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括(公元一○三一——一○九五)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积极地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运动。在推行新法的斗争中,积极地开展了科学技术活动,而他的科学实践又是为着推行新法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杰出科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三一——一○九五年)是一个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法家。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载,变法运动失败后,有人告密王安石亲党三十人,沈括名列第十五。沈括与王安石结交较早。皇祐右三年他的父亲逝世,墓志铭就是王安石作的。王安石执政时,沈括丧母,回钱塘守制。熙宁三年终丧回京,积极参加了变法运动。第二年迁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成为制订新法的参谋。此后五、六年间,他不但是新法的参与设计者,还是积极的执行者,一直到管理全国财政的职务。变法失败后,御史蔡确曾攻击沈括说:“朝廷新政规画,巨细括莫不预,其于役法,讲之固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变法期间他直接主管的工作,重要的有: (一) 熙宁五年,负责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重点项目汴河疏浚工程的调查规划,有力地驳斥了旧党对水利法和淤田成就的攻击。五年后,沿汴淤田九千余顷,开封府界淤田八千七百余顷。他的测量成果,对后来清汴工程的设计和兴筑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 察访两浙农田水利。两浙豪族地主以“兴役扰民”为借口,宣布停修两浙水利。  相似文献   

3.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人.他是北宋响当当一个人物,是个学者型政治家. 他和王安石一起排除万难并肩作战致力新政.沈括当时负责北宋财政部门的改革,他硬起手腕顶住一切压力罢免了六位不作为的官员,轰动一时.致力改革的同时,他还负责兴修汴河水利工程,身体力行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不仅在文学领域里卓有建树,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在教育领域中也有杰出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位出色的改革家。他在积极推行“变法”的同时,对北宋的教育与科举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改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元丰兴学”。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国家财政极端窘迫,人民生活异常艰难,边患日益严重。面对当时积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纪念我国九百年前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为我国古代教育史写了光辉的篇章,对于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新故相除”与智愚转化王安石的教育思想是他的哲学观的反映。王安石的哲学观突出了一个“变”字。  相似文献   

6.
《李顺》一文是据史料辑录而成的。文章的第一段,节选自元人脱脱等编的《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樊知古传》,第二段除“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数语节取自宋人李焘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外,均节选自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熙宁年间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他与王安石同时,政治上属革新派。沈括又是著名学者,《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7.
沈括和王安石,在十一世纪后半期,各展其长,别树一帜,,为举世所共鉴。二十多年来,一些论著认为沈括是王安石变法的“助手”、“参谋”。在“四人帮”以儒法划线时,沈括又变成为推行王安石法家路线而“奔走南北”、“激流勇进”的重要的“法家人物”。 为了参加争鸣,不揣浅陋,仅就沈、王和沈括与变法派核心人物间的关系,作若干辨析。抛砖引玉,谨求指教。  相似文献   

8.
张觅 《初中生》2018,(13):24-25
1086年,沈括已入暮年.他从仕途退下,归隐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在此,他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寄情于山水之间. 沈括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过.他曾任提举司天监(天文观测机构的最高官职)、翰林学士、三司使等高官,后来又担任了延州知州.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沈括因受牵连被贬官.几年后,沈括又因抵御西夏外敌不力,再被贬官,自此仕途之路彻底断送.  相似文献   

9.
沈括     
沈括,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博学家。沈括从小好学,除读入仕必读的儒家“经典”外,还通览诸子百家史记小说。他十岁就阅读《李顺案款》。李顺是农民起义首领,起义失败后被统治者杀害。沈括在他晚年所写《梦溪笔谈》中赞扬了李顺的起义,指出李顺虽失败了,但“人尚怀之”。1051年沈括当上了江苏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的助手),因治理水利有功,1055年调任代理东海县令。1061年任安徽宁国县令。1064年考中进士,1066年入京(开封)编校昭文馆书籍,直到1074年,他在京都历任司天监、军  相似文献   

10.
《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任副宰相、宰相之职,并积极从事革新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这一变法虽有当时的时代局限和王安石本人的阶级局限,但他能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兼并行为,客观上对生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北宋时期我国著名科学家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见怒于当世”,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可是,七百年后,这个历法的原理,却被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所采用。这一历史事实再一次证明毛主席的正确论断:“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公元十一世纪,法家人物沈括,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的斗争,努力从事科学研究,在天文历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沈括考察了以前诸种历法,发现朔望月的日数与回归年的日数都有奇零,互除不尽,出现“气朔交争,岁年错乱,四时失位,算数繁猥”的混乱现象,虽可用闰法补救,但推算闰月十分累赘,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沈括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针对“古章不可易”的腐儒说教,提出“事固有古人所未至而侯后世者”,只有后来者居上,决不应“袭蹈前人之迹”;主张“视当时当处之候”,“岂可胶于一定”!他毅然打破旧传统的束缚,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提出彻底改历、取消闰月的革新主张。  相似文献   

12.
列宁指出:“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①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国北宋时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地主阶级革新派首领。他崇尚法家,主张变革,勇敢地实行了著名的“熙宁变法”。他不怕阻力,敢于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答司马谏议书》②就是王安石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提倡法治,讨伐“腐儒”的战斗檄文,它充分体现了王安石敢干冲破儒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等传统观念的反潮流  相似文献   

13.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比较进步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人才学家。郭沫若对他评价很高,说:“我对于王安石是怀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上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得找到可以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是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的人。”(郭沫若《历史人物·序》)  相似文献   

14.
熙宁变法是北宋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者,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司马光由于两人政见不同,因而对王安石的评价有失偏颇。他一方面用“谗佞幅凑、败坏百度”婉转否定王安石新政的政绩,另一方面屡屡制造王安石“执拗”的舆论,以说明王安石的刚愎自用。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其在熙宁年间推行的新法直接影响到北宋的政治走向。王安石变法后的北宋与王夫之所侍奉的南明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面对“天崩地裂”的社会变革,王夫之不得不重新审视王安石的新法,他既不像当时的主流思想家那样全盘否定王安石新法,也不像章衮等那样对新法极其推崇,而是从进用、设施、效果、用人四个方面对王安石新法进行条分缕析的评判,认为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出于为国的“公心”,但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既行“要君”之事,又杂引小人入朝,以至于新法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脱离之前设定的初衷,成为蔡京、吕慧卿等人的政治武器,引发激烈党争。应该说,党争因王安石变法而起,但并非为王安石所期望。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变法发生于北宋熙宁年间,是我国十一世纪中叶的一次著名政洽改革。它是北宋封建统治阶级对其社会统治实行自我调节的历史尝试,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陷于失败。然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价值并没有因其失败而致湮没,它一直是历史学家热烈探讨的课题。“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王安石变法时离北宋开国已经有一百零九年。当时,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北宋社会出现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足以振兴自强的重要关头。王安石针对“因循苟且”的时  相似文献   

18.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出任江浙诸省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在这期间,使他有机会了解了一些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病,并提出了改变朝政的主张。公元1058年,王安石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如不改弦易辙,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围绕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次变法,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变法派以王安石为首,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反变法派以司马光为头目,后台是曹氏(仁宗后)和高氏(英宗后)两个太后。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的斗争,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即由于所执行的路线不同。司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对于人才非常重视。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他提出了“教之之道”、“养之之道”、“取之之道”和“任之之道”等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当代我国人才培养、管理、选拔与任用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