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过去,科学家普遍认为人脸的进化与咀嚼食物有关,人手的进化与制造和使用工具有关,但最新研究表明,人脸与人手的进化与暴力有关。人脸的进化是为了抵御暴力从前,人们普遍认为脸部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咀嚼食物,但最近一些研究分析认为,多数古猿并不咀嚼坚硬食物。不久前,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观点:人类的脸部进化是为了更适合抵御暴力。考古证据表明,从类人猿  相似文献   

2.
问读者     
<正>2015年第8期刘航读者问:如果有人穿越到过去,将一个刚刚学会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带来到现在,那么在现在的环境中它会不会进化成人类?我觉得不会,因为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有类人猿进化成人类的环境,所以只能是继续过类人猿的生活。即使现代人类给这个人类祖先制造了和他们生活的时代相同的环境,也不一定就能进化成现代人类,因为一个个体很难在那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2,(24):60-61
研究称类人猿会产生中年危机:幸福感下降一项新研究称,不只是人类的男人经历"中年危机",黑猩猩和红毛猩猩也有这种状况。进入中年,它们的幸福感下降。研究人员开始测试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可能已进化出人类幸福感模式的理论。一个国际科学家科研小组发现,人类、黑猩猩和红毛猩猩的幸福感一样,都呈现U形模式,青年时最高,进入中年开始下降。研究人员研究了508只类人猿。它们生活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动物园以及自然保护区。了解这些类人猿的饲养员、志愿者、研究人员和管理员对它们的幸福感进行了评估。然后这项新研究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与古人类相比,现代人类的面部特征更加精致、温和。人类如何演化出了现在的模样?一项对特殊人群的遗传学研究,填补了"自我驯化"假说缺失的关键一环。威廉姆斯综合征在描述我们的祖先偶然间杂交的对象——尼安德特人时,我们常常会提到更宽的脸型、更粗野的面部特征,比如他们的前额较短而向后倾斜,眉毛粗重且眉骨突出等。相比之下,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更窄,占用的面部空间也更少。尽管许多灵长类动物在幼年期也都长得比较精致,但只有我们人类能在成年后依然保持这种长相。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美国学者克尼斯顿费尔·拉费等人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单纯的、直线的发展模式。他们分析了许多人科——由类人猿科分化出来的单独一个进化支系的古代化石,测定了人科不同属的大脑体积与身体重量的变化情况,证实了所谓人类进化  相似文献   

6.
复杂的进化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考查了年代跨度很大的生物进化现象,才写出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那么,正在发生的生物进化现象如何呢,这无疑也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问题。美国遗传学家乔纳森·普里查德和他的同事们对人类基因进行研究后发现,在距今1.5万年至5000年的时间里,大约有700个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表明,人类仍在进化。这个人类基因研究项目研究了非洲、东亚和欧洲人的基因,他们发现,在人类基因中,呈现进化特征的基因分布在味觉、嗅觉、消化系统、骨骼构造、皮肤颜色和大脑功能等各个方面。每个改…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生物进化的过程重新演绎一次的话,还会得到类似的进化结果吗?人类还会出现吗?生物学家对这个问题已经争论已久。一些著名的生物学家认为结果将会重演,而且认为人类等智慧生物是进化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但是另一些生物学家认为,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去的话,生物的进化过程不会与之前的一样,今天的地球将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样貌,最有可能的是不会再有人类。  相似文献   

8.
正人脑中神经元的数量是黑猩猩和大猩猩大脑的三倍!人脑为何大于其他类人猿的大脑呢?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发现了人类大脑变得更大的原因——一个关键的分子开关ZEB2或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最新研究中,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玛德琳·兰卡斯特领导的团队比较了从人类、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干细胞中生长出来的"大脑类器官"。研究发现,与实际大脑的情况相似,人类大脑类器官比其他类人猿的类器官长得更大。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祖先——类人猿是全身长毛的,而现在的人类只在头部、腋部和阴部等少数几个地方才保留着毛。因此,有的生物学家就称人类为“裸猿”,意为没有毛皮的猿。 人类为什么身上不长毛?大自然出于何种原因,使人类身上的浓毛脱掉了呢?人类身上的浓毛又是什么时候才脱掉的呢?清除藏污纳垢之地 有人认为,人类远祖在进化中出于卫生的原因才将浓毛退化掉。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祖先身上的毛皮是各种寄生虫的孳生之地。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潜伏在人的毛皮中,不仅吃人的血,而且传染疾病。特别是,人类祖先学会了狩猎以后,食肉和狩猎…  相似文献   

