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提供智慧应用与服务,而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有线、无线、VPN全覆盖的网络环境,基础信息库、资源与业务数据库、数据仓库构建的数据环境,以服务总线为核心的服务支撑环境,共同构成运行支撑平台建设的内容。存储虚拟化平台能够满足弹性增长的存储需求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需求,是构建学校私有云的实践与尝试,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2.
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智慧教育备受关注,智慧校园中的学习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研究新热点。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背景,选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为实例,阐述其校园信息化组织架构和《履行信息技术的承诺:PSU信息技术服务战略计划》,分析了其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建设的总体概况和关键特征,包括多样化智慧终端的泛在可连接性、教学云平台的协同互通和海量资源的知识管理、基于学习数据智能分析的研究与评价、适应师生个别化应用需求的服务聚合和定制、面向学生数字素养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开放服务等。本研究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从顶层设计、学习方式、多元化开放应用和社交网络等方面对智慧校园中学习环境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大部分高校都处在初级探索阶段,新兴、热门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等)还处在初级应用层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与学提供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生活、智慧管理,综合服务门户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结合华东交通大学综合服务门户——智慧交大建设实际,阐释智慧交大建设思路,探讨架构模型及应用效果,为建设以服务为导向的智慧校园支撑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设计了智慧校园视频服务体系应用的课堂教学“三位一体”五维模型、职业教育“家园”模型、学术科研“刺刺球”模型、校园安防“天网”智能模型,应用模型突出系统平台的智慧服务和用户的交互与创造。通过近年“名师杯”教学竞赛等约288个课时的实践应用情况,文章分析了智慧校园视频服务体系在智慧课堂和教师发展两方面的典型应用案例。实践应用表明,智慧校园视频服务体系满足高校各类用户对视频服务的需求,课堂教学和职业教育支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主要面对社会终身学习者开放使用,在大数据驱动背景下,从底层服务开始搭建信息管理系统,依托流程引擎服务平台开发具有普适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信息管理平台对于“学分银行”体系的整体建设能发挥重大作用。文章基于国内“学分银行”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结合“智慧校园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关注学分银行业务功能和内涵,以“数据通、流程通、业务通”为整体思想,提出学分转换全流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支撑国内“学分银行”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中小学智慧校园转型创新的核心内涵,围绕此内涵该如何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加以实践,文章从应用引领、数据驱动、平台支撑、资源利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升级转型和模式创新提供理念和实践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9,(8):18-24
针对当前智慧校园中存在的业务流程阻滞、数据治理艰难、基础性信息化平台建设缺失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在云平台三层架构的基础上,通过一站式服务中心、数据中心和认证(注册)中心的建设,在平台服务层实现业务流程整合、数据统一规划治理和管理服务应用标准化的功能,并通过融合式信息门户建设改进应用服务层的服务。此外,文章还给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实践方案,并探讨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建设逐步在校园建设中流行,智慧校园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实现信息化教学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要求,更是国家战略的选择,由此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随着中国教育理念、信息化技术、科技兴国战略的逐步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应用平台逐步得到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由此近年来我国提出"互联网+"这一信息化平台,以人为本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显得更加迫切,各地竞相开发所谓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或购买相关云服务以满足应用之需。但是,现实情况反映,这些平台普遍存在数据孤立、资源缺失、应用不实等问题,对学习的“智慧性”支撑作用还没有真正发生,还不能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变革的痛点问题。文章针对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智慧学习平台建设的具体实践,探讨区域智慧学习平台的建设与优化路径,期望对区域智慧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华南师范大学基于移动服务开放平台共建智慧校园展开研究。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移动应用平台IMU的定位、目标及基础。阐述了平台开放的各类资源,其中重点对统一身份认证接口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平台接入的方式和流程。研究表明华南师范大学移动应用平台在开放共建的理念下,开放其接口和资源,吸引了众多开放者加入,成功打造了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智慧校园生态圈。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华南师范大学基于移动服务开放平台共建智慧校园展开研究.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移动应用平台IMU的定位、目标及基础.阐述了平台开放的各类资源,其中重点对统一身份认证接口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平台接入的方式和流程.研究表明华南师范大学移动应用平台在开放共建的理念下,开放其接口和资源,吸引了众多开放者加入,成功打造了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智慧校园生态圈.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资源整合和共享是新时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信息化的成功离不开信息基础平台,从搭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共享和交换三大基础软件支撑平台入手,分别从信息整合、应用集成和数据集中与共享三个方面进行各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为学校提供高效、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慧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高校不得不加大移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以及智慧校园的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根据某高校应用各种微信产品构建移动应用平台的实践,提出了应用微信构建多入口移动应用平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对智慧校园建设相关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智慧校园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基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原则构建的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教学资源支撑平台不足的问题,以实现教材、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提高教学资源应用、管理、维护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共实验平台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支撑。如何在“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下,以把握学科建设内涵为导向,深化资源配置综合改革,高效发挥平台的服务保障作用、使之成为支撑学科发展、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窗口,是平台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结合学校公共实验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探索公共实验平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最优协同方式,为“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大数据是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也是影响城市建设、管理决策的关键。基于欧盟六个指标体系智慧经济、智慧运输业、智慧环境、智慧居民、智慧生活与智慧管理,介绍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奠定基础,也为搭建智慧城市数字化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智慧校园是应用物联网技术结合数字化校园平台,设计开发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管理等应用模块,不仅方便学生及时掌握学习与校园生活信息,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学院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信息服务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基于数字环境的应用体系,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校园中人、财、物和学、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建设智慧校园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分析了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建设智慧校园的重要性,同时展现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朱倩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4):208-210
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在普通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体系建设为载体,阐释物联网相关技术,分析智慧校园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组成部分及作用,同时对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促进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大数据高校平台智慧校园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高校大数据建设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大数据智慧校园在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建设大数据智慧校园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