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1985年元月份才开始学习写新闻稿件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在中央、自治区、地州级报刊刊稿一百三十多篇。我学写稿的体会是: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体会最深的事开始下笔,这样的稿件容易刊用。因为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亲身经历过的事,本身就是笫一手材料,写起来顺手。我的第一篇见报稿件《一  相似文献   

2.
因为爱而卷入,因为正视而痛苦,这是理解和宽恕的前提,这是文明延续的基础"你有没有花多点时间想想过去?""你是说和你?""不,不,我不是指和我。""在审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过去。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一下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已经老了。或许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一次.我感觉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常常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的自己而感到震惊.但我不会  相似文献   

4.
最根本的是“唯实”唯实,或者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话似乎是老套子了。但我在谈到农村宣传一些体会的时候,还是要用这个题目开头做文章。因为我认为,“唯实”的思想,对于我们做好农村报道工作,始终是一个应当遵守的根本原则。打从5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段长时间里,报纸的农村宣传报道曾经做过不少蠢事,先有  相似文献   

5.
一生献身编辑事业的翁永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期刊编辑界,许多人都知道翁永庆的名字,这不仅因为他担任过两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理事长,还因为他的学识和人品都给接触过他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虽然在翁老跟前工作过几年,但自知仅凭这一点难以把他准确而透彻地写出来,呈现给希望更多了解他的同...  相似文献   

6.
一些通讯员常常因为写不出一篇象样的稿子而苦恼.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苦恼. 提高稿件采用率靠什么?提高稿件质量的关键在哪里?下面,我联系自己采写《亏心钱一分也不赚》一稿(载《北京日报》1983年9月10日)谈点粗浅的体会. 放箭要对准靶射箭比赛场上的运动员如果不对准靶子就放箭,那就是“无的放矢”.我们写稿子如同射箭,若抓不准问题,其针对性和指导性就差.因此,我  相似文献   

7.
诗人曾卓     
诗人曾卓有一个突出的额头。或者说,一个很特别的前额。这是一个诗人的额头,是诗的象征,智慧的象征。他是一个思想者,曾经有人以此为题给他拍摄过照片。而他同时是古道热肠的一个人,一个敢于说话的人。因为热心肠,他最肯帮助人。他曾经为老年徐迟找了一位助手,使得徐迟在晚年多了一分快乐。也因为热心肠,我也才能经常地向他请益。《闻一多全集》参评国家图书奖,需要有专家的推荐意见,因为近便,也因为闻一多是诗人他也是诗人,我想到了曾经拜访过的他。他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于是我知  相似文献   

8.
我当过好多年船员,水手和机匠都干过,祖国沿海各地也都去过,但是我不是远洋船员,我没有出国的机会,别说是美国英国法国,就是港澳台都没去过,因为我当船员的那个年代不讲究人的素质,而讲人的“成分”,我的好多亲戚都在海外,所以决定了我这个人的组成“成分”极差,让我上船出国,万一我跑了,怎么办?我有作案的条件呀! 1986年的时候,我已经不当船员了,领导把我抽将上来拍拍录像什么的。  相似文献   

9.
丛全滋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1):19-20,22
于鸣镝老师走了,他走得那样匆匆,连我这个“昔日”的老朋友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在我的心中一直是开朗、豪爽而又健康的,共事9年来,他从来没有因为身体健康原因耽误过工作。然而,事实毕竟是事实,我也只好在痛苦中默默地为他送行,愿于老师一路走好。为了表达对于老师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讲求时效,而做为基层的通讯员有时信息不那么灵,了解到的新闻线索,往往是已经过了些天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搞好宣传报道呢?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是:好新闻不怕晚就怕懒。下面,我想结合一篇稿件的写作经过,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同城媒体竞争中,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局限,漏报新闻在所难免,而拾人牙慧又是媒体的大忌。是不是别人报过的新闻都不能再报了呢?其实不尽然。我的体会是,如果巧妙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中挖  相似文献   