10.
小小的、令人讨厌的虱子是生物学家研究史前生物的宠儿。根据虱子在今天的哺乳动物、鸟类身上的种类和进化情况,生物学家发现,虱子的种类在远古就已经分化出许多类型,说明它们当时的寄主非常多,以至于出现了大量的分化,所以,它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为何只有人类有下巴?为何人类是唯一有下巴的灵长类动物?此前的一种解释认为,下巴有助于人类吸引配偶。美国一项新研究则认为,下颌的进化和萎缩与烹饪的发明有关。研究人员推测,下巴是在600万年前至20万年前之间的某一时期出现的,最有可能是在200万年前左右。这与人类智力出现巨大飞跃的时间重合,而这一飞跃导致人类实现了诸多突破,其中包括发明烹饪。烹饪可使食物变软,人类再也无需咀嚼未加工的肉类和植物,也就无需大颗牙齿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观点认为,直立行走、能制造工具是人类进化的最原始推动力。但随着基因技术和化石断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DNA和化石样本的不断发现,科学家开始反思这个传统观点了,美国犹他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的最新观点认为,人类能从类人猿进化而来是因为我们的古代祖先需要长途奔跑——也许为了狩猎,或者为了食  相似文献   

13.
伊天 《金秋科苑》2009,(3):35-36
经过漫长的岁月,地球上的生命从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进化成多细胞的藻类、茵类、植物、动物甚至人类,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最近,众多生物学家评出,在这个残酷而漫无目的的进化过程中,以下10个奇迹般的突破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经过漫长的岁月,地球上的生命从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进化成多细胞的藻类、茵类、植物、动物甚至人类,期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最近,众多生物学家评出,在这个残酷而漫无目的的进化过程中,以下10个奇迹般的突破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曹淑芬 《科学中国》2006,(11):64-64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经过长年累月的进化,人类具有超凡的能力.可以从人群中一眼看到愤怒的脸。用各种表情的图像所进行的实验表明.男性和女性分辨出愤怒情绪的速度比分辨其他情绪要快,而男性尤其迅速。相信这是男人之间为争夺女人和资源而不断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06,(6):20-20
美国遗传学家乔纳森·普里查德和同事进行的研究发现,在距今1.5万年至5000年的时间里,大约有700个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发生了改变,这表明人类仍在进化。例如在中国人的进化过程中,农业的变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这一重要发现刊登在美国最新出版的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人类仍在进化呈现进化特征的基因分布在味觉、嗅觉、消化系统、骨骼构造、皮肤颜色和大脑功能等各个方面。“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过去的一万年里,自然选择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推动力,认为人类进化已经停止的说法毫无道理。”普里查德说。研…  相似文献   

17.
黑猩猩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分手的时间不过500万年,在共同的进化过程中人与黑猩猩拥有了绝大部分(98.5%)相同的DNA,只有约1.5%的基因差异。但是要想靠这15%的基因差异来解释人与黑猩猩在行为和创造力方面的巨大差异却比较困难。于是,生物学家们都在绞尽脑汁以解开这个谜,他们提出了种种假设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科技情报站     
<正>超准面部老化技术有助于寻找失散多年的儿童每年,世界各国都会发生很多起儿童失踪案件。如今,英国布拉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能推断人面部老化的软件。它能够根据已有的脸部特征,通过大数据生成某个人不同年龄阶段的脸部特征。该技术采用预测模型法,将其应用于人类面部老化过程。研究人员整合了大量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面部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19.
<正>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一项有趣的新研究显示,马的面部与人类的面孔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科研人员研究了马头部的肌肉组织,并对马的视频进行了15小时的仔细观察,之后他们绘制出了马能做出的每个面部表情。结果发现,马和人类面孔的相似之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马和人类在基因上相差很远,且面部形状差异很大,我个人原本认为两者没  相似文献   

20.
孙利利 《知识窗》2013,(13):59-59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鲸是从陆地进化到海中生活的哺乳动物.它还保留了用肺来呼吸新鲜空气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