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大家对时政新闻的印象就是套路化的领导活动和程式化的会议报道。在此,笔者要探讨的是在中央提出改进文风的新形势下,时政新闻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做百姓爱看的时政新闻。笔者认为,时政新闻要让百姓爱看,须从民生人手。  相似文献   

2.
新闻必有一个文风问题。好新闻必须要有好文风。作为大众传媒,尤其是党报,其内容的思想情趣,形式追求,语言表述等所融汇成的风格,也即文风,不是小问题。 新闻的根本职能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这就不但要坚持舆论的正确,还要努力做到新鲜活泼,有感染力,使群众爱读爱看,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要有一个好的文风。  相似文献   

3.
张帆 《新闻窗》2014,(2):64-65
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为新闻界的共识,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亦被认为是获取最佳宣传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潜入"会海"捉到"活鱼",让会议新闻耐看、读者爱看,从而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在严肃性、贴近性、针对性、简洁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用辩证的观点正视会议,把会场作为一个待挖掘的新闻源,那么,洋洋"会海",定有鲜活之"鱼"。严肃性。此严肃性不是指会议,而是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作风。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会议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姚远  张兴  王桥 《新闻窗》2009,(6):8-10
作风实,文风才新 新闻报道要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前提在于有好的作风,肯于吃苦,肯于扑下身子深入生活,才能发现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自己首先受到触动,有感而发,才能写出读者爱看、想看的报道。今年9月中旬至10月初,我们采写“走进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厦蓉高速公路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要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就必须克服一般化。我认为,克服一般化,主要不是政治立场问题,不是什么防“左”防“右”问题。在政治上、立场上,我们的报刊,我们的文章,一般出不了大问题,这有我们的报刊把关甚严、我们的记者编辑有较高政治素质这样的基本方面来做保证;而且,倘若真的在政治立场上出问题,也就不属于一般化不一般化了。“一般化”的突出点在文风。所谓文风上的一般化,就是内容不新鲜、文字不生动、形式不活泼,叫人不爱看。这些东西在计划经  相似文献   

7.
8月9日,中宣部等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刘云山出席并讲话,他指出,要在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工夫见成效,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这个活动的针对性不言而喻,矛头直指当前新闻战线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作风漂浮、为文随意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8.
报刊上的新闻稿件,为什么有的生动、吸引人,读者很爱看;而有的写得平平淡淡、不吸引人,甚至单调、呆板、枯燥,读来真让人头疼?吸引读者的精品、好稿,为什么可读性强?因为文章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有声有色,而且通俗、有趣;写得活泼,有现场感,让读者好像身临其境一样;文风好,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给人以知识。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经济报道受众往往不爱看,这是个老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沿用老手法报道,跟不上时代。那么我们应该跟上什么样的时代,应该用怎样的标准改进报道手法,这是我那几天苦苦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时代就是新闻贴近的时代,平民视角的时代,文风清新可人的时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材料薄了内容实了某部政治机关求真务实改变文风本刊讯函授学员蒋康华、梁戟报道:日前,一条条来自基层的信息盛赞驻疆某部政治机关近期下发的文电材料薄了,内容实了,官兵们爱看了。这是该部政治机关把大力宏扬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的一个真实写照。前不久,针对政治机关某些同志写的材料“两头尖尖腹中空”、大话套话多、实话真话少的现象,该部政治部李大年主任明确指出,一定要在政治机关干部中树立反对僵化刻板,反对假大空,反对冗长拖沓,反对华而不实,反对粗制滥造的文风,大力提倡鲜活生动,实事求是,简洁明快,朴实清新,精心提炼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5月12日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克服长、空、假的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这篇讲话虽然是针对领导干部改进文风说的,但对改进新闻文风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引领风气之先的新闻媒体,不仅要做改进文风的倡导者、宣传者,更要做改进文风的实践者、急先锋,树立良好的新闻文风,以新闻文风的改进来推动、促进全社会文风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文风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和变化的,它与时代的特征相吻合,是社会变革、思想嬗变的反映。新闻报道的文风显得更直接更鲜明。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我们新闻报道的文风改革应以适应这场伟大变革为目的,造就体现这场伟大变革的文风为归宿。这是我们讨论文风改革和需要什么样的改革文风的前提。 无疑,这个时期我们新闻报道的文风改革取得  相似文献   

13.
文风,对个人来说,是人们使用语言文字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作风,具有一贯性的特点。对社会来说,文风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上多数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风尚,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特点。个人的文风受社会文风的影响,它常常是社会文风的反映。文风不等于风格,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艺术特长,是一个成熟的作者的思想特点和艺术技巧的综合表现。对于风格,我们主张百花齐放,自由发展。而文风,我们则提倡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形形色色的不良文风。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下决心“改进会风和文风”。作风与文风紧密相联,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在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党报要增加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必须有好的文风。目前,新闻宣传在文风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好文风从何而来?本期《前沿关注》讨论“抓好作风,改进文风”,希望引起大家对新闻文风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里选发的7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既有媒体的经验介绍,又有一线记者的心得体会,所述所论中,不乏“亮点”闪现,像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解放军报记者高艾苏所说的改进文风要在采写方面“至人所未至,想人所未想”,就是对作风与文风相互关系精当、形象的概述。有好的作风才会有好的文风,其间道理并不深奥,现在要紧的是从我做起,从每一步扎扎实实的改进做起。  相似文献   

15.
文风与党风、学风、社会风气紧密相关.新闻文风不仅指涉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还体现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反映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和精神定位.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新闻文风的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新闻文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闻文风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相关,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新闻文风反映社会心态变化,党一直在尊重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统一中建设优良文风.优良文风建设,既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还需要遵循新闻与宣传的自身规律.建设优良文风,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文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6.
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文风?这是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以及今后的新闻实践中。永远需要新闻工作者思考的重要问题。文风需要“短实新”、文风需要“接地气”、文风需要“有温度”。文风还需要新形势下的与时俱进,需要鉴他山之石,不断扬长补短……请看新闻人及业界专家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新闻工作者的文风、作风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互影响的。作风制约文风,文风反映作风;职业道德可以在文风和作风上反映出来。而文风和作风也必然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好的文风可以看到记者好的作风和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必然会产生好的文风和作风。  相似文献   

18.
贾忠贤 《新闻前哨》2010,(10):46-47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克服长、空、假的不良文风,积极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这篇讲话对改进新闻文风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绍根  郭慧玲 《当代传播》2021,(4):11-16,26
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文风百年史是一部从成长到成熟的不断完善的建设史、探索史.它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反对文言八股发展为反对"党八股",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新文风、反对受极"左"思想的不良文风和"帮八股",经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反对"长、空、假"的"新八股",最终发展到新时代的"短、实、新"的清新文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新闻宣传文风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主题,而结合中国国情、贴合时代特色、符合群众味口是不同时期新闻宣传文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宣传文风思想则对各个时期的文风建设思路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以《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为题,要求杜绝"长、空,假"的不良文风,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并就怎样大力改进文风提出三条意见。至今读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