12.
我叫柳玉柱,是刊院学员,今年四十一岁,从事基层通讯工作已经十六七年了。这中间,虽没有半途而废,但因为工作繁杂,家事拖累,加之久居一处,视野狭窄,又从没受过专门教育,所以,时间虽长,成绩甚微。多年来、学写过消息、言论及诗歌曲艺等,在省内外十几家报刊电台,发表了各类稿件二百余篇。我的体会是:一、勤能补拙是良训怎么个勤法?一是我很早就喜欢抄书,也相信“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以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的通俗格言。我觉得抄书有很多好处。一是促使你读时认真,以  相似文献   

13.
档案情     
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玫瑰色的梦想 ,唯独没有出现过“档案”一词。说句实在话 ,在我走近档案馆大门之际 ,我还不知道档案馆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 ,我是带着无奈、带着好奇、带着迷惘进来的。从此便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晃便是十年。十年应该是一段轰轰烈烈的日子 ,事业有成的日子 ,而我的十年大多数岁月却是伴随着档案悄悄流逝的。每天为了整理保管好一卷卷档案材料而忙碌、而工作 ,要说有什么成就、收获 ,很难说 ,只觉得时间过得匆匆 ,人却是那么默默无闻。有一天我突然明白 ,为什么我会安于命运的选择 ,为什么我会接受这项工作 ,因为社会不…  相似文献   

14.
严文井先生     
严文井先生走了。孩子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我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前辈和老师。我对严文井先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喜欢他的童话,也不仅因为景仰他的为人;我怀念严文井先生,还因为在我前进的路途上,曾经得到他的帮助。他不止一次地给过我支持和鼓励。1978年夏天,我所在的研究室(国家出版局设在版本图书馆内的审读处)解散。老同志各自归口到原先所在的文化、新闻或出版机构,而我们一些从大学分配来还没有几年的年轻人,则面临一个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在这个岔路口上,我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因说来也很简单:还…  相似文献   

15.
从水龙头里淌出的,永远是水。从血管里涌出的,永远是血。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决定着这个人言说的内容。这些年,我始终呼喊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正是因为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在书香世界里拥有完美人生,我的人生因阅读而幸福。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年初,有一位大师哥,在央视做编导,给我推荐了一位年轻的女编导小张,因为我在凤凰卫视的《携手2008》需要扩充编导队伍。见面之后,我对她比较有好感,因为她有些个性化的思维,也是成熟编导,做过类似的访谈节目,又在央视锤炼过,我就让她开始做节目了,没想到,越深入合作,越发现她不适合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初,在松藻矿务局减人增效的浪潮中,我被企业优化掉了,成了一名下岗人员。下岗了,我怨恨过,苦恼过、无奈过、徘徊过,特别是在面对自己未来作何选择时,是坐等天上掉陷饼,还是凭自己的能力走出矿山时,我茫然过,矛盾过……经过困惑与骚动,仿徨与喧哗,我终于梳理好自己失落的情绪。因为当时儿子太小,暂时留在了矿山。  相似文献   

18.
我做了50多年的新闻工作,跑过社会新闻,战地新闻;编过报纸杂志;也写过不少文章;评论、通讯、散文、杂文,什么都问津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出了六本书,有人要我讲讲经验,却一下把我问住了,因为从感性的知识一下升华到理论,我从来不曾去想过。想了很久,如果也可以说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
1982年获准离休后,我想把还可看看的几本译著核阅修改一下,一以答朋友的雅意,一以奉献给新的一代的读者。这时我想到一二出版社的编辑,因为我曾经有过非正式的允诺。我首先考虑校改重印的有《给少男少女》和《简·爱》,因为颇有读者想看看而找不到书,写信向我借读。我苦于无法应命。我先就《给少男少女》函询一位编辑,并未寄书去,只说明是四十年代的几篇讲演。复信很客气,大意是说,四十年代的讲演恐怕不适于八十年代的读者了。至于校改过的《简·爱》,据说风格是五四时代的,要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如果你参加过任何规模的商业聚会或者各类论坛,那想必你已经深刻体会过"三句话不离文化产业"的气场了。而作为文化产业支柱的出版业,今年可以说是大事、新闻最多的一年了。2011年,如果你参加过任何规模的商业聚会或者各类论坛,那想必你已经深刻体会过"三句话不离文化产业"的气场了。而作为文化产业支柱的出版业,今年可以说是大事、新闻最多的一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