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前  陈玉龙  金杨福 《科技通报》2019,35(5):1-7,12
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柱状两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在剪切场下的相结构转变以及边界滑移行为。重点考察了表观剪切速率γ_a、纳米粒子以及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强度ε_(A-NP)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薄膜内部的微观相结构、速度梯度分布、有效剪切速率以及各相间的相互作用能,探究了嵌段共聚物纳米复合体系的界面滑移机理。研究显示,纳米粒子的添加及纳米粒子与聚合物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大,均会使薄膜粘度升高,阻碍了其随剪切运动的能力,从而使体系出现急剧的边界滑移现象。当ε_(A-NP)20ε时,严重的边界滑移现象甚至使剪切作用无法有效地诱导纳米复合薄膜内部出现有序相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过去十年我们在湍流实验研究中取得的某些进展。如边界层湍流中的高阶共振干涉,二维混合层中的转捩过程,拟序结构和近声场的相互作用,不稳定波辐射噪声,自由气流中的湍流对湍流分离的影响等。某些关于湍流模式理论以及粒子群和湍流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将在不久可得到某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蔡玳菁  余宛真  韩鹏 《科技通报》2020,36(1):16-20,37
微通道粒子分离技术通过设计特殊的微通道结构对布朗粒子构成特定的熵势阱,同时施加一定的外力影响,从而实现粒子分离。本文研究了恒定外力和熵势的共同作用下,锯齿型微通道结构参数对微通道中不同粒径大小的粒子分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粒径粒子的速度差,两种粒径大小不同粒子大小以及改变左壁斜率大小的情况下,对粒子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最优分离方案。这些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微通道粒子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58-359
南海海洋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尚晓东与香港合作者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LDV)和高精度温度探头同时、同点测量了湍流热对流场的速度时间序列和温度时间序列,从而得到系统内部的热流量场分布,并研究了热羽流活跃的边界区域和底板区域及热羽流均匀混合的中心区域传热量随瑞利数(Ra)的变化。发现热流量主要通过边界区域传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后混合磨料射流所使用的单射流侧进磨料流线收敛型喷嘴为研究对象,利用流体仿真软件对喷嘴内部的两相流流场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得出了轴平面上压强和湍流强度分布云图,进而分析了喷嘴内部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流线收敛型喷嘴内部动力特性过渡十分平缓,流体冲击较小,喷嘴的使用寿命较高。  相似文献   

6.
吕春雷 《今日科苑》2014,(10):105-105
阐述了空间相干激光通信系统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对相干检测技术在空间激光通信应用中特殊性-多普勒频移、跟踪误差、天空背景光、偏阵态、大气湍流对相干检测效率的影响进行重点研究,最后对空间相干激光通信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三维湍流数值模拟与其FLUENT流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维湍流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模拟及数学分析方法,对流场进行深入分析.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和Realizable k-ε方程,以FLUENT为平台,对具体流态进行计算和研究,得到湍流速度、压力等的分布云图,为喷头设计及其结构优化与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孟贵秀 《科技风》2015,(6):144-145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应用分析对物理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再者新课标的改革,考察粒子在两种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加大对此种情况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带电粒子在不同电磁场中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其相应的运动方程和轨迹,并对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吴杰 《科技通报》2021,37(6):7-13
针对煤矿用多级耐磨离心泵中固液两相流动,假定固相颗粒浓度不变,结合SST湍流模型、Euler-Euler非均匀多相流模型进行非稳态计算,主要分析颗粒粒径变化引起的流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大,叶轮内固体颗粒逐渐向压力面转移,正导叶叶片凸面方向的固体颗粒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减弱了对壁面的磨损,反导叶内固体颗粒逐渐向叶片凹面聚集.正导叶和过渡区域的湍流动能整体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反导叶叶片内的湍流动能总体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固体颗粒粒径的增大对内流场压力波动的影响,随着级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分析结果为多级离心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知识场与知识型组织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场边界、知识场核体与知识场位势与场强的概念并进行分析,对知识型组织的知识场边界与核体分别分为物理与空间两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知识型组织的知识场边界扩张机理与场核自旋机理.