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强劲的产业之一。地方农村依靠其天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发展的契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旅游业与现代化农业相融合,能够在促进农民经济增收的同时,使得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然而,由于一些因素,导致农业旅游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意义,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促进农村文化全面发展,就要加强文化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发展文化产业、传播文化价值,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发展,让乡村文化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张禧、毛平、赵晓霞所著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社会发展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该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不同时期农村社会的发展变迁;第二章对乡村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旅融合是指农业发展与当地乡村旅游业的融合,依靠当地农业景观和农产业的元素并将其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文章主要以钟山县乡村旅游为例,探讨农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能有效推动旅游业创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旅游产业融合主要以平行融合和交叉融合为主,但是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河南省旅游业应以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积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形式也逐渐转移,乡村游逐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成为近郊游的首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乡村文化的缺失、乡村旅游体验度不够、乡村旅游缺乏合作性等。采用实证研究法,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理顺了振兴乡村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提出了为更好、更快地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7.
荣膺“三都”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农业资源富饶、人文底蕴深厚,对于乡村文化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扬州地区部分乡镇的文化建设现状为依据,分析当地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并找寻问题、探析原因。建议通过加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健全优化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等策略,推进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许多关联性和共通性,二者的融合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视野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郴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推动郴州经济发展,全面提升郴州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郴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其优势条件,但也存在发展瓶颈,需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瑜 《闽江学院学报》2006,27(3):109-113
旅游业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乡村经济的贡献已成为许多专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区域产业发展、经济总量增长、劳动就业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对福建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增加乡村区域国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地方基础服务设施、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农村致富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也是农业和旅游业活动融合的产物.本文分析了福建省 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着重阐述新时期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产业融合大趋势下的产物,旅游业的发展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基础条件是资源和市场的对接;融合的动力系统包括"非遗"保护需求的推力、"非遗"旅游开发成功案例的引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拉力、旅游需求层次提高的驱动力;融合的路径主要有开发型融合、体验型融合、创造型融合、功能型融合四种方式。以湖南湘西怀化市为例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可以为其它地方"非遗"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旅游是文化传播和保护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又是旅游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灵魂。通过产业融合,旅游和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发展,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延伸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但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行业,两者的融合只是“边界”的融合,而非行业的整合,融合的关键在于政府的顶层设计和企业的市场运行,因此,纠正人们对产业融合论的错误认识,并对二者的融合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二者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是河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能够促进河南乡村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融入"一带一路"的优势主要有:文化积淀深厚,影响深远;交通优势突出,地位重要;文化产业基础好,具有竞争优势。融入"一带一路"的障碍主要有: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不突出;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力不强;缺乏特色文化展示平台;社会中介组织缺乏,服务不到位。未来的发展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政策支持和平台搭建,提升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影响力;加快文化旅游合作,多层次推进文化和经贸交流;推动产业集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产业升级;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知名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提升产业发展中的行动一致性;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旅深度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竞争力、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打造文旅精品。湖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五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并非城市的专利,而是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苏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大量有利条件,但是也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培养苏北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苏北农村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苏北农村文化产业管理;从而真正地活化乡村资源,构建农村可持续文化动力,实现农村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育是国家治理理念与目标的重要传导途径,发展农村教育是实施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面向乡村“善治”目标,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应面向乡村社会致力于优化人心、生产秩序和生成能力。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悬浮”状态,如机构上移、“农教互离”以及教师角色变化,严重限制了其乡村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因此,农村教育应选择“教治”融合、“校地”融合、“教产”融合与“四教”融合的路径,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改善乡村社会治理生态,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乡村旅游与体验经济本质是相融合的,开发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能更好的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冰 《邢台学院学报》2014,(1):28-29,33
在分析邢台市乡村旅游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即乡村旅游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强大吸纳能力和乡村旅游能够促使旅游业和农业同步发展论证了开展乡村旅游是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盐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有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以及传统历史文化等五种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盐城通过政策推动和项目推进,文旅融合有了一定发展,但存在层次不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滞后、融合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盐城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养人才、创新融合方式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产业集聚发展是河南省乡村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这些文化产业集聚区以农村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民间工艺美术等为主要业态类型,以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为主,以专业村为主要集聚形态,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管理粗放、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品牌影响力不大、抵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应当通过完善特色文化产业链条、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完善学习和创新机制、拓宽从业人员培训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产业集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