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苗 《档案天地》2010,(4):11-15
我是在北影大院里长大的。因为我父亲是1941年的老八路.他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后。跟部队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进京以后,那会儿好像什么都是要军管似的。就是需要派部队的人去代表管理某个单位。我父亲就是去了北影厂.当时他们好像有4个人吧,其中还有谢铁俪老师。当时他们其实很不愿意离开部队.像我爸爸那会儿在部队担任连长.他非常喜欢部队生活。  相似文献   

2.
汤运红 《军事记者》2005,(11):59-59
读了18年的书,去年终于从军校研究生毕业了。带着光荣和梦想,我来到边防前哨的部队任职工作。  相似文献   

3.
四年前,我在济南陆军学院学习时,队长刘玉云常找热爱新闻报道的学员谈心聊天。一次,我在一旁听刘队长与报道组的同志聊天时,得知队里二班学员任联士,1993年“过关斩将”考入军校,复试时因军事没过关被淘汰,被送回了原部队。回去后,他苦练军事技术,同时认真搞好文化学习,1994年终于以超出规定分数线120.5分的优异成绩再次走进军校,并顺利通过复试,成为一名光荣的军校学员。我从队长那里听到这一情况后,觉得这是一条好线索,随后我及时找到学员任联上作了深入的采访,并分析了当时部队官兵中存在的“习武冷”和抱怨考军校难的现…  相似文献   

4.
石翼 《军事记者》2005,(4):70-71
尊敬的函授老师:我是贵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五期学员,一名军校毕业的海军女军官。2003年分配到单位后,先是干了一年业务工作.去年11月因部队体制编制调整调入直工科担任干事。由于我大学时学的是中专业,参加工作后。虽然不是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单位的领导也经常让我采写一些新闻稿件,投往《政工学刊》、《人民海军》报等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5.
春节军校放寒假,我回到了家乡。乡亲们见两次参加高考、两次参加军校招考都未实现“跳龙门”夙愿的我忽然肩扛红牌、头戴红圈大檐帽、穿着干部服回到家乡,都惊讶不已。接连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后,我抱着考军校、当军官的想法来到部队。可到部队后才知道,军队院校招生主要考核数理化等,而我偏爱文科,要想圆将军梦又谈何容易。一天,我到老乡处去侃大山,见他正津津有味地读一本书。看我去了就说:“天良,你是文科高中毕业生,学学新闻写作多好,就是以后退伍了也能用得上”。他随手把那本过期的杂志递给了我,我翻开见是一本《新闻爱好者》。我很快就破它迷住了,立即修书杂志编辑  相似文献   

6.
季增 《档案天地》2007,(2):43-44
我是一位70岁的老摄影工作者了.1956年12月参军入伍,曾在沈阳军区3317部队任摄影员。刚参军时主要负责工程摄影,为日后检查工程质量留存照片档案资料。1960年雷锋入伍后.我除了搞工程摄影外.还为部队搞宣传报道拍摄部队训练、生活的照片。从此便接触到了雷锋同志.也成为雷锋入伍后第一位为他拍照的人。大家熟悉的雷锋练投手榴弹、练双杠、擦汽车、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塑像前等照片.都是我为雷锋拍摄的。  相似文献   

7.
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后来当兵进军校,这期间已记不清有多少老师教过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老师的容貌名字已记不清了。但唯有一位老师──《新闻与成才》,伴我度过4年军旅生活,使我走上了新闻成才之路,帮我圆了上军校当记者的梦。4载师生情,在我心头凝成一个浓浓的情绪,令我难以忘怀。1992年12月,我从皖西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二炮某部军营。紧张火热的军营生活,使我拿起了搁置已久的笔,每天训练间隙、业余时间,节假日,我都泡在写写画画上。入伍第一年,我就写了上百篇反映基层连队训练、生活的稿件,然而没有一篇能打…  相似文献   

8.
杨大成 《大观周刊》2012,(3):184-184
第一任职是指军校学员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所担任的第一职务。如何胜任第一任职的需要,一直是军校学员特别是本科生在部队能否胜任工作、能否顺利发展中心话题。本文着重对影响军校学员适应第一任职需要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第一任职能力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7年前,我考入黑龙江大学新闻系.追捧着“无冕之王”的光环,开始了大学生涯。在大学的第一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说,当你的作品被印成铅字出版时.就算入行了。2008年秋,经过1年军校生活的打磨和历练,我怀着对新闻的热爱,背着相机、带着纸笔,成为了一名笔走边防千里通信线上的宣传干事。  相似文献   

10.
军校毕业一年了,在各类报刊电台上稿也有300余篇。闲暇之际,常常翻阅在军校时珍藏的一份份底稿,那温馨、真情、教诲,不时勾起我对军校生活的无限眷念,尤其是与写作教员李业平副教授的那段新闻情结,至今记忆犹深。在此,我诚恳地道一声,感谢您,我的新闻启蒙老师。那年刚刚考入军校,开学不到一周时间,学院以“当我扛上鲜红学员肩章时”为题,举行了作文比赛,结果我获得一等奖。负责评委的李副教授找到我说:“小伙子,文字功底不错,当学院里的业余报道员如何?”我惶恐地说:“搞新闻报道我是‘门外汉’,揽不了这‘瓷器活”’。…  相似文献   

