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罗辀重与陶龛学校 罗辀重,湖南湘乡县(今属娄底市)人,名春驭,生于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父亲罗申田,清末翰林,1901年秉承遗志,就私塾设陶龛小学,作育人才。曾任驻西藏左参赞大臣,佐理军务,遭奸佞钟颖诬陷,殉难伊犁。其后,罗辀重只身入藏收父遗骸未果,回湘乡主持陶龛学校。  相似文献   

2.
罗辀重和他的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永卿 《湖南教育》2004,(24):18-19
名家小资料罗辀重(1889~1950),名春驭,湘乡县白露湾(今属娄底市娄星区西阳乡)人,出生在世代书香之家。1911年,接掌陶龛学校。1914年自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师从杜威,专攻儿童教育。学成回国之后,他谢绝高官厚禄,倾家兴学,发展先人创办的陶龛学校。他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埋首乡村教育30年,被人们誉为“教育之神”。教育思想要点革命必先革心,救国必先救人“群、德、体、智、美”五育并重素养教育“血性”校训旬日教学制学校家庭社会一体教育法“愉快教学,教学愉快”的无分数教学“解放儿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服务儿童”的“学生自治”  相似文献   

3.
罗辀重主持陶龛校政30余年,他的素养教育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教,二是育。他在陶龛学校实施的素养教育之教学,无论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还是在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与当时的其他学校相比,均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创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的、平等交流的亲密探究关系,教材编写必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罗辀重主持陶龛校政三十余年,一以贯之地推行群育。他实施“五育并重”、“群育为先”的教学方针。提倡融“生活教育”、“职业教育”、“生产教育”、“自给教育”于一体,处群而教,推行“导生制”,让学生“养成自动研究的习惯”。重视环境熏染作用,主张开门办学,走社会实践的群育之路。罗辀重在二十世纪前期中国乡村教育改革史上留卞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教育之神”。  相似文献   

5.
罗辀重以"服务之人生观"为师范教育的道德目标,要求师范生养成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人生观,这体现的是"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罗辀重揭示了当时师范教育的缺陷,提出变革师范教育的环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师范生的"服务之人生观"。罗辀重关于师范教育的道德价值问题的探讨,能给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变革以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5个方面追述了血性的渊源;分3个层次阐述了血性的内涵;综述了罗辀重培养血性的手段和方法;勾画了罗辀重实残血性的光辉一生;充分肯定了血性的积极意义,也如实地指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罗辀重关于“血性”道德人的培养,进行过深刻的理论探讨和积极的实践探索。“服务之人生”的培养目标、“信”与“义”的培养内容、“教育爱”的培养原则和“共生活”的培养途径,无不体现着罗辀重的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的独特性,能给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罗辀重以"教育爱"的人文情怀融入德育,谋求实现儿童"未来的可能的价值"和"人类要生长的价值"。在罗辀重的德育理念和实践中,"教育爱"具有垂范性、生活性、原则性和系统性,致力于帮助儿童,注重循循善诱,加强亲切指导,让学生学会施爱,促进儿童"血性"道德人格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记者:“北有行知,南有陶龛”。半个世纪以前,教育之神罗轿重创办的陶龛小学为我国乡村基础教育树立了典范,娄星区成为他推行血性教育的实验田。近年来,娄星区教育百花争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成人教育声名远播,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普遍关注。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娄星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日前,从泰国曼谷传来喜讯:娄底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中学特级教师佘国纲的论文《罗车舟重基础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荣获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论坛暨华人教育家成就特等奖,这标志着罗辀重的教育思想开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合作方法.互相传授家庭工艺距湖南湘乡县城九十里.有一小农逐村.名曰白鹭湾.有颇负盛名之陶龛小学校.有通俗半日学校.有阅报社.有公园.颇具新村之雏形.又有罗氏进德会.本篇提倡高尚娱乐之俱乐部.因鉴于女界之缺乏求学与习业之机会.复自上年暑期始.由该会女子职业练习部.组织一  相似文献   

