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怎样拉饵     
近几年,随着垂钓活动的风靡与发展,使用拉饵钓法在广大钓友中越来越盛行。拉饵已经不是竞技塘中钓鲫的专利了。在一些水库、野塘等自然水域,经常也见到有人使用拉饵大放光芒。有部分较传统的钓友感到使用拉饵挺困难,其实你只要在钓组配备和调饵的状态上稍微注意一下,你也一样能为拉饵高手。在钓组上,钩子型号不宜过大,钩条一定要细,以便于鱼的吸入,最好使用短柄钩。长柄钩有一个缺点,拉饵时经常会在钩柄顶端和钩门底部出现两个饵团,会影响信号。短柄钩会使两个饵团合成一体,效果相对要好。子线号数不宜超过0.6号,也不宜过长,并尽量选择柔软…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中国钓鱼》2005,(6):55-55
近几年,随着垂钓活动的发展,使用拉饵的钓法在广大钓友中越来越盛行。拉饵已经不是竞技塘中钓鲫的专利了,在一些水库、野塘等自然水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人使用拉饵钓鱼。有一些钓传统钓的钓友感到在野水域使用拉饵挺困难,其实你只要在钓组配备和饵的状态上稍微注意一下,你也一样能成为拉饵高手。  相似文献   

3.
随着悬坠钓法的日益普及,很多垂钓理论和常识已被大多数的钓友所掌握,但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钓友所忽视,根据多年的垂钓心得,下面就子线的长短以及与其相关的“灵”与“钝”等问题与钓友作一下探讨和交流。何时应用长、短子线。1.长子线在钓“截杀”时(也就是常说的接口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钓、饵由水平面竖钟摆式下沉的过程中,应用长子线就能使饵在水中“摆幅”增大,延缓了下沉时间,大大增加了鱼在水中发现和追逐钩饵的机率。应注意此时选标不可过大,标过大可形成鱼追不上饵或过快地下沉饵被水冲涮掉。反之,若水体中大小鱼皆有,杂鱼…  相似文献   

4.
笋子  张铨 《钓鱼》2006,(17):14-14
双调目调钓法(见《钓鱼》2006年2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显露其优点和缺点。曾经介绍过的使用“有钩饵调目”和“无钩饵调目”两种调目。主要优点是钓目、子线钩饵状态、钓组灵钝状态相关性很强.钓目能够比较精确反映水下子线、钩饵状态。换句话说.看到钓目就能够知道水下子线、钩饵状态。这对于精确调钓和理论探讨。很有好处;主要缺点是操作比较麻烦,要把双子线、双钩饵挂上、取下。不符合平常的操作习惯。平常保存线组时。子线和主线、连接环是连接好了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使用台湾钓法钓鲫鱼的过程中,连结双钩的两根细胞线是很容易绞缠到一起的,这种现象对垂钓的操作和效果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钓友就采用了各种办法,研制出分钩器,把一根金属丝变成倒丫字形,或者在绑有双钩的脑线中间穿上一小段细塑料管,再与主线连接,垂钓时就可以把两根脑线分开一定的距离,就像一条扁担挑着两只鱼钩一样,大家把它叫“扁担钩”。其实台钓是不用分构器的,“扁担钩”也没有多少人真正去采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台钓的钓组中,脑线与主线的连结,一般都要使用能够自由转动的连接环。不使用连接环时…  相似文献   

6.
在使用双钩特别是长脑线垂钓时,经常碰到渔线缠绕,几次缠绕后渔线变成麻花状就无法使用,令人十分头痛。 本人经过探索,找到一个使卷曲渔线迅速复原的办法,现介绍给钓友们。 首先把渔线拉直并张紧,在不超过渔线强度范围内张及越紧越好,然后用玻璃纸(香烟壳外面的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5,(5):4-4
云南省德宏州的何赞德钓友是昆明上州屋的老顾客。2004年11月7日,天气晴,气温约30℃.何赞德钓友在那目水库垂钓。他使用光威产硬调手竿“真鹤”4.5米.配2.5号主线.“威龙”2号子线和上州屋“极舟”4号浮标,“隼”牌6号小矶.用麝香米打窝。钓饵为“钓卡多”罗非饵,加少许“水鸟鲤”。  相似文献   

8.
衣善新  孙文泉 《钓鱼》2006,(4):20-20
鱼吃钩送钩时,子线长度会影响灵敏度,鱼水平拉饵时会不会影响?如下图。设单钩悬坠钓组在水中悬浮,钓组为调M钩N,鱼在水平方向F吸拉饵钩时标尖下沉0.1厘米,求子线在10、20、30厘米长时饵钩的横移距离。在标尖下沉同样大的距离时,如果因为子线的长度不同,饵钩位移的距离不同,我们就可以分析鱼在水平拉饵时子线长度与灵敏度的关系。大家知道,鱼在吸拉饵的时间很短,标尖常常是有力的一扽。这说明鱼在瞬间吸拉饵钩时,水对钓组的横向位移阻力较大,钓组在瞬间没有或者很少有横向移动,这就使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相对简单,我们可以假设鱼的吸拉饵的时…  相似文献   

