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乃至当代的新诗,文学史上都留下了诗人的足迹。有人曾说,考察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要了解它的哲学,考察这个民族的心灵状态,则需要读它的诗。而诗歌的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只有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诗人进行灵魂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本期我们推出《新诗的"变"与"常"笔谈》(之三),发表张炯、王珂、张中宇三位先生的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各自的观点,可以帮助对这一话题感到兴趣的读者思考。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永恒是不美的,问题是新诗应该怎么变。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  相似文献   

3.
正如卞之琳所说:“中国学有自己产生的主观条件,当然也有外来的因素。外来的影响是催化剂。不从西方‘拿来’。不从西方‘借鉴’,就不会有‘五四’以来的新学的面貌。”。中国诗歌仅靠内部的转换,是不可能变成新诗的,它需要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的启发,一种新的化模式的启发,即西方诗歌的译介。有一个很重要的学现象我们不应忘记,在新诗史上被看作是新诗成立的纪元的《关不住了》,正足一首译诗。  相似文献   

4.
从神韵的角度,由分析《三弦》和《月夜》的表达差异入手,归纳出沈尹默诗歌创作中神韵化这一重要现象,并论证在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着一条早在沈尹默诗歌中就已经出现,一直到于坚、韩东诗歌中都存在,却至今仍未得到学术界重视的发展方向:新诗神韵化。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诗评家认为,“中华新诗”概念的提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国大陆诗人、港澳台诗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华族诗人一起,共同建设和发展“中华新诗”,已成为新的诗歌时代的一项光荣的使命。(参见钱光培《中华新诗论》刊于《世界华文诗刊》1990.11) 而笔者以为,中国新诗发展迄今七十余年来,不同时期的归侨诗人以其真诚的吟唱、独特的音响,以及不同凡响的实绩,已经而且继续为“中华新诗”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并对沟通海内外“中华新诗”的融汇和交流起到难以替代的桥梁作用。它丰富和充实了中国新诗的艺术宝库,在新诗发展史上竖起不同寻常的座标。  相似文献   

6.
新诗自诞生以来 ,一直缺乏对其用中国传统诗歌理论来研究。《新诗艺术》则从中国传统诗歌审美要求 ,新诗艺术范畴等角度论证新诗。  相似文献   

7.
《新诗》日刊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知名度较高的一份纯诗歌杂志。作为一份典型的现代主义诗歌刊物,它非常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的独创性。《新诗》月刊所登载的大部分诗作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同时,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超越,形成了该诗刊独具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英国诗人奥登对九叶派诗人杜运燮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马来亚》是杜运燮在1940年代创作的一首描写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反殖民统治的诗歌,该诗在叙述角度、诗歌结构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借鉴了奥登的《西班牙,1937》,客观地呈现了正发生的政治事件,智性地表达了诗人对重大事件的思索和情感,加强了对新诗艺术深度的探索。《马来亚》一诗表达政治和情感的方式,对40年代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也是中国人文生活的坚实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诗歌分成了旧体诗和新诗。诗、词、歌、赋、曲多有鲜明格式、有复杂或严格的韵脚。我们一想到诗歌,就会想到押韵,想到整齐的行列。虽因现行普通话的简化处理,去掉了很多复杂的声调,而导致唐诗宋词的一些篇章读来不再押韵,但总体来  相似文献   