12.
湖南娄底近代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名校,如陶龛学校、春元中学、上梅中学、青峰农校等,这些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这些历史名校以独特的办学目标影响社会,以一流的办学条件和优美的办学环境吸引社会的眼球,以优良的教学质量备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北朝五佛造像试释贺世哲莫高窟第251、257、260、437、435窟都是塔庙窟,中心塔柱正面(东向)开一龛,龛内主尊塑一倚坐佛像。左、右两侧(南、北)开上、下两层龛,上层龛内塑交脚菩萨,或者思惟菩萨;下层龛内塑结跏跌坐佛。背面(西)也开上、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前期,有“教育之神”誉称的罗辀重埋首湖南乡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实施“群、德、体、智、美”五育并重的“素养教育”,在一个局部范围内成功地实现了近现代“教育的革命”。他的“素养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至今鲜为人知。研究、宣传、推广他的素养教育,对当今我国的素质教育和世界教育的改革,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双峰一中的前身双峰书院始创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她是湘乡中十六里(今双峰县境)文化传播的中心,曾氏家族与书院有着极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6.
炳灵寺唐“永隆二年”列龛共10龛,编号41-58,系唐高宗永隆二年(684年)开凿的一组造像龛,造像具有典型的盛唐风格。这组龛像的功德主为唐室中央派往陇右的巡察使及地方陪同官吏。他们在炳灵寺开龛造像,充分说明唐代炳灵寺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尤其是当时与吐蕃的关系十分复杂。炳灵寺处于“唐蕃古道”的交通要冲,许多有关唐蕃关系的重大事件在炳灵寺均有实物资料的记载,因而这批巡察使的使命可能与吐蕃有着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7.
妆彩是石窟营建的重要环节。整理川渝石窟摩崖题刻后,可以发现,川渝石窟唐宋时期的妆彩活动分为“镌妆”和“重妆”两种。重妆活动的内涵十分丰富:一般而言,重妆是在龛像彩绘因渗水侵蚀、植物病害、微生物病害、动物病害、褪色等原因受损的情况下进行的;重妆功德主可以是信众个人,也可以是家庭或民间组织;重妆对象有单窟龛、多窟龛、龛窟内部分造像和同窟龛多次重妆等四种;重妆的性质也是施造功德;重妆活动的具体实施由画匠来完成;重妆完成后还会举行配套的表庆斋会,斋会种类至少有安像斋、十王斋、水陆斋、本命斋等四种。对石窟寺妆彩活动的研究,是我们完整复原石窟营建历程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汕头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二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知陶到认识陶行知,并开始读懂生活教育的要义和内涵:从在潮汕地区大面积撒播陶籽,进行普及性的宣讲活动,到集中力量,重点建立了三个陶研实验基地——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汕头教育学院)、汕头金山中学和汕头私立广厦学校。在漫长的行知路上,艰难求索,甘苦共尝,取得了“经济特区学陶”、“重点中学学陶”“大专院校学陶”、“民办学校学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书P.2668,正面为唐人李筌撰《阃外春秋》卷一、卷二抄本,背面为一习字稚童所写杂抄,有《燃灯文》、《新菩萨经》、《十恩德》、《十梦经》等,中间夹写《同光四年马圣者造窟发愿文》一段,以及乙亥年四月八日布衣翟奉达咏莫高窟七言诗一首。《同光四年马圣者造窟发愿文》全文如下:1.同光四年弟子马圣者造其窟一龛(并)2.菩萨内龛:大龛中弥勒佛,内龛中西方禅3.定菩萨,□全具,弟子圣者先奉为谁?国4.安人秦,令公方(万)岁;此(次)惟圣者合家同居5.弥勒下生,□得生天;天生梵弥下,6.千手眼菩萨齐造。(原文止于此…  相似文献   

20.
大足宝顶山大、小佛湾各有一个父母恩重经变图龛,均雕凿于南宋时期。小佛湾的已风化殆尽。大佛湾的保存比较完好,编为第15号。该龛高6.90米,宽14.50米,龛顶系平顶。全龛造像可以分为三层,都为高浮雕。龛的上层系七佛像,中层是《父母恩重经变相》,下层右壁为阿鼻地狱图,左壁无造像。兹将各层造像内容简介于下,再结合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