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推动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深化对德育地位的认识,始终以德育为立校之本,以中学《德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环境陶冶人,努力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和示范区”。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从校情出发,确定“加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规范有序的学校德育活动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健全充实德育管理机构和德育管理评估制度,保证德育工作从细处抓起、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2.
朱文余  蒋婷婷 《教育文汇》2023,(7):22-24+31
新时代中小学要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针对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寻找新路径,构建德育工作体系。本文以金寨县莲花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为例,以“莲”为德育建设切入点,确定“莲”德育课程和工作体系,结合学校及地区特色深度挖掘“莲文化”底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莲洁”少年。  相似文献   

3.
吕同舟 《中国德育》2008,(11):12-15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回顾3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整理基本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学校德育预示发展路径,我刊开设“学校德育30年”专栏,涉及“学校德育政策回顾”“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德育实践的历程”“校外德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等内容,本期主题为“校外德育”。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学校传统德育中,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将属于能承担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培养“健全人格”应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学校德育政策回顾(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回顾3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整理基本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学校德育预示发展路径.我刊开设“学校德育30年”专栏,涉及“学校德育政策回顾”“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德育实践的历程”“校外德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等内容,本期主题为“学校德育政策回顾”。  相似文献   

6.
"三维"大德育运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德育研究是以一个县市为单元,通过“全市一盘棋”的德育决策,区域性建构以“1234德育活动流程图”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的有机整合。“三维”大德育运作模式,构建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和“三维”德育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小学德育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校德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莹  冯维  柴霞 《教育探索》2006,(11):79-80
面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某些方面的缺失,各级各类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落实到德育实践中,从德育理念、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重新建构符合时代需要的学校德育体系,努力使学生成为以“德”为核心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德育中,“想要德育干什么”与“德育能够干什么”似乎总是有些差距。我们往往习惯于抱着一种对学校德育的高期望,却忽视德育对象的未成熟性,忽视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差异性。事实上,学生不是被教化的物品,而是未成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多年的德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通过学生自主道德培养,实现学生自我发展,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生发展学校德育,是社会秩序、进步、文明的基石。而对学校德育评估的淡化,必然导致学校德育的虚化,学校德育工作空、泛、乏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天津市杨村一中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中,提出了“大德育”的学校德育新思路。“大德育”工作思路是凡学生能够涉足的环境都应该成为德育环境,而在德育环境中,每一个个体的人都被看做德育的传媒,所有的人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这个思路强化了德育环境的整合,强调了德育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杨村一中的德育工作已有机地把学校、家庭和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德育网》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是目前我国第一家以德育科研为指导的德育信息集散地和沟通交流平台。《中国德育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为教育行政领导德育决策服务、为德育科研的繁荣发展服务、为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服务为宗旨。《中国德育网》定位为综合性德育科研、德育工作网站,并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八五”、“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的前后…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真的难为?德育实效性不高的症结到底在哪?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就是没有把握好德育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深入地认识德育内涵,因而没有科学有效的德育实践!这是近年来导致许多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中小学的德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科学,是一门研究“教书怎样育人”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德、智、体、美如何相融、互相促进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中小学生培养成“现代人”的科学。学校德育工作所包蕴的丰富的“科学性”内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2.
面向未来的学校德育讨论的是学校德育的未来属性,而学校德育的未来属性是以学校德育的本质属性为根基的。愈往未来发展的学校德育,“事、德、道、心”四大要素的涵盖范围就愈全面;愈往未来发展的学校德育,“德福一致”结构就愈发显明;愈往未来发展的学校德育,德育的精神享用属性就愈发显明;愈往未来发展的学校德育,德育的情感属性就愈发显明。  相似文献   

13.
当前学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伦理道德意识趋于淡化,为了摆脱学校德育的这种窘境,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适应人性解放的新形势,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作为学校德育的新切入点,让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拓展德育视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管理理念和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学校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学校德育建设中,我们需要从构建“完整”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创设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环境以及建设一支“以身立教”的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三方面来整合二者,使二者能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和谐共存,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16.
健全的人格品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在健全的人格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型期社会的无序现象无疑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亚失范、或“失范”的诱发因素,但学校德育长期以来对人格品质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状况忧的内在因素。高校德育要摆脱自身的困境,改变“不作为”的状况,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人格品质培养,把倾斜点放在人格品质的培养上,这不仅是高校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健康成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全面推进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山西师大实验中学是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省直属完全中学。近年来,我校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三个方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一、“以人为本”的德育队伍建设搞好德育工作,教师是根本。我们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确立了“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发展人”的德育队伍培养思路,从根本上关注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不断强化教师自我反思意识,鼓励教师不断创新,让每一位教师都产生育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1.发挥班主任育人的核心作用学校选拔素质全面、师德高尚、组织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改革应把握以下着力点:第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第二,在德育规划的基础上抓住教育契机;第三,在德育传承的基础上注重德育创新;第四,在打造德育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德育规范;第五,在发挥“事”的影响力的基础上不断发挥“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一、德育个性化:时代发展的历史必然 1.德育个性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德育忽视人的个性发展,忽视人的千姿百态的差异,忽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这是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确立,学校德育在个性化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为了回顾3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成就,整理基本经验和教训,为新时期学校德育预示发展路径,我刊开设“学校德育30年”专栏,涉及“学校德育政策回顾”“学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学校德育实践的历程”“校外德育”“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等内容。本期主题为“学校德育实践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