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玉荣 《学周刊C版》2014,(8):231-231
最近所翻阅的书中.“爱情”成为一个无可避免的名词。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爱情潜伏于每个角落或是浅吟低唱,或是辗转别离。爱情之于女人,犹如缠绕蔓生的藤,生生将其束缚,而女人,却自甘且心安。  相似文献   

2.
根据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描绘了一个女人执着而凄美的一生。故事以陌生女人临终的遗信为引子,用追忆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从少女时代的她开始,一生中两次和他相遇,肌肤相亲。她两次选择离开。临终之时,她用信的形式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告诉了他。电视剧以主人公完全占有“视点权”的女性“霸权”叙事,叠加一种“死到临头”“死也要死个明白”的大义凛然,对自己的生命与爱情进行了一厢情愿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3.
电影和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其平缓的语调,悠扬的音乐向读者、观众诉说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已,默默守候和付出的女人的一生。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中,在湮灭的女权话语世界中,整篇小说和电影以一封书信表达了女性意识,从女性的视角解读女性的内心世界,女性意识,进而发人深省思考女性意识及其存在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雁昆 《文教资料》2013,(32):74-7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两部作品对于女性的爱情都作了出色的描写,并且蕴含深刻的意蕴。前者是激情的倾诉,后者是含蓄的批判。本文主要介绍两部作品中女性的爱情悲剧,并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爱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的文化下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两部文学作品中女性共同的爱情心理。同时,从两部作品差异当中比较两部作品中女性爱情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两部作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素云 《文教资料》2009,(24):18-20
作者莫言在<怀抱鲜花的女人>中应用了魔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脱俗的女人和一个在世俗和唯美的爱情中挣扎的军人的浪漫故事.魔幻现实主义在该小说中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而且巧妙地构筑了一个唯美、神秘的爱情世界.本文作者主要结合时代背景揭示魔幻手法构筑的真善美的人性世界和世俗社会的两元对立,并从新的角度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希望从社会伦理方面加深对该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小说演变至今,从对虚构性的回避和遮掩到对虚构性的全面认定,无疑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小说中讨论小说写作的虚构性成为新的小说形式,其中福尔斯创作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功不可没。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小说虚构性的独到见解和灵活运用,体现了虚构性对于小说的强大功效以及虚构性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徽州女人》以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为思维原点,塑造了一个“留下青丝伴我眠”的女人的爱情生活,用原生态的叙事方式将特定时间、地域女人的生活境遇展示在观众眼前,把与世隔绝的徽州古民居的女人们的生活艰辛呈现在当下舞台,凸显特定视域中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审美性建构,探索女人爱情的原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描绘了一段悲惨的单恋的爱情故事。但在文章中能清晰的看出女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女性意识的一步步的觉醒。本文主要从女性话语权的显现和女性意识的体现这两方面来分析整个爱情过程中的女性主义的展现。  相似文献   

9.
无名氏曾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文坛引起轰动效应的畅销小说家,人们在对于他的成名作《塔里的女人》中人物形象的研究往往关注作家透过他们所传达的爱情理想和生命意识,却忽略了传统小说对于男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世界》2010,(5):14-14
1月4日首播的《仍想结婚的女人》,是2004年MBC电视剧《想结婚的女人》第二季,讲述几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的事业与爱情的电视剧。剧中投身姐弟恋的金范,无疑是最大的看点。  相似文献   

11.
《一个女人的史诗》,一部红色的浪漫情史。挖掘出相对脱离主流之外的文化向度,以一个时代中小人物感情史,来展现40年代女性不断觉醒的过程。本文中严歌苓采用一贯细腻的笔触对于主人公田苏菲以及她的情爱史进行了书写,刻画出一个不顾一切,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这篇文章将从文中的女性的情爱入手,深刻探究人物附着的时代特点以及思想蕴含,对女性的价值归宿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江国香织写过一本和电影同名的小说叫做《东京塔》,讲的并不是同名电影里伟大母爱的故事。小说的男主角是两个高中生,他们都和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女人谈起了地下情。其中一个男孩耕二一边有着年轻的女朋友。一边涉猎大龄的已婚女人,而且是专门追求已婚的“老”女人,他有一套理论,认为“大龄女人更天真”,她们“不需要承诺,不需要未来,也不会给自己束缚,更不需要面对自己同龄女孩的那种现实和幼稚……”  相似文献   

13.
女人是太阳──莫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刍议车晓勤“女人是什么?”这是关于女人的观念。“女人是什么?”这是近年来兴起的女权主义文学回答的重要问题。当代女作家莫然从女人的立场出发,以女人的眼光,用女人的标准,在小说《高处不胜寒》,《风从东方来》中①,通过自我...  相似文献   

14.
陈建功的短篇小说《飘逝的花头巾》被选编人中师《文选和写作》教材第七册。这篇小说优美、深沉、隽永、耐人寻味。教材“自学提示”中说:“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爱情悲剧,作者对这个悲剧作了不同以往的处理。以往造成爱情悲剧的原因,或是封建观念作祟,或是被权势拆散,或是受政治运动的冲击,或是为金钱所腐蚀。这篇小说却突破了这些模式,开创出一条新路。秦江和沈萍的爱情矛盾冲突,是由于两人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不同造成的。这种不同的选择,是  相似文献   

1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经典作品.茨威格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困、为情而死的陌生女人形象,感染了无数中外读者.小说借由R的目光,从侧面反映出陌生女人由童年到少女到女人的变化,然而她的内心却是停止生长的,陌生女人实际上是作家茨威格以男性视角创作出的形象,并因小说的假定性情境,而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6.
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写于“文革”之后的1982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悲剧,属于“伤痕文学”。按照单元目标要求,笔者把小说的人物与环境要素进行糅合,避开简单意义上的“文革”这一特殊的环境影响人物及人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深入探究人物、人性的变化,对文本的问题探究向纵深处挖掘,体现出教学者对文本的研读分析及感悟。一、坚贞爱情之挽歌小说叙述了团结大楼中一对高妻矮夫的悲  相似文献   

17.
阿特伍德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中,通过玛丽安、邓肯和彼得三个原型角色书写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哲学寓言。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小说可以被解读为一部关于普遍意义上的自我危机的叙事而非两性对立的女性主义作品。本文还分析了小说中所描述的自我的种种防御机制以及理想自我和自我理想的冲突,希冀通过这种分析剖析阿特伍德对小说的“女性主义”标签的反对,还原作者所说的“社会现实主义”小说的部分原貌。  相似文献   

18.
凌叔华戏剧《她们的他》是小说《女人》改写后的作品,两者在故事情节和戏剧特征上相似,但在人物身份、结构布局、语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作品主旨也随之更改。改写后的《她们的他》在艺术上的布局更加精巧细致,更富有戏剧化的色彩,但同时也失去了《女人》原有的丰富意蕴,未能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婚姻与爱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爱·性·性别的悲歌──评松本清张《女人的代价》赵秀敏日本著名小说家松本清张用他那一只素来简约洗练的文笔,为我们经营一个惨淡的女人的故事,又为这个故事取了一个点睛的名字──《女人的代价》。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外美内慧的姣好的女性形象.绀野美也子,二十七八岁...  相似文献   

2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女性的心理出发,刻画了一名女性追求爱情而不得自囿于想象的激情中不能自拔的故事。陌生女人把自我对象化为R先生,以此为基础,自我与他人构成一种想象的对象关系。这种对象关系体现了主体在缺失中寻求完整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