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枚封,是一枚空白的首日实寄封,通过后期不断寻找相关新闻资料,日臻完善,在精心构思后,把它变成一枚融集邮、书法、印章与剪报元素于一体,内容丰富、美观雅致的剪报书画封。  相似文献   

2.
刘海锋 《收藏》2006,(8):86-87
2001年至今,我收藏的“文革”报已达418种(其中“文革”小报362种)、2000多份,涉及到当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文革”报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国家及各省、市办的的纸、有资料报道此类报纸到1976年全国仅剩236种,但报纸存世数量较多;另一类是由学校、工厂、机关、团体等“红卫兵”“造反派”群众组织出版的五花八门的“文革”小,版面大部分为4&;#215;4版,少部分为2&;#215;4版或8&;#215;4版,其现存世种数目前尚难确定,有资料报道在6000种以上,存世数量已较稀少。  相似文献   

3.
刘春珍 《收藏》2007,(1):154-154
接触《收藏》不是很久,可我喜爱她已经很深了。 第一次买到《收藏》是一个偶然。两年前,我和朋友路过一家书店,我随手翻阅着其中一些时尚杂志,这时装帧精美的《收藏》映入我的眼帘。以前我也买过一些有关收藏的书刊,但内容这么全面的杂志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于是当即买下来。从这天起,我就结交了一位相识恨晚的好友,也是从这天起,阅读《收藏》成了我生活的乐趣所在。闲暇时翻阅这本精美的期刊,欣赏每一篇美文,带给我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也让我开拓了视野,同时也使我这个原本不爱学习历史知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历史迷,那些历史年代和人物一下变得很清晰。我很感慨,如果能早点看到这么好的杂志,我的历史知识就不会学得那么烂了。  相似文献   

4.
我馆于一年前实施了设立专题方式的剪报工作 ,对下架报纸根据专题所需内容进行剪接、粘贴、装订成册 ,进行报纸二次文献的开发。由于所设专题方向、文献质量、文献数量的不足 ,致使所供文献与读者所需产生矛盾 ,二次文献的利用率比较低 ,因此 ,如何提高二次文献的利用率 ,在我馆的服务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调查统计了现有专题的利用情况及读者的阅读顷向 ,探讨如何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 ,寻找如何提高二次文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1   读者对现有专题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二次文献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二次文献质量的标准 ,它的高低反映了一定…  相似文献   

5.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6.
于振海 《收藏》2001,(8):51-51
据新华社太原电(记者帅政),山西省左权县干部苗世明自幼从借报、抄报到集报,30年苦心专注报刊收藏,现已收藏古今中外报纸30611种368712份,杂志10221种55154册,图书3266册,其藏品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上海吉尼斯总部为苗世明同志颁发了“报刊收藏吉尼斯之最”证书。  相似文献   

7.
说起做剪报,那还要从我年轻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是一个非常痴狂的影迷,最喜欢的电影演员是孙道临,不但看过他主演的所有电影,有关他的任何一条消息,我也如数家珍。每次从报刊上看到他的新闻,我都非常兴奋,后来就渐渐产生了做剪报的想法。我把自己所能收集到的有关孙道临的报道全部剪了下来,然后粘贴在一个大册子上,看到好看的图片,也不放过。没过多久,这本孙道临的明星剪报就变成了厚厚的一大本。直到今天,它还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每次拿出来翻阅,都会让我找回过去的美好回忆。不过随着结婚、生子,再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大,后面的很多年里,我都把剪报忘在了脑后。  相似文献   

8.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王好华 《收藏》2006,(11):130-131
读了2006年第3期《收藏》杂志上古方式先生的《论古玉收藏》,色起了我对自己的收藏往事的一段回忆。我自2004年3月走上古玉收藏道路,两年多来,历经瞎子摸象——充电寻路——藏研结合的艰辛跋涉,真切感受到古方先生对古玉收藏爱好者的人文关怀,深刻认识到他的看法正确。  相似文献   

10.
刘远书 《收藏》2008,(4):169-169
我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1995年偶然在一张报纸上见到介绍《收藏》杂志的消息,因家穷,就只去订了一季看了三期,觉得很有看头。于是我也着手从钱币和瓷器方面去收藏。我记得刊中当时介绍说有人收藏砚,后来又刊登了北京阎家宪先生关于曹雪芹观的流传经过和他本人的藏观事迹,方知砚也有深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收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颇引人瞩目的热点,体现出人们对高层次生活的追求。据称目前全国有4000万收藏爱好者,收藏品从邮票、钱币、磁卡、火花、烟标、旅游门券、彩票、银行练功券、报纸、纪念章到字画奇石、瓷玉古玩、红木家具等,无所不包,无奇不有。收藏热的兴起,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和投入动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近70岁的老人了,退休前由于工作关系,没什么业余爱好,退休后每天除了看报纸和电视外,就无事可做。一不会打麻将,二不会打牌,其他的事更是一窍不通,生活上单调无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学钓鱼,从此我就迷上了钓鱼,一钓就是七八年。钓鱼为我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增加了户外活动,锻炼了身体,生活也变得充实多了。  相似文献   

14.
师福贞 《收藏》2007,(1):153-153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收藏》创刊号,一见钟情,从此月月与《收藏》“约会”,相伴相守,从无间断。15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是,《收藏》伴我,我伴《收藏》,都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5.
毕业寄语     
付翔毕业了,两年的大学生活有太多的点点滴滴使我们终身难忘,短短的时间深深地改变了我的思维,使我领略了知识的重要性。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将使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道路上多一分成熟、一分冷静。明天我们都将踏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两年中汲取到的养分会伴随我们  相似文献   

16.
集报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己的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它有三大价值:研究价值报纸犹如一部天天在更新的天文地理和古今中外知识无不载入的人间散装大百科全书,而集报活动就是在收藏这部散装大百科全书,开发应用报纸如同当好报纸的“二传手”,积极地选择与剪贴报纸上的文图推荐给有关报刊等媒介,以实现知识的再传播、再扩散;分门  相似文献   

17.
司钰 《体育博览》2014,(6):92-92
时光悄悄流逝,一点一滴的记忆流淌在我的心中。我是一个14岁的女孩,2013年暑假,我来到宋艺舞蹈工作室学习,一学期的学习生活结束了,而我的学习生活并没有结束。在这个假期中,我所学到的却是许多不同以往的知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22日是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日。石家庄日报刊登了关于笔者收藏的1920年《天女散花》明信片的文章和5枚剧照明信片。我将报纸和1994年中国邮政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而发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王新泉:“洪昭光教授说,为健康花钱是投资,是储蓄,而不是消费,而且回报率很高,它不但节约医药费,更能提高生活的质量。对年轻人来说,不要储蓄金钱而透支健康。等年纪大了,再拿出储蓄的钱来买健康时,就会发现自己的钱根本不够花,自己的生活质量更是早变得一塌糊涂了。关心健康,要从现在做起。”“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年轻时,我工作非常忙,有时为了赶活儿,几天几夜不睡觉。结果刚刚60出头的我,已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老年病斗争了五六年,为治病花了很多的钱,从开始看病到现在花了十多万,身体还遭…  相似文献   

20.
谈古砚鉴藏     
张亚彬 《收藏》2007,(4):120-121
收藏古玩必先懂点鉴定。古玩鉴定是非常复杂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还要尽量多地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和接触大量实物(包括真品与赝品),对每一件藏品要细心观摩,反复比较,深入研究,方可能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下面将我十几件收藏古砚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与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