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钱学森班"于2005年4月成立.在新班级成立之初,作为班主任,我制定了周密而严格的管理计划,力争形成"钱学森班"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学校即将命名我们高一(1)班为"钱学森班"的喜讯告诉同学们时,"谁是钱学森"的询问,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钱学森班”于2005年4月成立。在新班级成立之初,作为班主任,我制定了周密而严格的管理计划,力争形成“钱学森班”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10月11日,河西学院"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开展了专业学习考察活动。学校党委书记、"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管理委员会主任周永革以及学生处、农学系负责同志和"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的全体同学共同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09,(5):F0003-F0003
2005年5月12日,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举行隆重的仪式,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五十周年,不仅将饯学森塑像请进学校,而且命名了“钱学森班”。随后,“钱学森班”班旗和学校校旗搭载第22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邀游太空。  相似文献   

6.
引言2010年9月,笔者承担了校"钱学森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力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其创新和研究能力.本文以其中的"讨论班"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线索,将自己的做法和感受进行了粗浅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同行专家批评指正.1"讨论班"式的教学模式简介"讨论班"亦称"专题讨论课",是高等院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临终前老泪纵横:"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了破解"钱学森之问",我国倡导教育家办学。校长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然而在造就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疑惑和困境。一、案例W校长聆听了"教育家办学"的讲座后,决心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家。开学前,他吩咐教导处安排他担任初一(1)班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辛雳 《教育》2012,(9):3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温总理在2005年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发出的问题,也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虽然直指的是高校,但不可否认,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提了60多年,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实施素质教育何其  相似文献   

9.
针对“钱学森创新拓展班”的物理实验教学问题进行思考,简单介绍了PASCO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特性,着重讨论了PASCO教学实验系统在“钱学森创新拓展班”的应用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为了将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50周年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钱学森亲属的支持下,编写了校本教材<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一书.  相似文献   

11.
莫超 《甘肃教育》2014,(15):16-16
正2005年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问题,即有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不能不思考"钱学森之问"之解。除了学界公认的几种见解,如,大学去行政化、去功利化、克服短视行为、抵制学术腐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佚名 《课外阅读》2011,(12):28-29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先生时,钱老曾发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据悉,温总理曾为此认真求解,聘请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5,(9):68-72
一般的教育分层研究主要涉及地域和种类两大领域。从教育公正角度研究大学内在分层,这种分层主要是指各大学及其内部的不同院系基于提高办学效率、打造人才高地,从录取的新生中选取高分考生组建各种实验班、基地班、中外合作班等各类重点班。这也是近年来教育部为回答"钱学森之问"而推崇的"珠峰计划",它是中国大学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公正缺位导致整个分层并未彰显大学精神,反而背离大学之道,相应地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我开始担任厦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厦外”)首届钱学森班班主任。三年后,钱学森班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回首三年的带班生活,钱学森班开班初期确定的教育思路是正确的——高一高二把班级发展的重心放在基础建设上,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大型学生活动,提升全方位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5.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随后,就有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该如何解答我们这里姑且不论,民国时期出了一批"后无来者"的大师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包括许多国学大师,比如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之问”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  相似文献   

18.
安恒华 《人民教育》2012,(Z2):57-58
钱学森先生曾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当接触并深入了解了孟照彬教授的MS-EEPO有效教育理论体系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效教育改革实验成果后,你就会发现孟照彬教授已经回答了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先生的求学轨迹"跨越东西"。他曾说过,在他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北师大附中的6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几年。钱老认为,北师大附中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6年时光。实际上,使钱老一辈子忘不  相似文献   

19.
《河西学院学报》2016,(5):124-128
河西学院"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的设立及相关教学改革主要是为甘肃河西走廊发展沙产业培养和储备人才,经过7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应用研究型"、"创新应用型"的培养模式和"原班课+沙产业选修课+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学员考研率达到75%以上,就业率100%,学员返乡通过土地流转在荒漠区开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旨在为同类特色专业班级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随班就读工作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研背景与概况 教育部于2003年印发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市、区)工作的通知>,山东省的平度市、昌乐县和济南市中区、淄博临淄区作为国家级实验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工作.为了在全省推广实验县的工作经验,构建符合山东省情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山东省教育厅于2005年底召开"全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行文公布了实验县之外的17个县(市、区)为省级随班就读工作重点联系县.并宣布成立了"山东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指导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