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针对物联网专业实验内容的单调性与缺乏性,以校创新基地水库风景区项目为背景,设计了一种结合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的综合性实训平台。该平台设计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控制层的三层模块化构架设计,以传感网构成的感知层将风景区底层各节点多传感器数据采集融合处理,通过以无线Zig Bee构建的传输层将各传感器数据传输到网关节点,网关节点通过TCP/IP协议与乐联网云平台搭建双向连接,完成数据链的双向通信,实现云平台的数据显示和远程控制功能。最后,实现了云平台、APP、短信等多元终端的数据显示与远程控制功能,对物联网专业学习起到了重要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物联网获得广泛应用,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应用之一,在提高生活便利性的同时,其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物联网具有三层结构,最底层为感知层.以物联网感知层安全为核心,以智能家居为载体,从硬件设备、用户信息、系统平台、网络传输四个方面人手,总结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基于智能家居的物联网感知层安全威胁,并详细...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开设带来了对物联网教学工具的迫切需求。该文详细阐述了基于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设计,采用了模块结构,接口开放,其各层也可作为相应专业课程实验设备。分析了感知层RFID等模块的硬件设计,给出了传输层嵌入式网关的硬件接口连接,说明了在实训平台上集成实现智能安防的方法,特别介绍在嵌入式网关上图像采集和传输的软件编写过程。实际应用证明:该实训平台成本低、开放性好、利用率高,教学效果明显,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物联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工程领域对该专业的应用需求,对公有云平台这一新技术在物联网专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和教育实践,将主流的工程应用与传统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对诸多云平台的测试和应用,选择主流并适合于教育教学的平台进行重点的推广应用,并在人才培养、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5.
以智慧实训室感知层的建设为实践平台,将物联网服务与设备感知融合,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支持各感知设备直接感知控制的物联网智慧服务模式,实现以数据驱动感知,以感知实现服务。阐述了该模式中用到的数据驱动控制过程的新实现方法,详细描述了通信对象、数据驱动感知、控制以及智慧服务等概念的内涵,并结合高校校园应用实际给出了基于数据驱动智慧实训室服务模式的结构。介绍了通信对象封装、组地址、物理地址、通信对象服务器等概念及实现方法,深入讲解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感知模式设计与应用开发过程,阐述该模式下感知层节点设备之间的智能识别与智慧感知过程,并以实训室照明实例验证服务模式的无中心智慧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物联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可供选择的课程多,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势必要求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及时调整.本文在常州工程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对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根据岗位需求理清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要求,专业课程体系中整合了网络与通信类课程、优化了计算机类课程、增设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课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通过感知实践平台、课程实践平台和角色实践平台构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实践证明,三大实践平台的实施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社会服务性,有利于形成"生校企"共赢的局面,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智能科技的发展将传统行业带进了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和大数据对物流行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文章给出了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构建智能物流的三层结构模式,通过该结构构建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物流体系,最后对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发展下智能物流体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联网传感数据具有的多样性、时空性及大数据特性等特征,在校园物联网实验平台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HBase和My SQL的物联网大数据存储模型。根据平台实际应用的特点,该模型首先通过传统关系数据库接收并存储物联网传感数据,然后通过Sqoop数据转存,实现物联网数据在HBase和HDFS存储架构下的分布式存储,最后在物联网实验平台中应用该模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常规有效信息过滤算法对数据间关联规则识别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物联网环境下大数据流中有效信息过滤算法。该算法根据数据权重向量维度,通过余弦夹角构建目标相似的大数据推荐模型;设置表层关联与隐含关联预测规则,利用预测函数确定数据间的关联程度;按照数据间的衔接性质,将数据集合划分成若干子集,模糊聚类物联网中的有效信息;根据用户主观倾向设置偏好函数,以协同过滤方式,得到有效信息过滤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有效信息过滤算法相比,该算法对数据关联规则识别能力提升 14.97%,满足当前物联网大数据流中对有效数据的过滤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技能素质的重要环节。要针对物联网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科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特点,以科技竞赛为核心驱动力,在"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个建设、多方合作"的指导原则下,搭建适合物联网专业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要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全面辐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满足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人类社会逐步迈向5G时代,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将不断与教育相互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会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逐渐向"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等方向发展。5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对象、教育者、网络育人平台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教育环境趋向智能化、教育对象的学习趋向自主化、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趋向信息化和教学方式趋向综合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需推进"新兴科技+教育"工程、丰富实践育人形式、构建新的"隐性和显性"结合的模式、打造网络育人"一体化"大平台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高校物联网信息平台开发环境中,提出了基于异构数据库开发模式在物联网区域建设的应用。将八种对于数据仓库执行过程中决定性影响因素与高校物联网信息平台开发结合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的提出,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对高校IT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针对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师科研、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以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目标层,以CDIO为指导的实践层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平台层,构建一个相互支撑的立体生态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该培养体系已经在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中进行了多年的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结合近年来广东省大学生电赛作品的出题动向、新技术需求,针对其中亟待解决的AI算法、高速信号采集、图像识别、无线组网、复杂控制和飞控等问题,在学生培养模式上,提出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深度学习边缘计算教学培养模式,加强高速信号和图像采集、无线通信的训练;融入"互联网+"、数据库和大数据处理;探讨电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个以培养...  相似文献   

17.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8.
戴路  张洁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7):119-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但我国停车位增幅远低于汽车增长率,因而导致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需要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此,提出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作为通信方式,以OneNET中国移动物联网平台作为服务平台,并采用MQTT通讯协议,设计一种车位锁控制系统。系统可通过手机APP实现实时开锁与远程开锁功能,同时还增加了通过手机定位检测车辆,待车辆进入车位锁规定范围后则自动开锁等功能。该车位锁具有安装方便、功耗低、使用便捷等优势,为车位锁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现有物联网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物联网与互联网、网络化物流系统、无线传感网络等相关技术之间的关系。根据对物联网系统组成结构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层次概念模型,分析了每一层的功能和作用,同时阐明了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关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