分析不同知识型组织的知识场场态特征,利用边界扩张机理与核体自旋机理解释知识型组织的演化过程,并对未来的知识型组织进行预测,提出知识共同体与知识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以对工程技术有重要意义的剪切流中的混合层流和边界层流为例,说明了在这些流动中存在着相干结构以及这种相干结构在湍流的发生、发展及维持中所起的作用。尽管由于实验资料的不完备,目前还没有一个有关相关结构本质的一致认识,但有不少理由表明,在不太长的将来对相干结构的理解可能会有所突破。这无疑对完全解决湍流这一难题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湍流中的相干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对湍流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手段,如大涡模拟、混沌、分叉及相干结构等。但是,目前在湍流机理上最有希望突破的是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研究和把大型计算机作为湍流研究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干结构研究发展概况,讨论了在相千结构的理论研究方面应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龙建 《科教文汇》2007,(9S):159-160
本文在阐述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组织结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组织结构边界的模糊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WS小世界网络拓扑特性的自组织PSO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梦 《大众科技》2010,(10):35-37
提出了一种自组织粒子群优化算法SOPSO。算法融合了WS小世界网络模型的拓扑特性和信息传递特征,将粒子种群优化过程划分为种群拓扑结构自组织构造和粒子间合作优化两个相互促进的部分,其中前者采用WS小世界模型对种群拓扑结构进行自组织构造,后者基于所产生的拓扑结构进行合作优化。描述了算法的总体流程和各个关键环节。采用高维复杂函数对SOPSO和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证明SOPSO的学习策略赋予了粒子种群更广泛的多样性和更强的逃离局部最优能力,从而在优化成功率以及优化质量上均优于传统粒子群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开展一个通信链路为893m的外部实验,分析了不同接收孔径,不同时间、季节、雨雪天气下的光强闪烁指数,论证了大气湍流对光斑的影响程度。随着孔径的增大,本文绘制了不同季节时的大气湍流结构常数日变化曲线,发现在早晚两个时段的湍流相对较弱,分析了孔径平滑效应对大气湍流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组织结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组织结构边界的模糊化.  相似文献   

17.
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为对象获取调查数据,分别检验组织结构(自我管理性、整合协调性、边界渗透性)在产品模块化(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与技术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化对组织结构与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差异在于:模块化生产只对整合协调性与边界渗透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模块化设计对自我管理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整合协调性与边界渗透性则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协调整合性与边界渗透性在模块化生产与技术创新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管理性在模块化设计与技术创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民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整合式尾锥消音器尾锥的温度场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维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商业CFD计算软件Fluent,选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DO辐射模型,计算分析了尾锥内流场、温度场及其主要影响原因,研究了外界环境风速对尾锥表面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泽宣  林建忠 《科技通报》1999,15(3):187-192
针对高浓度气固两相射流,本文采用连续介质耦合模型,借助势流理论,推得两相射流场的稳定性控制方程,通过数值计算,得么了不同固粒容积系数和等效斯托克斯数下气固两相射流的频率曲线,在分析计算所得频率曲线的基础上,得么了关于固粒不同属性对射流场稳定性影响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工程实际中人工控制高浓度两相射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6,(8):113-114
由于扭力冲击器的各个结构之间采用的是间隙配合,且动力冲击组中各个零件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因此对泥浆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使设备不被泥浆中的固相颗粒卡死,以及减少颗粒对运动部件的冲击,就需要一个净化单元对泥浆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分,因此将对其固液分离作出分析研究。简要地介绍了固-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对分离器进行几何建模,并对进行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的定义。并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方法,并采用雷诺应力RSM[1-2]模型对分离器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固-液两相流进行了研究,得出分离器内压力场和各相体积分数分布的情况等。分析泥浆中固相颗粒直径和旋流器结构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旋流特性参数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和旋流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