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美国学者爱德华·塞义德的《东方学》的分析,剖析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情结。文章指出东方主义在本体论和认知论的关系上是矛盾的,“东方主义”是西方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虚构的一整套关于东方的形象。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必须消解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才能建构新的和谐的东西方关系.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W.赛义德通过《东方学》一书详细介绍了东方学的内涵和实质,尖锐地指出东方学即是西方操纵控制东方的一门霸权主义学问。这一深刻而大胆的洞见揭开了后殖民文化的真正面目。同时,赛义德对东方学提出的某些观点也具有偏颇之处,他以不全面的文化观来看待西方文化,抹杀了西方进步作家的功绩,混淆了文化和政治的界限。这些问题无论是研究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都需要思考。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但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公正与和谐的理解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和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喜福会》中,华裔作家谭恩美从母女关系的角度阐述中美两种文化的差异、冲突及融合。在作者笔下,中国呈现了神秘莫测、阴森恐怖的景象,而美国则是自由平等、富足幸福的社会,这正是东方主义中阐述的东方是低劣的而西方是优越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The Holy Bibl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books in the world.It is not merely a book of region.It influences the history of the whole world as well as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both the east and the west.We could find the traces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Bible in the different forms of human heritage.This thesis will try to illustrate these traces with some idioms,proverbsand literary quotations from both theEnglish andthe Chines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8.
仰韶文化晚期以来,崤函地区形成了一个连接流域性聚落群的道路及交通网络,以彩陶为特征,庙底沟文化逐步向西、北、东方向扩张和传播,先后开辟了通往关中及以西地区、晋南及以北地区:手口郑洛及以东地区的通道,由近及远,编织起了大范围的彩陶分布网和复杂分布路线,同时,亦构筑起庞大的交通网络和复杂的行近走远的彩陶之路。这条道路也是炎黄部落的迁徙乏路、华夏集团的融合之路。它是崤函古道的最初形态,对崤函古道的最终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程建梅 《太原大学学报》2011,12(3):57-60,98
西方在文化上一直推行东方主义,东方女性被双倍地他者化,其形象长期以来一成不变地固定在一些消极的角色中,但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中的单向权力运作关系,忽略东方自身的能动性。全球化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文化转移,对于美国文学中三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宝嘉康蒂、巧巧桑和花木兰来说,正体现了西方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东方实行的不同文化霸权,东西方之间正从文化帝国主义向文化转移过渡。  相似文献   

10.
揣摩之术是《鬼谷子》的核心内容,也是纵横家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传统的观点是将《鬼谷子》视为纵横家的典籍,而就其实质而言,它是纵横家在政治活动中,通过心理特征与心理反应来实现政治意图的智慧结晶。与现在的心理学相比较,它不仅有早于现代西方的心理学理论,同时,也与其有着相通、相融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李安从影伊始就在感情与理性、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与旧、断裂与催生、艺术与商业等诸多矛盾之间走钢丝,可谓“命悬一线”而又左右逢源,他极力保持着各方面的平衡,以求最大程度地达到“和”,为他争得最多的机会,成就他的艺术生命,这就是李安电影的全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希神话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表面相似的鲧治水和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实质上折射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家庭观念与个人中心,天人和谐与契约社会,礼乐精神与自由主义三个方面对比鲧治水和普罗米修斯盗火,分析蕴藏其中的不同之处和东西方文化差异之根源,并以此为例阐述作者从细节着眼回本溯源认识文化差异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对东西方关系的解释,将西方的东方学的实质归结为东方主义,其核心理念是西方中心论。作为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系统,东方主义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认识论,是西方试图控制东方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中浸透着强烈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其宗旨是为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和控制进行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关系到缩小东西部业已扩大的地区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 湖南湘西自治州正式被划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之内 ,我省在这大方向的指导之下 ,提出开发大湘西 ,实现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省各地区的优势及其动态变化 ,决定着湖南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出发点,中国文化形成了以人性善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西方文化则孕育了以人性恶为主的人性假设思想,中西不同的人性假设形成教育管理的重大差异。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忽略了教育管理权,西方则很早就发挥了国家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中国教育管理人治色彩浓厚,西方教育管理法治色彩明显;中国教育管理强调道德约束,西方教育管理重在利益刺激;中国教育管理凸显权威管理,西方教育管理重视民主管理;中国教育管理以维护稳定为根本,西方教育管理则以提高效率为要义;中国教育管理改革意识相对淡薄,西方教育管理改革意识强烈。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十余年间,在政府的主导下,四川省理县的羌族聚居村落桃坪寨,被打造成了颇有名气的羌族民族风情旅游观光景点。其中,学者作为建构和再造当地羌族文化的主要社会力量之一,起到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东方古堡”为个案,具体分析学者在此过程中扮演的独特角色,讨论当地人和学者对羌寨碉楼的不同解读,通过展现二者话语权的对比,说明后者的阐释覆盖前者的情形。与此同时,本文对“学者”这一名词有所界定,地方学者表现出“地方”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也就使内部东方学呈现出了多元话语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叙述的秦朝疆域是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的疆域。后来,秦朝北击匈奴、南攻南越和西南通西南夷后开拓的疆域无法包括。整个秦朝的疆域应是东、南到海,西到今甘肃、四川,西南至云南、广西,北到阴山,东北至辽东。由于后人引用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朝疆域的失误,错把秦朝初年的疆域当成整个秦朝的疆域,造成千年之错。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个千年之错。  相似文献   

18.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理论的开山之作。作品不仅表现了萨义德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在后殖民时代,对于中国现实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种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扩大到美洲,称西方文化。东亚、南亚和西亚合称东方。东亚是东方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东方。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西欧的文艺复兴得力于阿拉伯文转译的古代希腊著作。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500年间,西方文化发生了改换人间的突变。以上四种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作品《虹》以对爱与美的追求为主题,以人性的和谐完美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以三代人的爱情生活为载体,崭露了人性对于爱与美的追求历程和对于工业文明的控诉。所有这一切展示的都是对作为最高存在的生命之礼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