11.
加上军校四年,少校军官赵英已经在部队工作了16年多了。尚未成家的她,至今依然住在北京单位分配的双人房里。由于另一位室友有了家,所以她事实上是住的单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报《中国军校》专版是沟通军校与部队的桥梁和纽带,是读者了解军校的平台和窗口。该版紧紧围绕“引领新观念、传递新信息、交流新思想”的思路,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军校涌动变革潮典型事例报告”、“教改新视点”、“实验室连  相似文献   

13.
参加军校招生考试的战友,不可回避落榜的问题。考试只有两种结果,或考上或考不上,而考不上的占大多数。参加考试的每个战士,都应该做好落榜的思想准备。随着部队的变革,在部队考军校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落榜了应该怎么办呢?关键是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兵     
张勇手 《档案天地》2011,(11):4-7,47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很幸运地来到部队.又在部队里面长大成人。1957年,我们从朝鲜回到国内,那个时候八一厂要拍电影,到我们部队去找演员。那次他们给我拍了一些照片.我试了一遍戏后他们就走了。这对我而言是个很偶然的插曲。我也没在意这个事。这之前我和电影的经历就是看过两部电影.  相似文献   

15.
迟来的爱     
开始学习新闻写作是三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从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部队领导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年轻干部要多学习,多练练笔杆子。带着几分清高和豪情,把所见、所感、所思洋洋洒洒地行诸笔端,当我第一次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拿给当时的新闻干事时,从他指点和鼓励的话语中,我猜到自己的第一篇“大作”要被“毙”掉了,心里不禁酸溜溜的。头一炮没打响,我不甘心。  相似文献   

16.
王维 《军事记者》2011,(5):70-70
今天"搬家"时,几个战友费了好大劲儿才帮我把两箱子书和一大堆行李搬完。 军校毕业半年多来,我搬了两次家,一次是从学校搬到部队,另一次是从基层搬到机关。两次搬家扔了不少东西,唯独那两大箱子书,怎么也舍不得丢。特别是箱子里的一本厚厚的剪报本,被我视为掌上明珠,多年来一直伴我左右。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给我们军事记者留下了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长年累月地在部队中生活,作为战斗的一员,同指战员同呼吸、共命运。不象现在有的记者,生活在报社和机关里,只是有了报道任务,或者抱上一个题目到部队去溜一趟,交了差,就完了。所以,我想,记者与生活的关系,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就失去了生命。现在有些记者却有点象青蛙,大多数时间跳在岸上,不象鱼那样与水相亲,不可分离。而记者要有丰厚的收获,一定要扎到生活的海洋中去。我16岁(1938年)参加八路军,20岁给《大众日报》(山东)当通讯员,学着写稿,24岁加入新华社前线记者队伍,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离开军事报道的第一线。从解放战争的苏北(宿迁)战役、鲁南大战、开封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大战、渡江之役、解放舟山群岛、抗美援朝、解放一江山岛、炮击金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我都参加了实地的采访报道。从对一个军事记者的要求来说,我一参军就先后在八路军胶东军校和鲁南抗大第一分校学习过,懂得一些军事知识,从而也有点作战本领,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是我只读了7  相似文献   

18.
上军校的第一年暑假,我回到家里,父母亲工作都很忙,尤其是在军区负责做全区部队军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父亲,一星期难得见个面,小妹功课很紧,全家就我一个闲人。于是我只好去找老同学玩,军校的专业书根本就懒得翻,自我感觉学习已学到了头,该掌握的知识都知道了,没什么再需要学习的。当父母提醒我“该看看书和练练笔了”,而我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已经学到头了。”一天下午,父亲下班回到家,他习惯地将公文包放在了写字台上,也许是太疲惫,没有放稳的公文包里滑出一个鲜红底色,烫金字的小本子。“这是什么?”疑惑的我拿起小本…  相似文献   

19.
2003年4月,我开始担任解放军报《离退休生活》版的责任编辑。这个版在前任同志的努力下,宣传了一些在全军有影响的典型,推动了干休所的建设。但怎样把握老干部宣传的特点和重点.挖掘和抢救存在于老干部身上的历史资源,为现实服务.为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是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接手《离退休生活》版3年多来,对此作了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孙仲仪 《军事记者》2004,(11):49-49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当兵5年多了。在这期间,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几多变更,你也“改名换姓”,但我对你的情感却有增无减。无论从战士到士官,还是从士官到军校学员,喜欢读你的习惯没有丢.对写作的热情没有减。伴随着你的成长壮大.我也不断地成熟坚强。风雨中我们也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说到相识.应该是缘分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新兵下连时因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我当了一名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