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母亲在手术室分娩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汇集在母亲的身上,很少有人看到有一个焦急的身影比所有人更不安地张望,那个身影的主人是父亲。当孩子窝在母亲怀里撒娇、耍赖时,一旁端坐的父亲大度而又有稍许羡慕地盯着一角温馨的画面。母亲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当母亲在接受神圣的赞许时,有一个身影却默默地站在一边,从不去争抢地一如既往地做着父亲该做的事。我觉得孩子是果实,母亲是红花,而父亲则是绿叶。只有绿叶的映衬,红花才会开得越发“美艳动人”、“光鲜亮丽”。绿叶把赞美与荣誉都留给了红花与硕果,自己却在欣慰地笑着,笑着……  相似文献   

2.
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爱的启蒙是个空白。 女作家江音则在人到中年时遇上了相同而又不同的难题。那时她已定居瑞士,有一天,她12岁的女儿提了个问题:一个比她大几岁的女同学怀孕了,男朋友的父母坚决主张堕胎,而女同学自己认为,这是面对一个生命,一个母亲没有扼杀一个生命的权利,所以她要把孩子生下来。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面孔     
夜叉之瞳里面《最后之颜》这小故事在我看来已经是在用永生主线而表述了另外一种更为深沉的情感——无价的母爱。在别人眼里能够长生不老的人鱼肉对于一个想要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来说只不过是走投无路时候随手抓来的毒药,只要不与自己的孩子分开,就算前面等待着的是死亡也无所谓。这让我想起那个关于真假母亲抢夺孩子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真的母亲因为孩子痛苦不堪的表情而心软放开了自己的手,于是人们知道了她才是孩子的生母。但是还记得某部漫画里一位坚强的母亲对这一行为所做出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爱与被爱     
我们在幼儿园、中小学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要求父母关心、爱护、理解自己,而不想也不会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父母。这是个令父母伤心、让社会担忧的问题。 把一个孩子抚育成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母亲要把自身之物给予正在体内成长的胚胎,之后是营养、乳汁、体温、关怀……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就是温暖,就是食物,就是安全和愉悦。孩子的弱小无助和母亲全身心的照顾和保护,使孩子感受到的几乎全是“我被爱”、“我被照顾”。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许多父母和孩子都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2,(34):5
正这是一个孤儿院的孩子。因为从没见过妈妈,她就在地板上画了一个妈妈,想象着自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着了。这一场景是由伊朗女艺术家巴哈丽·比希在一家伊拉克孤儿院里拍到的,令无数人心碎。睡吧,宝贝,让人心酸的画面,原来水泥地也可以那么温暖。  相似文献   

6.
杨赟 《早期教育》2007,(5):30-3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也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他们的生命健康牵动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一天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一位幼儿教师,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诉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东方 《成才之路》2011,(27):I0016-I0016
美国:逆境中塑造独立性 对孩子独立的培养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父母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则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小男孩用一根木棍骚扰池塘边的青蛙,旁边有一行文字——对于孩子来说,这仅仅是一场游戏;对于青蛙来说,则是一种伤害!  相似文献   

9.
盲音乐家     
深夜,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诞生了一个盲孩。有两个人为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心血。一个是孩子的母亲,另一个是背叛了自己的上流社会出身、在为人民的战争中失去双腿的莽汉舅舅,他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可能为曾经热血沸腾过的事业而战斗了。但是,他还可以把盲孩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生命在庄园的小屋里逐渐长大。在盲孩熟悉的环境里,他自由来去,跟正常的小孩没有什么区别;一旦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他那点可怜的经验对于他认识这个世界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他第一次随大人来到自然界时,竟然晕了过去。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母亲和舅舅开始用盲孩…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后,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把我救了上来,自己却昏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昏死过去了。”  相似文献   

11.
孩子有礼貌地称呼大人,彬彬有礼地和大人说话,这是使长辈感到欣慰和幸福的事,而对于孩子自己来说是一种礼貌印刻训练的折射,反映出孩子有教养,懂礼貌,待人真诚。孩子最初的印刻记忆是对母亲的熟识,这是任何人不能取而代之的。印刻记忆是思维发展的繁殖  相似文献   

12.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了田边,对面田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即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侗族人的孩子,母…  相似文献   

13.
母亲先天脑部发育不正常,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因为她享受不到其他孩子可以享受到的母爱。可是张宇思同学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母亲给予她的,是超乎寻常的母爱。文章展现了母亲爱“我”的细节--傻呵呵地看着我笑,对于一个懂事的孩子来说,这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4.
一位母亲十分焦急地开始了和我的通话。我静听着他们的家庭故事——我们的女儿上五年级,她把人都急死了!这孩子特别不善于交朋友,整天上学下学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特别的孤独。可孩子又非常希  相似文献   

15.
镜头一一位母亲带着3岁的男孩进了商店。到了楼梯下,母亲让孩子自己爬楼梯,母亲则在后面关切地看着他。孩子一歪,倒在楼梯上,哭了。母亲:宝宝不哭,自己爬起来!周围顾客看到这情景,表情不一:一位胖妈妈,正吃力地抱着她五六岁的胖儿子往上爬。这时把孩子放在地上,一边喘气一边撇着嘴对身旁另一位顾客说:“八成是后妈!”跌倒在楼梯上的小男孩已经自己站起来,一摇一晃地继续往上爬,他妈妈欣喜地看着他……在这位胖妈妈心目中,亲妈就应该是过度保护主义者,就应该代替孩子克服困难。这势必造成孩子的软弱和自卑。结果就会出现这…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母亲、一位平凡的母亲,我爱我的孩子。但我认为母爱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要溺爱孩子;不仅要教孩子做事,更要教孩子做人;适当地表扬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地去面对困难:记得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能融人群体中。同时我还是一位教师,我认为成功教师既要把学生教育好,还要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人。如果她在外面八面风光,桃李满天下,而自己的孩子却一塌糊涂,那算啥成功啊?!  相似文献   

17.
正"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当我在第四届中国幼儿园园长大会的宣传屏幕上再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跟第一次读到时同样觉得震撼,感慨万千。儿童的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靠父母的教育,但父母全身心的关注一定会教育好一个孩子吗?我认识一个家庭,父亲在外工作挣钱养家,母亲在家带孩子。这位母亲把所有的时  相似文献   

18.
信息总汇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她们自己在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同时希望孩子也做到最好,常常会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的约束中变得越来越趋向“弱势”。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没主见,依赖性太强,  相似文献   

19.
夏初的公园是孩子们的天地。沙地,秋千,滑梯……到处洋溢着孩童清脆如铃的笑声。母亲们则在一边散谈或看书。突然有孩子尖叫痛哭起来,原来是两个孩子为争夺堆沙的玩具打闹起来。日本的小女孩把一个中国的小男孩推倒在地,小男孩满手是沙,惨兮兮地坐在路上抹着眼泪……听到哭声反应最快的自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中国孩子的母亲冲向前,狠狠地瞪了一眼日本小女孩,冲着自己儿子用中文低吼道:“你干嘛不还手?她推你一下,你就揍她两下嘛!你是男孩还打不过女孩?”说着伸手在儿子手臂上拧了一把,“没出息,就知道哭!”日本母亲则柔声对女儿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看过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小男孩用一根木棍骚扰池塘边的青蛙,旁边有一行文字———对于孩子来说,这仅仅是一场游戏;对于青蛙来说,则是一种伤害!新学期开始,又接手了一批新学生。第一节课,我便发现了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我在上面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