10.
新诗发生是中国诗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晚清诗界革命到五四新诗运动之间,有个诗歌现代化的重要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嬗变,不仅为五四新诗的发生和发展开拓了道路,同时自身就是一个诗歌现代化的发展时期。新诗发生的现代化趋向,大致体现在诗质的现代化、诗语的现代化和诗体的现代化。南社诗歌在整体意义和诸多层面上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诗歌中,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生之颂》是最早翻译成汉语的。¨’在这一意义上,美国诗人也是最早进入中国诗人视野的。从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来说,虽然中国新诗的兴起主要是受晚清诗界革命观念的影响,但它的发韧和发展却是和西方文学艺术及思想观念密不可分的。这其中中国新诗没有传统可资借鉴是一方面,但也是中国诗人渴望改变旧体诗一统天下格局的必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是中国新诗艺苑中的巨匠,又是中国新诗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本世纪20年代的诗歌论评,诸如《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诗歌节奏研究》、《〈冬夜〉评论》、《〈女神〉这时代精神》、《〈女神〉之地方色彩》、《泰戈尔批评》、《诗的格律》、《文艺与爱国》、《先拉飞主义》等,都是极有影响极有份量的文字。这些,连同他与友人、家人的通信中所发表的关于新诗的见解,对我国初期浪漫主义新诗及其诗歌理论建设,无疑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以胡适的《尝试集》为开端。从此以后,它不断地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出了大批新诗人,如: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冰心、卞之琳等,这些诗人写出了大量新诗作品,诸如《凤凰涅磐》、《再别康桥》、《死水》、《断章》等,形成了众多艺术流派,如:新月派、湖畔诗派、小诗体派、象征诗派等。新中国建立以后,当代新诗继承了五四以来新诗的优良传统,并从古典诗歌和民歌中吸取养料,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以《再别康桥》为例谈谈新诗的欣赏。■首先,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诗…  相似文献   

14.
吴正华 《文教资料》2011,(28):13-14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到第三个十年的重要成果。冯至从平常的事物中营构自己的诗歌意象,思考关乎人类生命和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体现了庄严辉煌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玄远的宇宙哲思。《十四行集》并非与社会现实无涉,而是在更深刻、更广阔、更根本的层面上与历史和现实紧密关联。《十四行集》接续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构思,也为新诗学习西方格律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比较是中国诗歌欣赏的重要传统。没有比较就不可能有中国诗歌一代接一代的承传。中国现代新诗发生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艺术特征必须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加以确立。从郭沫若和李金发的诗歌创作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新诗对西方诗歌的接受与变异,尽管西方诗歌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因为各自的艺术渊源、文化精神及人的生存方式的不同,中国新诗与西方诗歌也有鲜明的差异。因此,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既要用情感去感受情感应和,用生命去感受生命感动,还要对诗歌外在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所蕴含的内在韵致进行把握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在欣赏《再别康桥》时,经常会引述徐志摩的求学经历、新月诗派的创作主张,进而谈到《再别康桥》的作法。但细思之下,我们发现这首诗歌之所以被广泛认可,可能不仅是因为它的“新”,反而更是因为它的“旧”——这首诗很符合我们鉴赏传统诗歌的经验。中国新诗对传统诗歌精髓的吸收,是天然存在的,也值得我们重视。正如郑敏在《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中所说:“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每册都有一、二个诗歌单元。初中新诗、古诗兼选,每册十首左右,并配有知识短文:《谈谈诗歌》。高中或新诗、古诗兼选,或只选古诗,每册也有二到六首。从中学语文教材选文和编排体系看,诗歌教学是有一定比重的。通过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8.
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有独特的认识: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平民文学的观念;它对于以滑稽、诙谐为特征的“打油诗”的意义有新的认识;它对于杜甫的诗歌创作方式有独特的剖析。在写作文学史的同时,这些观念也深刻的影响了胡适的个人诗歌尤其是新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诗在表象上看很复杂甚至很驳杂,难有脉络可循,但从精神建设的角度梳理,不同的诗人、诗歌现象所奉献给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是有差别的。蒋登科教授主编的《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一书,通过对新诗精神建设历程的梳理,从精神文化建设的角度对新诗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对不同诗人、诗歌现象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诗学著作。  相似文献   

20.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歌《错误》,纯净利落,清新轻灵。有人称它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也有评论家说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作为新诗,它无疑有着西方现代派的影子,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新诗,因为它处处体现了中国诗歌的传统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