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亚琪 《科学启蒙》2010,(1):57-59
在太空中用肉眼看地球只是一个蓝色的星球,但是科学家放置在太空的观测卫星却能为我们将地球看得一清二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太空拍来的地球照片。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不论多么别出心裁的婚礼,都比不上在太空举行婚礼。日本一家婚庆公司看准了日本人追求独特婚礼的心理,推出了超越普通人想象力的太空婚礼,当然其价格也将大大超出普通人的预算,全套太空婚礼居然需要2.4亿日元,约1535万元人民币。太空婚礼除了把新人安全地送上太空和返回地球外,还包括太空结婚仪式、地球庆祝宴会、网站同步转播等。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使大气变得不再清新,使海洋变得不再蔚蓝。那茫茫的太空会不会是一片净土呢?可惜,太空也没能逃脱被污染的命运。根据图像显示,"太空垃圾"已经使地球上空变成了一个超级垃圾场。认识太空垃圾太空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太空中没用的废弃物。可是这些太空垃圾不是外星人制造出来的,而是地球上的人类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水源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之水来自太空和地球内部。水从太空来到地球有两个途径:一是落到地球上的陨石,二是太阳的质子形成的水分子。然而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理论:地球之水来自太空中由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5.
高梅 《新高考》2008,(5):114-117
一、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有哪些区别 航天飞机飞上太空需要脱离地球引力,飞出大气层。而飞机飞行没有脱离地球大气层,一般适宜在地球大气的平流层中飞行。  相似文献   

6.
戴上“太空环” “太空环”就是在地球的赤道上空制造一些环绕地球的小型粒子,这些粒子将像土星环一样遮挡、反射太阳光,以降低地球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太空发电 为了更直接而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建立太空发电厂,就是将超大型太阳能电池板送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在太空中搜集太阳能发电,然后将电力输送到地球,供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由于将来地球人口拥挤,无论是在太空中建立住人的太空站,或是在月球地表下建造月球都市,都可使用太阳能来供电.  相似文献   

8.
高峰 《少年月刊》2015,(6):34-35
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太空飞行器,要进入太空持续飞行,就必须摆脱地心引力。要把地球上的太空飞行器运送到地球大气层外,至少要使它获得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要使飞行器脱离地球,飞往行星或其他星球,就需达到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为了使太空飞行器达到这个速度,运载火箭必须提供相当大的推力。因为运载火箭上带有推进剂、发动机等沉重的"包袱(fu)",按目前  相似文献   

9.
太空的太阳能 太空是太阳永远能够照耀到的地方,梦想家们30多年来一直在设想利用太空的太阳能。如果我们能将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安置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即使是只能将其中一小部分的可用能源传回到地球,也可以把不间断的电力提供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相似文献   

10.
聪明炸弹     
在月球上,有一个神秘的太空帝国,它随月球围绕地球旋转而改变位置,始终处于背对地球一面,所以地球人从不知道它的存在。太空帝国的总统是个侵略狂,他一直觊觎地球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1.
〔品读原文〕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把太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了,宇航员杨利伟描述他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翟志刚乘神舟七号出仓太空漫步时,看到的地球只有篮球大小。  相似文献   

13.
影片故事发生在2700年,由于人类无度的破坏环境,地球此时已经成为飘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并且聘请Buyn 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着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  相似文献   

14.
一、给地球加遮阳伞目前,地球大约能将30%的太阳光线反射回太空。如果能够适当提高地球的反射率,就很容易抵消温室气体造成的地球升温。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著名天文学家罗杰·安吉尔提出,可以在地球轨道上安装一把由小片镜子组成的巨大遮阳伞,将太阳光线反射回太空。他通过计算认为,这把遮阳  相似文献   

15.
<正>有史以来,死得最远的人是谁呢?肯定不能在地球上找,得去太空中找。根据国际航空联合会的定义,划分地球与太空的界线位于海拔100千米的高空,科学家称之为"西奥多·冯·卡门线"。卡门线以下的区域属于地球的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就属于太空了。迄今为止,共有561位宇航员去过太空,有3位苏联宇航员死于"联盟11号事故",该事故也是  相似文献   

16.
一个故事1969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在地球上空邀游一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从众多杰出的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幸运地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的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世界因此而改变。而今,太空中有5000吨"人造物"正绕着地球旋转,其中主要是人造卫星。50年过去了,现在的太空探索跟以前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进入太空究竟有多难?人类是否真的需要移民外星球?  相似文献   

18.
金鑫 《课外阅读》2006,(11):63-63
由于地球越来越热,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些奇思妙想,为地球降温。1.轨道遮阳伞。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著名天文学家罗杰·安吉尔提出,可以在地球轨道上安装一个由小片镜子组成的巨大遮阳伞,将太阳光线反射回太空。2.戴上“太空环”。就是在地球的赤道上空,创造一些环绕着地球的小型粒  相似文献   

19.
周建林 《高中生》2013,(6):34-35
Leading: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太空俯瞰地球的人。继他之后,人类进入了载人航天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员进入太空,登上月球,建造空间站,远望着蔚蓝色的地球。  相似文献   

20.
走出地球,在没有空气、重力的太空生活,这是一件非常新奇刺激的事情。终于,我随着飞船飞上了太空,绕着地球开始飞行。我看见我们的家园——地球,如一颗蔚蓝的巨大的宝石,美丽而宁静。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