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京兆长安人。一生经历相当复杂,十五岁时就当过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因遭人轻视便折带读书,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韦应物有意学陶渊明,写了许多山水田  相似文献   

2.
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其诗闲淡简远,效法前人陶潜,有“陶、韦”并称之说,本文通过韦应物中晚年在江淮等地所作的诗,讨论“陶、韦”诗思想内容的异同,并对陶、韦文道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足,负国负民,有愧于心。在我国古代,这些清官留下了许多“自愧诗”,今天读之,仍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唐代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廉政,关心民生,深得爱戴。他在  相似文献   

4.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中的"梁川",在当代各种出版物中多作"梁州"。但《韦苏州集》的两个宋本以及元、明、清的所在古籍版本均为"梁川",《瀛奎律髓》宋刻本及明清版本亦均为"梁川"。《唐诗三百首》的古籍版本,也是先有"梁川",后有"梁州"。"梁州"最早出现于《唐诗品汇》明刻本中,应为形近之讹。由于"梁川"讹为"梁州",还导致了"江汉"被曲解。  相似文献   

5.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6.
九韦应物诗,平平处甚多,至于五字句,超然出于畦径之外。如《游溪》诗:“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南斋》诗:“春水不生烟,荒岗筠翳石。”《咏声》诗:“万物自生听,太空常寂寥。”如此等句,岂下于“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哉?故白乐天云:韦苏州“五言诗,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东坡亦云:“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大凡清官廉吏,总是严于律己,常感政绩不显,负国负民。有愧于心,古往今来,他们留下许多自愧诗,今天读之,仍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鉴溢。唐代韦应物,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关心民疾。在《寄李儋·无锡》中云:“身多疾  相似文献   

8.
徐涛 《零陵学院学报》2014,(3):11-11,67
在苏轼看来,陶渊明是他心目中“高风绝尘”的第一大家,唐代诗人中能庶几接近陶诗的,惟有韦、柳二家:“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书黄子思诗集后》)[1]P2124中唐以来,柳宗元以古文知名而不以诗显,得东坡为异代知己,其诗才获“发明”。不仅如此,苏轼还进一步品评道:“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评韩柳诗》)[1]P2109,更将柳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柳在韦上”之评引起了后世广泛争论①,其实这一评价背后蕴含着东坡深刻的诗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韦应物大历、贞元间多次被派往江南为官,期间创作了数十首江河行旅诗,这些诗作意境凄清冷寂,节奏舒缓平和,韵味淡远悠长,语言朴实自然,具有不同前人的新貌,为韦苏州体的代表作品、唐人行旅诗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山水诗方面,《滁州西涧》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的诗,闲静恬淡,含蓄简远,颇得陶渊明的赏识。明胡应麟曾说:“有以高闲、旷逸、清远、高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唐则王、孟、储、韦、柳。”(《诗菽》)从上面这首《滁州西涧》诗,可见他的这一风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于德宗贞元元年(785)秋改任江州刺史。诗大约就写在此…  相似文献   

11.
韦应物是中唐前期的著名诗人,其诗广泛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到衰的社会现实。白居易《与元九书》评其五言诗“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店末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将他与王维并称,后人更将其与陶渊明合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为“王孟韦柳”。严羽《沧浪诗话》列举唐诗诸体中,就有“韦柳体”,王士旗更奉他的诗作为“神韵”的典范。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历代有关陶渊明、王维诗的注本较多,孟浩然诗目前也有几个注本,柳集在宋代即有百家注,后继者更多;而迄今学术界尚无一本韦应物诗集的单行校注本,这与韦应物…  相似文献   

12.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相似文献   

13.
淮上卷戏是流传在淮河上游的一种稀有地方剧种。它的形成经历了从宗教的“经”“卷”到民间的人物故事影写成图画并将其剪成纸画,即民间独特的剪纸艺术。随着历史发展,讲唱宝卷产生出了“扇子人”的表演形式,进而分化出装扮人物角色、飞禽走兽、鱼虫怪物等种类,形成了影戏。淮上卷戏源于皮影“宣卷”,至乾隆年间,淮上卷戏得以产生以来,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音乐板式。  相似文献   

14.
在韦应物诗歌接受史上,苏轼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苏轼对韦应物诗歌的接受活动体现在喜爱韦诗、效和韦诗、评论韦诗等方面。经过苏轼对韦诗的接受,韦应物五言诗的典范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形成了评论韦诗“发纤裱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的定论,并引发了“韦柳之争”的文学史公案。  相似文献   

15.
漫活火锅     
“缘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后,于唐元和十二年一个雪天向江州名士刘十九以诗的形式发出的“请柬”。诗中的“红泥小火炉”就指陶制火锅。作为冬令美食佳肴的火锅,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的汉代。据文物考证,东汉...  相似文献   

16.
江州之贬是对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江州之贬之后,诗人的创作心态上突出一个“转”字,由激切转入淡泊和抒情;诗歌内容上突出一个“融”字,知足保和中融入了对迁谪处境的怨恨和愤懑;艺术特点上突出一个“细”字,通过描写的细腻化,表达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在感情世界。江州诗歌在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具有标志意义,而且形成于江州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韦应物在人格修养和诗歌创作方面受陶诗影响最大,因而文学史上一直将“陶韦”并称。韦应物本人受到陶渊明自然真率之性情的影响,韦应物诗风受到陶渊明诗质实自然萧散恬谈风格的影响,其艺术表现手法和特点亦颇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元和十一年,白居易在江州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但是在勾检,唐中后期江州的有关史料后,笔者对白居易所描述的关于江州的"偏僻、低湿"的地理环境存有疑虑。本文试图从江州的人口增长、江州的地理环境因素以及江州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方面出发,对江州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成进士,曾任校书郎、左拾遗、江州司马、忠州刺史、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八四六年病死在洛阳,终年七十五岁。  相似文献   

20.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与陶、王、孟一脉相承。由于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韦诗又具有其独特性,即“冲淡平和”的诗歌风格。本文主要从仕隐态度、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分析韦应物的上水田园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