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简讯     
科学家培育出控制疟疾传播的转基因蚊子德国与美国科学家最近合作培育出转基因蚊子,使其携带传播疟疾病菌的能力大为降低,有望使疟疾这一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来自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的维默尔与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的伊托等人介绍说,由于蚊子是传播疟疾的罪魁祸首,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考虑使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具有“免疫”能力的蚊子,从而彻底切断疟疾感染给人类的途径。据此,科学家们成功地将一种基因植入蚊子体内,使其在蚊子体内的中肠上皮细胞呈现出抗寄生物的特性,进而使得蚊子带菌能力…  相似文献   

2.
绘出传播疟疾的蚊子基因图谱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最近宣布,他们已绘出向人类传播疟疾的最主要蚊子种类——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这一成果有望用于研制防冶疟疾的新式“武器”。疟疾这一古老的传染病如今仍在威胁人类。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近300万人因此死亡,其中90%发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蚊子会通过叮咬、吸血将疟疾寄生虫传播给人。科学家们形象地说,在疟疾传播过程中,蚊子是“枪”,寄  相似文献   

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年有5000万人感染疟疾,每1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疟疾,在所有的传染性疾病中疟疾是仅次于肺结核的第二大杀手。这种疾病是通过一种蚊子——疟蚊传播的。据《新科学家》杂志最近报道,生物学家斯蒂芬·戴维斯领导的一个小组找到了消灭这种蚊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科技简讯     
科学家绘出传播疟疾的蚊子的基因组图谱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近日宣布,向人类传播疟疾的最主要蚊子种类———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已经绘制成功。该研究组负责人霍尔特指出,通过识别与蚊子对杀虫剂的抵抗力有关的基因,有可能为研制新的、更有效的杀虫剂提供依据。如识别出决定冈比亚按蚊喜欢叮咬人的基因,即可将结果应用于开发新型驱蚊剂。《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近日联合在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科学家介绍冈比亚按蚊基因组草图的测定及初步分析结果。另外,《自然》也将刊登其他研究小组绘出的疟疾寄生虫———恶性…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们想方设法为植物治病,以使它们生长得更茁壮,这里为大家介绍其中几种有趣的方法。打预防针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学原理制成一种DNA病毒基因,将其植入植物细胞内,这样长出的幼苗就获得了这种基因,从而能抵抗该种病毒的侵袭。这种基因能够遗传。这类似人类免疫接种,不过,植物没有免疫系统,不能发生免疫反应(即不能产生抗体),它之所以能抗病毒,是因为具有了遗传而来的抵抗力。针灸巴西科学家更是别出心裁,将中国的医学绝招———针灸用于植物医学。他们认为,树有阴阳之分。如植物枝叶很茂盛,却不开花结果,就是阴盛,要纠正它,方法是将针…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教学》2010,(5):79-79
据2009年11月14日《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华盛顿11月12日电,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乔治·季莫普洛斯教授领衔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变蚊子的免疫系统,从而培育出了首批不会传播疟疾的转基因蚊子。这些蚊子之所以不会传播疟疾是因为其机体组织可以杀灭寄生在自身体内的疟原虫。不过研究人员说,在自然界中传播这种基因显然非常困难,因为不同种类的蚊子之间不会交叉繁殖。  相似文献   

7.
全球每年死于疟疾的人高达100万之多,但疟疾疫苗的研究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日前,随着一种新型疫苗的问世,人们又重新燃起了阻止这种恶疾肆虐的希望。疟疾是一种由疟蚊传播疟原虫所引起的疾病。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细胞和红血球中,以血红蛋白为营养,蚊子叮咬疟疾患者血液后,会把疟原虫带入其他人体血液中,引起疟疾流行。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抗疟原虫疫苗的研制,但收效不大。因此,美国杜兰大学的传染病研究专家约翰·贝伊尔等人决定尝试一种新的思路。他们设想能研制出一种人体疫苗,人体注射这种疫苗后…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努力同疟疾作斗争疟疾,这种由蚊子传播的每年能置100─300万人于死地的疾病,目前正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10年,染上疟疾的人数将比目前翻一番。其主要原因是疟原虫对诸如氯喹等抗疟疾药物增加了抗药性─—部分泰国疟原虫甚至对所有抗疟...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驱蚊剂,这种驱蚊剂能赶走那些令人讨厌的蚊虫。科学家已经弄清了吸引和驱除蚊虫的气味。他们利用这些成果研制了一种驱蚊剂,这种驱蚊剂可以让人在蚊虫面前隐身。这种驱蚊剂遮盖了吸引蚊虫的化学物质。蚊子闻不到那些气味,也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8,(11):62-62
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驱蚊剂,这种驱蚊剂能赶走那些令人讨厌的蚊虫。科学家已经弄清了吸引和驱除蚊虫的气味。他们利用这些成果研制了一种驱蚊剂,这种驱蚊剂可以让人在蚊虫面前“隐身”。这种驱蚊剂遮盖了吸引蚊虫的化学物质。蚊子闻不到那些气味.也就不会叮人了。这是一种全新的对付蚊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传播疟疾等传染的蚊子一直恨之入骨。杀虫剂虽可一时奏效,但有一定的副作用,既污决环境又会使蚊子产生抗药性。如今,以色列科学家找到了一种绿色灭蚊方法。 他们发现一种名为BTI的细菌体内含有4~5种特殊蛋白质,对灭蚊有特效,对人体和环境却无危害。由于BTI细菌本身无法在水中生长,以色列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把BTI细菌片断引入在水田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认为,蚊子十恶不赦,应该把它们斩尽杀绝才是,但科学家们却一直在想如何让蚊子戴罪立功。日本科学家曾就对蚊子的吸血注射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发现,蚊子抽血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们的嘴巴有锯齿状的针头,和我们常见的注射针头平滑的表面相比,这种锯齿状的针头和皮肤组织接触的面积更小,产生的刺痛感更弱,甚至让人感觉不到。为了防止在吸血过程中人们有所知觉,被一巴掌就地正法,  相似文献   

