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思辨性能力的培养以及批判阅读作为新课程衍生出的新要求,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接受性学习的定式思维,在阅读的同时主动质疑,把握好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文言阅读的语感,强化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逐步完成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打造更完美的教学课堂。基于此,本文从挖掘批判性教学的校本教材、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思维、强化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传授批判性阅读方法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论说文教学中对学生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罗丹青 《英语教师》2022,(23):97-101
阐述思维品质的内涵和分类,分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结合牛津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出教师应把握阅读高阶思维培养的起点、聚焦阅读高阶思维培养的重点、攀登阅读高阶思维培养的高点、追寻阅读高阶思维培养的终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指导学生阅读,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不断读书,他们就能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不断获取知识的营养。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从鼓励学生质疑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鼓励学生将课内阅读经验应用到课外阅读入手,培养学生善于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新 《文教资料》2006,(6):123-125
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阅读文本,就是运用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思维方法建构新的意义。中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创新思维一般表现在直觉思维、想像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中。语文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的这几种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策略有:一是营造良好的环境的策略;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力和学习个性、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积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二是培养创新习惯的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培养深层阅读的好习惯,学会与课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和心灵交流。三是优化思维品质的策略;着重优化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总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训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多样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批判性思维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只有学会发散性地思考问题,才会多角度地思考,从而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只注重灌输式的教授方式。为了改变这一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思维定势,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运用多样性的提问,令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学会批判性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6.
就阅读本身来说,阅读是思考的过程,阅读就是经过连续不断的思考去把握文章发展的始终,阅读思维直接影响了阅读效果,因此,离开了思维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阅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构建阅读思维,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评价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去体验文本的深远意境。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不断增强语言的功底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探索,学生阅读分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等能力,在多向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自己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  相似文献   

12.
张晓红 《考试周刊》2011,(89):29-30
当前语文阅读比较漠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代语文教育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小学阅读教学应以高阶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言语比较、批判思辨、想象创编等思维训练,开启思维的逻辑性、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4.
余佳佳 《英语教师》2022,(10):136-139+152
阐述整本书阅读的定义,以及原版英语故事整本书阅读对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意义。结合实例,探索以原版英语故事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实践方式,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线索、内容、语言三个视角对原版英语故事文本进行阐释和评鉴,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教师先读—师生共读—学生自读”,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阅读的连贯性,梳理文本脉络,批判性地阐释作者意图,鉴赏文本语言及评鉴蕴含的深意,从而促进评判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阎晓梅 《云南教育》2003,(35):38-38
教学中,我们经常说某某同学英语阅读能力强,就是说他读英语文章不但速度快,而且读后练习正确率高。一般来说,阅读速度快是单词掌握多、文章读得多的结果;读后练习正确率高是思维敏捷、分析问题准确的表现。简言之,英语阅读理解指的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用一定的速度、根据一定的要求顺利地完成其阅读→思维→分析→做题的全过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应首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开发学生阅读的思维潜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在读后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数学创新思维。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预测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在阅读中能够构建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学生阅读期待,提升阅读质量。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插图、留白、线索、细节关键句、生活积累等方面搜集信息进行预测,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更好地进行文本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兼顾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一些语言知识相对浅显、文章发展层次清晰、阅读主题比较集中的文体开展群文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更需要实现从"阅读群文"向"群文阅读"的有效转变,从主题集中、以生为本、凝练共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进阅读积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文本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思维发散,通过开放性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形成科学认识。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既相对独立,各具特点,又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一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丰富积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质、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内的阅读仅仅是学生阅读的极少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