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小弘 《文化学刊》2009,(3):144-146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是整个20世纪乡土小说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小说中大量存在的风俗描写,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生动的历史场景,而且深刻地反映出20年代乡土作家在都市与乡村之间二律悖反式的情感矛盾,折射出他们在疏离与回归的精神迁徙中艰难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3.
吉尔曼是时代的思想先驱,她的作品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贡献很大。在《黄色墙纸》这篇小说中,她讨论了父权社会下妇女自主权利的丧失,以及所带来的不可弥补的肉体与精神上的伤害。在《黄色墙纸》中,吉尔曼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运用了日记体来描述整个故事。此外,小说中还出现了大量的虚幻描写。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技巧,包括第一人称、日记体的运用,以及小说中的虚幻描写,来说明吉尔曼所要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明清小说插图为研究对象,总结小说插图时空呈现的形式技巧,归纳时空表现的四种构成类型:一时一地、同时异地、同地异时、异时异地;具体分析时空叙事表现出来的独有特征:情节性、动态性和情境性。从对时空图式的阐释中可以发现,从图像生成机制来看,明清小说插图中的时空图式更多地体现出与小说文本之关联;从构图技巧来看,时空图式更多地表现出传统绘画之一格,同时又饱含绘刻者自身的匠心和新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具有新颖独创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赵树理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乡村气息,很容易引起广大农民的共鸣。无论是作品的题材、人物的安排、结构的设置、还是语言的修饰以及细节的描绘等,都严格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通过字里行间浓郁的乡土气息,来通俗易懂地反映现实意义,用大众化的作品将小说描写推向另一个高峰。本文将从作品中蕴含的乡土情结入手,探究赵树理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角度来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艺术,赏析复调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及叙事时空的独特性,研究作者马克·吐温运用复调艺术的意图,探索亚当和夏娃的独立意识构建的意义,体会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爱情的歌颂,对女性智慧及独立品质的赞扬。本文从小说的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亚当和夏娃的自我意识的描写、共时性的横向艺术描写三个方面来研究复调对小说叙事构建的最基本作用,以感受复调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小说《芳华》取材于严歌苓的真实经历,向读者展开了一幅20世纪70年代川西文工团的青春画卷。刘峰这一角色的深入描写,从精神分析等角度描写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精神面貌。作者对"人物心理"潜意识、人格等角度进行了细腻描写,表述了刘峰在集体潜意识下的遭遇,以及在集体潜意识下个人对人性的约束、随波逐流和人云亦云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小说家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该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在描写人物、环境上的手法,将意识流思维代入小说中,不仅使小说中的空间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故事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典型性和特性,使小说焕然一新,成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受戒》采用疏散的结构、淡化的情节、月光般的语言以及地方志式的描写,处处透着一缕"轻逸",在20世纪80年代初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盛行时独树一帜。语言的轻松疏淡、小说中"水"的意象和人物情态的细致描写给"轻逸"插上了翅膀,使《受戒》里的庵赵庄乃至整篇小说赋有了诗意的情调和氛围,俨然一个桃花源。"轻逸"的形式与20世纪80年代特别的文化语境以及作家的人生浮沉看似相悖,实则隐伏"沉重"。  相似文献   

10.
马西娅·格拉吉的小说《公主向前走》通过"行走"和"设问"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小说采用细腻地笔触描写了女主人翁维多利亚公主如何在疑惑中觉醒,犹豫而又勇敢地走上自我追寻之路,她最终克服了空虚、寂寞、恐惧甚至迷失,如劫后余生般地走向未知的旅程,认清了自己并重拾快乐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作品大多围绕乡村生活展开,写作风格大胆、激情奔放、思维开阔,尤其是其作品中处处充满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吸引了大批读者,形成了独有的"莫言式风格"。本文从莫言的作品入手,旨在探究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歧路灯》是明清时期为数不多的教育小说,虽是教育小说,但书中有大量关于人情世态的描写,所以也可以将其归类为世情小说。它以"浪子回头"为主题,描述了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谭绍闻堕落败家后又幡然悔悟,最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这样的警世故事。其中,文化劝喻的丰富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疏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的小说《山音》有很浓厚的梦幻色彩,有大量对梦境的直接描写。本文根据梦境内容,将小说中的十二个梦境分成四类主题加以分析,并结合川端康成的身世经历,剖析梦的来源。最终上升到审美心理层面,揭示川端康成独特的梦境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她共创作了11部小说,均是描写生活在美国的黑人生活。这些小说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与人物描写,把生活在美国的黑人生活与白人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当时生活在美国的黑人在文化冲突下的心灵困境,引发了社会对黑人生存现状的共鸣,从而奠定了托尼·莫里森小说的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山坡小说《荀滑脱逃》记叙了主人公荀滑为反抗"生而为贼"的命运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失败的结局,深刻反映出环境的闭塞和思想的狭隘影响下的社会的荒诞性。荀滑反抗命运的坚韧精神和积极态度超越了"零余者"普遍的虚无迷茫的状态,使小说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色彩交相辉映,在对荒诞世界导致的命运悲剧的描写中又展现出高度的人文主义风采。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以往对于《格列佛游记》评论较多关注的是小说的讽刺内容及小说的中心思想,以揭露18世纪美国社会、政治及宗教三者之间的矛盾,而很少关注小说讽刺艺术的真正源泉。本文尝试从"陌生化"这一理论角度分析《格列佛游记》中所包含的独特讽刺艺术,探究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创造、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语言描写上所采用的陌生化技巧。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于1929年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描写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悲剧为主要内容,以多角度描写的方法重点深入刻画了三位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视角对"喧哗与骚动"进行了独特诠释,不仅反映出美国旧南方的历史风貌,也为文学界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本文围绕康普生夫人、凯蒂与迪尔西这三位女性形象着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苏楷越 《文化学刊》2010,(3):186-189
<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着力描写当代中国社会官场现状、展示官场复杂险恶、记录官员命运沉浮的"官场小说"应运而生。特别是当湖南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推出后,一批"官场小说"更是接踵而至。从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到丁邦文的《中国式秘书》,从李国征的《后备干部》到吴国恩的《文化局长》、《宣传部  相似文献   

19.
陈洪标 《文化交流》2010,(10):75-78
宁海作家浦子印销4.8万册的长篇处女作《龙窑》自出版后受到多方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先后发表了对该小说的评论文章,雷达、李敬泽、陈思和等10多位作家和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纷纷叫好.称该小说是“对时光深处的乡村和大地充满诗意的怀想”。  相似文献   

20.
正《八月的乡村》是较早被译为英文且在美国取得一定传播效果的中国近现代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二战"为背景,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1934年,萧军完成了小说《八月的乡村》的创作,署名田军。小说一经发表就在文坛引起轰动,很快被翻译为英、俄、德、挪威、瑞典等语言并在多国出版发行。其中,英文全译本《八月的乡村》由译者伊万·金(Evan King)翻译,埃德加·斯诺(EdgarSnow)作序推荐,于1942年在美国出版发行,并获得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