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9,(6):83-83
从今年起.四川省决定用5至10年时间引进约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对其中纳入“百人计划”的引进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资助。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目前转发《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明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省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省属企业和在川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领域。《意见》要求引进人才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以中青年为主.  相似文献   

2.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人才评价是人才引进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法,通过两轮问卷调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梳理江苏省高校近年来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调研27位高层次海外高层次人才,指出江苏省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的科研平台建设、绩效考核、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并对提升管理理念、完善人才规划、灵活引进方式、创新考核制度、建立交流平台、做好管理服务、提高管理能力等提出了切实的改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处于劣势,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探索借用地方特点引进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贯彻落实中央实施“千人计划”4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概括分析了湖北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大优势,即引才区位独厚、引才主体明确、引才平台多元、引才政策系统、引才机制创新.正是这些优势的发挥,4年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使用效果来看,湖北名列全国前几名.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9,(8)
近年来,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大幅增长,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发展贡献和适应策略值得探讨。研究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H高校2011年引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A教授作为个案,分析了A教授的科技创新工作对H高校发展的贡献。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选取的2011-2017年10项指标数据,借助SPSS和Stata分析软件的研究发现:(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高校发展排名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其所作科学研究工作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贡献率为1.46%。(2)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生态,同时出台更加宽松的人才管理政策,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对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和高校发展方面的贡献,促进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0,(6):11-13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这是对清华大学继续吸引国际一流教授回国工作的巨大推动!”谈起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格外兴奋。  相似文献   

9.
从高层次人才构成看,国外引进人才与本土培养的人才是当前科研人才最重要的两个来源,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聚焦国内新材料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分别选取12名相同年龄段的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基于定量数据分析,从国际合作、科研成果产出、学者影响力三个维度对两类人才科研影响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新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群体中,引进人才在国际合作和成果数量产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学者影响力方面,引进人才组的平均H指数更高,本土人才组的平均π指数和RCR指数更高,本土人才整体科研水平与引进人才保持一致。结果表明,中国在吸引海外优质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挖掘本土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优质的科研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是地方高校人才发展的困境之一。探讨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的核心要素。通过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人才引进市场化机制相关因素对人才发展工作的影响,并从人才培育载体、人才引进制度、人才使用机制、人才激励制度以及人才服务机制等5方面提出地方高校进一步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市场化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留学人才引进方面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传统引才工作方式在新形势下面临风险隐患,人才引进市场机制不健全,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对此需立足国际视野开展制度创新,促进海外留学人才回流.梳理分析国际上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特别是吸引本族裔留学人才回流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研究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拓宽渠道引进高层次留学人员、发挥市场引才用才主体作用、完善留学人才创业政策和融资渠道、优化服务打造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环境等途径,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2.
作为创新活力之城的杭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更好了解杭州市现有海外人才引进及工作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以电子文档和微信公众号推送问卷两种形式递交.分析杭州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在吸引国际人才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提出对策建议,为杭州加快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助推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5050计划"是指在5年内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创业人才50名(其中符合国家"千人计划"条件的30名),年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万元的留学人员企业累计达到50家。"5050计划"是杭州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创新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申请"5050计划"应具备哪些条件?"5050计划"引进人才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层次人才资源成为国际性的紧缺资源.海外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发展的特需资源,对于提升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视角,通过对近期高校引进海外高级人才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金洁琴 《现代情报》2015,35(3):153-156,165
引进人才是高校学科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从顶尖期刊论文检索出发,通过文献计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挖掘科研团队,利用h指数、R指数、AR指数相结合分析人才的科研绩效,计算团队中成员的密度值、K-核等衡量核心成员,为高校引进高层次学科人才提供信息源参考。  相似文献   

16.
顾承卫 《科研管理》2015,(1):272-278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把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作为谋求区域发展、促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集聚了一批海外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撑。在从科研资助、薪酬个税、创业扶持、住房补贴等几个方面,对各地近年来制定实施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提出相关建议:注重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适度"和"平衡";注重对海外人才团队的引进;注重海外人才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有机融合;注重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注重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构建科学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是完善我国海外引才制度的必要环节,也是发挥稀缺人才资源价值的有效手段。首先根据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思路,依据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能力特征与工作要求,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一套较为全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直觉乘法偏好关系,以改进的最优最劣法(I-BWM)为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及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并且为避免评价指标与评价者权重主观赋权法的不足,通过计算评价矩阵的一致性程度进行科学赋权。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进行实例应用,以证明其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人才流动竞争澈烈的热潮中,高校面临着人才稳定和短缺的严峻挑战。对此各高校在千方百计果取各种措施大量引进人才,逸无疑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由于高校条件所限.需要付出较大代价方能较困难引进一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否则即便引进来也不稳定。通过实践也认识到.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绝不能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世界多极化发展及疫情冲击的新形势下,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被打开。通过梳理海外人才引进相关研究,发现研究结果与现有世界多极化发展格局背景及中美科技竞争的现状并不契合。在详细分析中美科技竞合关系的变动及趋势的基础上做出中美科技竞争将会长期存在的判断,并对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战术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抓住后疫情时期海外人才引进新的机会窗口,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好新局。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11,(3):19-19
2010年,福建省科协积极贯彻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依托“海外智力为海西服务”的平台,以引进人才、智力为主线,以项目对接为抓手,本着“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提升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