝木 《中国集邮》2001,20(7):28-29
“黑马”邮品,是市场投资梦寐以求的投资对象,但真正能够成为“黑马”邮品的却少之又少。今年初出现的近期邮品反弹行情中,有许多近两年来发行的邮品升幅极大,出现了5倍乃至10倍以上的涨幅,但绝大多数品种的市价却是昙花一现,仅攀升几天即下滑,这些品种往往是从低位拔地而起,并没有经过很好的换手,因此基础较差,呈现为昙花一现式的飚升骤跌,是典型的炒作品种,而非真正的“黑马”。但也有个别品种的表现却吻合新邮品的“黑马”表现,演绎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黑马”走势。  相似文献   

17.
元宵一过,大地回春,人们沐浴着春天明媚的阳 光。从2005年初的邮市表现看,整个市场似乎在重演 去年的邮市行情节奏,如春节前大量新邮纷纷破位下 跌,让邮商体验到市场寒潮的威力,而发行不久的"鸡 年"全张票和小版张,依然引颈高歌地在邮市上伫立。 此景此情,令人不得不想起了去年"猴年"全张票、小版 张和赠送小版张独领风骚的场景,而2004年小版张的  相似文献   

18.
与常规邮品相比,缩量邮品的确是好东西,其在邮市上的优势很明显。但东西再好也有价,在现阶段,缩量邮品到底有多少能量,是邮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从去年春天缩量邮品的市场走势看,其突发能量不可低估。有邮人说,它是邮市最后一块热土,起码眼下是炒家的火力集中点。事实上,发行部门不断抛出缩量邮品的目的也是为了“引爆”行情。近期也的确达到了一定效果,起到了局部促热作用。不过遗憾的是,热  相似文献   

19.
张海军 《上海集邮》2004,(11):29-29
“邮市涨了,涨得很厉害,是暴涨”,议论邮市的文章无不津津乐道。但上涨行情的主角不是已经开始销毁的1992—2001年间发行的邮票,而是尚在发行期之内的新邮。面对如此状况,炒家亢奋了,邮政微笑了,集邮者无奈了——也许此事与大多数集邮者无关。因为新邮发行面世而非面市;因为国家邮政局承诺新邮的发行期是半年;因为集邮者的  相似文献   

20.
陈利敏 《中国集邮》2001,(11):30-30
在此次邮市行情调整中,最坚挺的新邮要数《永乐宫壁画》邮票版票了,其最低探至每版45元后,受到众多买盘追捧,迅即拉升到每版50元以上价位,并且价位和成交量相对稳定,涨幅达150%,几乎与《劳山道士》、《武当山》小型张等并驾齐驱。分析其内在的优势有这么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