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品德课程呼唤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在品德课教学中开展了"发展性教学研究"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用发展性眼光使用教材《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课程计划中的一门综合活动课程,与以往学科课程有比较大的差异,这门课程理念新、综合性强,在呈现方式上采用模块化,突出问题式、探究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了广阔的背景和空间。我们在使用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时,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教材的发展性和学生的生活性,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思维的深度参与是课堂参与的最高境界"。有了学生积极的探索研究,课堂才能真正的动起来,有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富有内涵。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学生深度思维参与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的深层把握是基础。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深度把握教材,不能只是就本节课的教材来定教学内  相似文献   

3.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采用引导学生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方式。我在教学实践中也试图让学生自主剪拼,但学生总是感到无从人手,教师启而不发,最终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在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下学生才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能否找到一种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的方法呢?我尝试改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一.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语文教学灌注"活水"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密切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5.
滑志国 《考试周刊》2014,(49):123-123
<正>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深挖教材资源,寻找生活的切入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教材的编写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逻辑,取材广阔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挖教材提供的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29~32。【教材简析】本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并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材精心设计了教学线索:首先是比轻重,学生很自然地由生活经验出发想到"掂一掂"和"称一称"的方法;由"称一称"引发对生活中常见的秤的认识;由"秤的认识"产生认识常见质量单位,称量物体质量的心理需求。教材通过"想想做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那么怎样选择、使用生活素材才能促进有效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四点看法:一、把握起点,用好教材资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  相似文献   

8.
备课,重在备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修愚 《生物学教学》1999,24(12):11-12
在备课中,教师钻研教材和大纲无疑是制订教学计划的重要基础,但制订教学计划的另一更为重要的依据是学生。在备课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好学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情况。1备学生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教学的最重要原则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在新知识学习中,应当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具有的适当观念同化新知识,使新知识被纳入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奥苏伯尔称这种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它与那种主要依靠模仿和记忆的机械性学习有着本质区别。我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所具有的对新知…  相似文献   

9.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材的工具特征,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从"用教材教",要注重开发教材、要善于创设情境、要体现以生为本、要勤于联系生活几个方面论述如何"用教材教",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譬如语文,除了一本课本外,就是一大堆练习,其它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  相似文献   

11.
教师怎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在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与教材相关的课外信息,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课外知识,还可以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情感升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引入文章背景介绍,有助于学生读懂作者内心例如,课文《"番茄太阳"》开头这样写道:"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学生对作者凄凉处境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新世纪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老版本教材内容过旧,很多教师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脱离教材。现在新版本教材内容大量集中在数据、算法与程序设计上,很多教师又认为离高中生生活太远。只要深度对教材进行挖掘,紧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就能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结合教材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数学教材(苏科版)》每一章节的导入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我的教学体会。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克的认识"这堂课时,我先利用手里拿着的课本来让学生们认识什么是克,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用克来做重量单位的,然后又用天平为大家演示如何用砝码来称物品轻重,接下来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硬币、茶叶、药片、螺丝钉、小米等分发给学生们,请他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这些物品的质量,然后把结果记下来,并  相似文献   

16.
高玉琴 《成才之路》2014,(23):49-49
正我们语文老师上作文课,若还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做"这种教学模式,已不可取了,它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现结合自己作文教学实践谈点看法。一、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创新的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起到较好的效果。有一次指导学生写"你喜欢的一种蔬菜"我采用了实物演示,让孩子们把喜欢的蔬菜带入教室里,进行现场演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只有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多渠道、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才能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综观近几年的数学学业考试,其试题大都根植于教材,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少了一点算,多了一点想;少了一些"死"题目,多了一些"活"知识.教师的核心工作则是要在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说明及  相似文献   

18.
冀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展示自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谈谈我在使用数学教材中的点滴体会。一、新教材的特点1.源于生活,学以致用新教材上配有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为富有情趣、新奇的数学探索活动。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  相似文献   

19.
陈燕 《考试周刊》2014,(1):120-120
<正>《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我就实际教学活动浅谈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作的几方面努力。一、以故事为载体,让课堂情境"活"起来教材是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创设语言情境时常受教材所提供信息的限制,在组织教学时应做到既不完全脱离教材的范围,又不局限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故事蕴  相似文献   

20.
薛文辉 《考试周刊》2013,(22):78-79
<正>"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是苏科版教材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节应用,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深刻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需要.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在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时,需要学生对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