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雪英 《考试周刊》2011,(86):77-78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换句话说,好学生是激励出来的,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在教育教学中,前者可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相关科目.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是学生渴望在班级、学校家庭等范围内获得赞许、肯定,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卑是自我意识偏离后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说,自卑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总以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对学习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3.
朱金琯 《上海教育》2006,(5B):58-58
每个学生都期盼有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期盼别人的肯定与赞许、认同与鼓励。一旦教师的情感智慧缺席,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当然也会自动“退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重视生命的本真,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是指希望有时机将自我能力显示给他人看,从而求得人们的承认、赞许.这种愿望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愿望一旦实现,学生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新的求知动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学生的表现心理呢?下面谈谈我在《将相和》一课阅读教学时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一、依赖型人格倾向辅导 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心理负担会很重,也会活得很累。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身上。有位学习优秀的学生仅仅因为美术老师对他的忽视就想转学,班主任多次与他谈心后发现他有两个问题:一是他太在乎老师的关注和评价,心理显得过于脆弱;二是缺乏人际沟通。在班主任的一再鼓动下,他才主动去与美术老师沟通,并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相似文献   

6.
儿童一出生就受到各种各样的赞扬和责备.在每个成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儿童形象,他们用赞扬和责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裁决.儿童的行为得到赞许,就会重复去做;如果受到责备,就会终止,即选择或保持某些行为倾向,排除或改变另一些行为倾向.成人往往把对儿童的赞许或责备看作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儿童却在这一过程中有所领悟并形成和发展起他独特的个性,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方法比赞扬和责备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具有更深刻的影响.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受过赞许或责备,则将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总之,赞扬和责备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赞扬。"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自信心就会树立,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褒奖和赞扬犹如强心剂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学需要激励,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8.
人在一生当中会听许许多多的赞扬和批评。赞扬是对一种行为或某件事情的肯定,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批评是对一种行为或某件事情的否定,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它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扬长避短,使人取得进步。但人非圣贤,从人的本性来说有尊重的需要,人人都需要赞扬,人人都乐于听赞扬,有一种期待心理,同时也潜藏着对批评的抵触,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是人本身存在的一种劣根性。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恰当地运用好赞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真诚的赞扬和欣赏是激励人的最佳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赞扬常常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说你字写得好,那你就会对写字更感兴趣,而且很用功;说你画画得漂亮,你就会很在意别人对你作品的评价,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还有很多方面如打篮球、跳舞等等。这些都是你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得到了赞扬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而后天发展的,并一生受益。美国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曾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巴士卡里雅博士的妙方就是运用赞扬激励。首先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情况出试题,难度以让学生通过思考都能恰好做出来为准;有了进步后,...  相似文献   

9.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赞许、关心、接受的需要,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亦然。从婴儿时起,他们就具有亲近他人、依恋他人、与他人交往的需要,他们渴望与他人的感情联系,渴望在他的团体中有一个位置,渴望得到成人及同伴的肯定与认可。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年龄、认知、自我意识等个体内在因素及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不能或不愿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而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表现为某种行为或情绪,需要我们透过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去解读他们的心理,并据此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以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左英霞 《学子》2015,(4):18-19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其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过教师的赞许,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自信满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受益的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更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角度来看,16岁—18岁的青少年有着较强的自尊心,特别是学习差、纪律差的后进生,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地位,更希望别人尤其是班主任尊重与信任,表面看,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满不在乎,自以为是,其实内心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但由于自己缺点多,往往得到的多是批评、指责、冷眼,出现了要求得到尊重而得不到的矛盾心理,使其心理受到挫伤和打击,在学习上又由于初中基础太差而无所适从,因于这种压抑心理,往往驱使学生常做一些出格的事,如打架、喝酒、取闹等。而这种心理作用又会表现出特有的敏感,有时班主任无…  相似文献   

12.
许丽丽 《今日教育》2008,(10):40-41
英国著名大教育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曾写道:儿童应受赞扬的时候,就要当着别人的面去称赞他们。儿童受到赞扬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奖励的意义更大。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一片冰心     
<正>从前有个国王,他非常乐意去迎合别人的心意,事后得到了他人的赞扬就扬扬自得,认为自己非常聪明。有一天,他要去出游玩,士兵们认为国王应该骑在最威武的马背上,才能显示国王的尊严和威风,而大臣们则认为要用最漂亮的轿子。聪明的国王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迎合了所有人的心意,那就是用轿子抬着马,马上坐着国王。就这样,国王开始了他宏伟的旅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人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论,甚至在微信或微博上刻意伪饰,以迎合别人。然而不  相似文献   

14.
说羡慕     
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看到别人学习成绩好 ,或者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 ,便会不自觉地产生敬佩的心情 ,这就是羡慕。羡慕别人好不好呢 ?好 ,也不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时候 ,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这都是羡慕在起作用。比如班里的一个同学学习认真 ,成绩突出 ,羡慕他的同学就会不同的相法。有的同学会想 :嗬 ,他真行啊 ,他学习认真 ,能考出好成绩 ,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于是便发奋起来 ,把羡慕别人的心理变成一股动力 ,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而有的同学也可能这样想 :哎 ,他什么时候都考得那么好 ,可是我呢 ?学习老是赶不上去 ,真没出息。…  相似文献   

15.
记得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可见,得到别人的赞许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而儿童的这种需求尤为强烈。从学生的作文心理来看,他们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自己的习作是否认同,对自己的写作是否满意,想从老师的批语中找到成就感。因此,教师的评语也就在无形中肩负起了评价和导向的作用。精妙的评语,有的放矢,既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又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比作文前的指导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走访一些职业学校,在说到职校女生存在的问题时,班主任老师会反映很多常见的情况。比如早恋、浓妆、攀比…… 女生相对干男生更喜欢打扮自己,希望得到别人赞许和肯定的心情更加迫切。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更多的自行安排和接触社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默里研究发现:成就需要是一种“普遍需要”,能从完成一项任务中获得一种成就满足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这种自尊、上进的心理是健康的、正常的。学生的努力得到了承认,他们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萌生幸福的体验,这种体验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学生都期盼有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期盼别人的肯定与赞许、认同与鼓励。一旦教师的情感智慧缺席, 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当然也会自动“退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重视生命的本真,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善待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激励他们的意志、激起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才  相似文献   

19.
《少年科学》2014,(1):30-31
微心理嫉妒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人人都会有,谁敢说他没有嫉妒过别人呢?可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这种心态只会加强,嫉妒火烧过了头,早晚会使人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来,害人害己。  相似文献   

20.
赏识,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赏识学生,即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特长、才能,对其加以重视,及时给予赞许和表扬;二是自我赏识,即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认识并接纳自己,发觉自己的优点或才能并加以重视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