13.
尚纳新 《科技文萃》2001,1(6):151-152
烈日炎炎,人们躲避酷暑侵袭的同时,还不得不忍受蚊子的肆虐。在我国有上千种蚊子,雌蚊在成蚊后会吸食动物血液为繁殖增加营养,人类则是他们的上等佳肴。在吸血时,蚊子会传染各种疾病:丝虫病、疟疾、黄热、登革热、乙型脑炎严重的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孜狡不倦地进行研究,设法对付这小东西。从使用化学杀虫剂到实施生物防治,经历了一个崭新的飞跃,专家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代价,攻克了道道难关,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袁志明研究员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0,(3):83-83
英国医生罗纳得·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向人们说明雌蚊子是如何通过它们的唾液传播疟原虫寄生物的人。他用鸟作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理论。目前已知蚊子有2500个品种,其中有40种能够传播疟疾。  相似文献   

15.
英美科学家分离出了植物中控制铁含量的基因。铁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价铁化合物和二价亚铁化合物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正铁化合物无法被植物吸收,而亚铁化合物则是植物必不可少的一种养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从拟南芥中分离出这一名为“FROZ”的基因。他们发现,这一基因能促进植物产生还原酶,而这种酶能将高价铁化合物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亚铁化合物。拟南芥能高效地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对拟南齐进行了处理,使其形成大量不同类型的基因变异体。在对这些基因变异体进行分析后,科学家们发…  相似文献   

16.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如何终止某些基因的功能。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就将通过“关闭”致病基因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该研究所的科学家已发明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所谓的“ RNA干扰法”。它摧毁在细胞复制中传递信息的遗传物质信使 RNA,使有关基因无法获得表达而失效。 运用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已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关闭果蝇的几乎任意一个或多个基因,在人体细胞培养试验中也成功地关闭了个别基因。而按照传统方法,科学家们要想锁闭一个基因,需要进行长达数年的努力。 据估计,这种方法将来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逐一分析人类基因,以研究各基因对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影响,将来科学家们甚至能够对活体器官中的某些基因,甚至包括癌症基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蚊子整天在你想安静的时候嗡嗡叫,让你不得安宁,睡不着。罪该万死的是:它叮你,吸你血,除了传播疟疾、登革热、丝虫病等疾病外,它们一只只都是生不能做事、死不可做药的家伙。一句话,可恶的蚊子有百害而无一益。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0,(3):82-83
蚊子整天在你想安静的时候嗡嗡叫,让你不得安宁,睡不着。罪该万死的是:它叮你,吸你血,除了传播疟疾、登革热、丝虫病等疾病外,它们一只只都是生不能做事、死不可做药的家伙。一句话,可恶的蚊子有百害而无一益。  相似文献   

19.
美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基因芯片,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控制基因的开关,从而解读已经基本破译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目前科学家已经基本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接下去是弄清基因存在于DNA的哪些位置。在这之后,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将是寻找基因开关。基因开关又称基因激活器,可以控制基因在人体内发生作用。目前已知的基因激活器约有600种,但科学家们对这些基因开关控制着哪些基因以及如何控制这些基因等都还不清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们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们尝试从波菜中提取一种蛋白质合成系统中的基本蛋白质,结果发现其66%的基因片段同源,而且又有46%的基因片段与后者完全相同。为进一步弄清这种蛋白质的作用,科学家们将其植入细菌中,结果发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受到抑制。这表明,这种植物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这种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