9.
所谓“广式”钓法,是指用长脑线悬坠垂钓术,将双钩反复沾水再蘸以面粉为主料的粉饵进行垂钓的方法,是台钓法的灵活运用。由于“广式”钓法自制粉饵具有饵料来源广,配制容易,使用简便,效果较佳及垂钓的对象鱼较广等特点而盛行于两广,也由于它将商品饵转为低廉的自制饵,为广大工薪阶层钓友在休闲钓中广泛应用台钓法创造了条件,故笔者以为值得探讨和推广。下面,就饵料的配制及使用作一简介,供钓友参考:一、“广式”钓法饵料的组成“广式”钓饵的核心原料是高筋面粉,这种面粉湿水后粘性强,和其它粉料配制成钓饵后不易脱钩,入水后…  相似文献   

10.
说说拉饵     
童仁 《垂钓》2002,2(3):64-65
云南赵振声钓友:阅读《垂钓》时,我经常看到现在的台钓选手都喜欢用拉饵,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拉饵?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7,(22)
前言台湾选坠钓法是许多钓友喜欢的钓法,在休闲钓鱼的时候,可以在钓组上使用各种不同状态的饵料。对于手疾眼快的人来说,使用拉饵或搓饵抓顿口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在密度很低的水域垂钓或钓鱼人反应迟钝,再使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6,(12):I0001-I0001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赵伟是昆明上州屋的老顾客.也是一位痴迷的钓友。2006年5月7自.天气晴朗.气温在32摄氏度.赵伟钓友在版纳乐园垂钓。他使用光威矶竿“小潮”3。3米.“RYOBI”1000型轮配2号主线.“刚之辙“1.5号子线和上州屋“新极舟”2号浮标.“钢针“牌9号伊豆.用“成功2号”打窝。钓饵为“钓卡多”鲤鱼饵.加少许红糖。  相似文献   

13.
钓友们垂钓时经常使用蘸饵,蘸粉饵、蘸糖稀的都有。针对所钓对象鱼,有时需使用较小或钩条较细的鱼钩。由于钩小(细)附着力差,上饵时往往需要将钩湿水蘸饵重复几次方能完成。垂钓关键时,非常误事。怎样才能一次完成蘸饵?我给钓友支一招。找一根自行车气门心,剪下几个2~3毫米宽的皮圈备好。垂钓蘸  相似文献   

14.
根据笔者观察,在垂钓活动中,有些钓友使用蚯蚓饵是“粗放性”的,以致习以为常,本该能被钓获的鱼没有被钓获;本该能钓获较多的鱼而钓获较少,从而导致蚯蚓饵特有的优势,在垂钓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使蚯蚓饵成为名副  相似文献   

15.
张洪波 《钓鱼》2008,(3):46-46
钓友小张今年秋天刚学用拉饵,他总是担心抛竿时饵散落了,所以每次都把饵和得又硬又黏,钓时左手还不断地揉来捏去。刚开好饵时,一拉,子线被绷得吓人,再用力,突然蹦出一块饵,不太规则,有时扁形有时长状,时大时小……待饵返水了,又黏得黏手,一拉,钩尖、钩柄、子线上到处都是。  相似文献   

16.
范宁 《钓鱼》2004,(5):20-21
近日,本刊钓技诊所栏目接连收到各地钓友发来的短信和电话,纷纷询问悬坠钓该如何找底?河南平项山钓友朱永军更是三番五次地致电本刊,非要亲自询问钓技版编辑不可。他在电话中这样说到:练习悬坠钓法已有一段时间了。可到现在就是在“找底”的程序上摸不清门道。无论是搓饵垂钓还是拉饵垂钓,总觉着在“找底”时会出现问题。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过高为主,总是找不到准确真实的“底”,真不知道那些垂钓高手们是如何找底的?  相似文献   

17.
张忠江 《钓鱼》2009,(11):46-47
说起“蘸饵”一词,广大钓友,特别是南方的钓友十分熟悉,因为它是钓鱼人(主要是广东、江苏等地的钓鱼人),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钓法之一。近几年,它在江南十分流行,不少钓友使用的粉剂红虫伴侣、猾鱼粉已是蘸饵钓法的第二、三代了。它们与悬坠钓法的鱼饵雾化几乎相当,悬坠钓依靠雾化诱鱼,蘸饵也使传统钓具备了雾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余刚 《中国钓鱼》2012,(8):36-37
夏秋是钓草鱼的最佳季节,许多钓友选用嫩草、菜叶施钓。然而挂好的草饵时常一抛竿就脱钩了,特别是使用串钩时脱钩的几率更高,这既浪费钓鱼时间,又影响垂钓兴致。现就如何使草饵挂钩更牢固、更便捷向钓友们介绍一个小窍门。  相似文献   

19.
马建华 《钓鱼》2008,(4):24-25
钩饵为什么会存在盲区,尚钓友的解释是:“当铅坠或一颗钩饵在某一时刻能使钓组处于平衡时,鱼摄食另一颗钩饵在一定水域中游动,不会对已平衡的钓组产生影响,这一水域称鱼摄食钩饵的盲区。”尚钓友还举例说:“一触一拖状态的长子线钩饵,钓组平衡时,他就处在自身的盲区之中,在这个时刻,鱼吸它入口或口含钩饵在盲区中游动,漂尖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20.
孙志刚 《垂钓》2006,6(7):26-28
对钓鱼人来说,打窝是休闲垂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悬坠钓法在我国的推广,其先进的垂钓理念已被广大休闲钓爱好者所认可。但同时,手竿垂钓打窝的话题却成为众多钓友竞相争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很多钓友特别是一些年轻钓友较认同边引边钓的打窝方法,并认为此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打窝方式,而崇尚传统钓法的钓友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