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师物理课本中对弹力的定义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阻碍它的物体产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这个定义说明了物体间有弹力作用的两个条件。第一是其它物体跟这个物体互相接触;第二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但是,由于大多数情况下,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很微小,一般不为人们所感知,因此,对于给定的物体所处的情况下,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学生就毫无把握,往往只是片面地根据它们是否接触而判断,错误地认为只要互相接触就存在弹力。于是就造成了误判。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无误地分析判断物体间有无弹力,以及弹力…  相似文献   

2.
蒋鹏娟 《考试周刊》2013,(86):128-128
本文对弹力的产生:在物体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不管是发生弹性形变还是非弹性形变,物体都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会对与之接触的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并对支持力和压力是否属于弹力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有关重力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B.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所受的万有引力C.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位置的函数D.物体在超重状态时,重力暂时增大2.有关弹力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大小总是与形变成正比B.弹力的反作用力不一定是弹力C.弹力的平衡力一定是弹力D.桌子上的铅笔给桌子的压力是由于铅笔发生形变而产生的3.有关摩擦力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滑动摩擦力不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B.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就产生摩擦力C.两物体的接触面…  相似文献   

4.
<正>一、弹力是谁发生形变引起的弹力是表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这里可对弹力概念进行细化分解为:A物体使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B物体要恢复原状,而对A物体产生的力。因此,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  相似文献   

5.
一、弹力及其产生的条件弹力的定义是:发出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要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2物体发生形变。凡是由于拉伸形变所产生的力都叫拉力或张力,凡是由于压缩形变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对物体作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弹力的大小和方向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到的其他外力以及其他条件来决定 ,在力学问题中常常作为未知力出现 .对弹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和计算 ,学生往往容易出错 ,而对物体弹力的确定又是进一步分析物体受力的关键 ,本文对此作些分析探讨 ,供参考 .一、弹力的产生及其特征分析两物体相互接触 ,并因彼此拉伸或挤压而形变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 ,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便是弹力 .可见产生弹力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两者缺一不可 .通常把拉伸形变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常见的弹力有细绳拉力、接触面压力、支持力等.涉及弹力的各类问题是考试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正确分析弹力,往往需要对物体的其他受力情况、平衡情况、运动状态等有全面了解,进行综合考虑.当影响弹力的一些因素发生“突变”时,弹力也可能随之“突变”.对这类“突变”问题的剖析有助于暴露学生受力分析中的思维弱点,  相似文献   

8.
在受力分析时同学们会经常遇到弹簧这个物理模型,并且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常做常错,不能找到一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下面就对这类问题进行探析归类整理,并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解题规律与方法.一、弹簧弹力的特征产生弹力的物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的形变极不明显,其形变和弹力均在极短的时间内可发生突变,可瞬间产生、瞬间消失,如钢丝、细绳和轻杆等这样的物体称为刚性体.另  相似文献   

9.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分析物体受力要注意力的性质,分清重力,弹力,摩擦力不同的产生机理.弹力是施力物体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簧的弹力符合胡克定律f=kx,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难点,分析物体受力时要特别注意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红梅 《物理教师》2005,26(5):38-38
人教社新版高中<物理>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5页关于弹力概念有如下叙述:"……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如果变形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变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相似文献   

11.
最近,昌都地区举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优质课比赛.其中两位选手一个给出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另一个选手给出了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条件:“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形变”,  相似文献   

12.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改变叫作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弹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1.两物体互相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能观察到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13.
浅说"弹力"     
1 弹力的产生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叫弹力.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在研究高中物理力学时,经常会遇到跟弹簧有关的问题,弹簧上的弹力和轻绳、轻杆上的弹力是有区别的,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由弹簧的形变而决定,弹簧弹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刻要与当时的形变相对应.解此类问题时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先确定弹簧的三个位置:即原长位置、形变位置、平衡位置;再找出弹簧形变量与物体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应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最后结合物体受其他外力的情况来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求弹簧的弹力做功时,因该变力为线性变化的,可以先求平均作用力,再用做功公式进行计算,也可依据功能关系和动能定理求解.现列举几例,以加深同学们  相似文献   

15.
张绍林  荣湖 《高中生》2009,(14):30-31
考查弹簧的弹力和形变弹簧的弹力跟其形变量的关系遵循胡克定律,即F=k△x.1.考查弹簧的伸缩性弹簧既可以伸长,也可以收缩,对与其相连的物体所施加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分析此类问题,同学们需正确对跟弹簧相连的物体进行受力  相似文献   

16.
一、弹力的分析某物体与其他几个物体接触,若产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受到弹力,否则,就未受到弹力.而物体的形变是难以觉察的.因此直接由形变来判断有无弹力是不太实际的.如果借助于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弹力,就较为方便、明确.例1如图所示,升降机自由下落,绳对物体有拉力吗?解析显然,不联系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判断物体是否受到绳的拉力.不细心的学生,往往凭感觉就武断地说物体肯定受到绳的拉力(否则,就掉下去啦).其实,联系物体的运动状态,考虑到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T=ma,即T=m(g-a)=0.可见物体不受绳的拉力.二、…  相似文献   

17.
<正>高考复习需要从基础入手,紧紧围绕知识点进行题组训练。下面以"弹力"为例,分析相关知识点并进行题组训练。一、知识点分析知识点一:形变、弹性(基本概念研究)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2.弹性。(1)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  相似文献   

18.
<正>弹簧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题型之一,求解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1)题目中一般应从弹簧的形变分析入手,找出形变量x与物体空间位置变化的几何关系,分析形变所对应的弹力大小、方向,以此来分析计算物体运动状态的可能变化。(2)瞬间形变量可以认为不变,即弹力大小不变。(3)在求弹力的功或弹性势能的改变时,一般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  相似文献   

19.
力和机械     
第一讲弹力 一、快乐点击 知识要点1:弹力(重点)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如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2.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首先,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其次,接触处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相似文献   

20.
1 弹力的产生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引起它形变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叫弹力。 (2)产生的条件:一要有接触;二要有弹性形变(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