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特别的爱     
父亲很少笑,总是一副严肃的模样,所以我很少和他说话。我总觉得,父亲并不爱我。父亲是农民,我们家并不宽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痛着很幸福     
我知道父亲其实很在乎我,是在那一次他对我的一脚飞踹。小时候,我不是一个乖孩子:调皮,馋嘴,爱哭爱闹,时不时还会闯出一些祸来。每次换回的不是父亲严厉的斥责,就是被打。那时觉得父亲有些偏心,他很少打哥哥,对我也很是严厉,并不因为我是老幺而偏爱我,我感觉他并不很在乎我。这种情绪直到那一次  相似文献   

3.
当我感觉不自由或是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我就会去反抗。——基努·里维斯很少有人能说对他的名字,即使掌握了发音(Key-ah·noo),说起他的名字来也并不容易。也很少有人知道,他1964年出生在贝鲁特,他的父亲塞缪尔·诺林·里维斯拥有一半中国血统,  相似文献   

4.
父亲很少给子女写信,可是父亲的信棒极了,带着故事温暖着我。那年的十月,我十七岁,到济南一所大学去读书。本来和父亲商量好的,只陪我到武汉站办中转。可临行父亲却变了卦,陪我去济南。记得我很不高兴,一路嘟着小嘴,很少搭理父亲,而却父亲一路小心地陪着笑脸。  相似文献   

5.
父爱无边     
我的家庭是很普通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父母开的一家路边小店,还有就是父亲在小店里帮人修摩托车。我和弟弟读书每年开支不小,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的父亲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是一个非常勤俭、朴实的人。我每次回家母亲就会对我说你爸这几天修车总是修到很晚,有时凌晨一两点钟都还在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上街,也没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只记得有一次天气凉了,母亲就去买了一件皮衣给父亲。这是父亲最好、最贵的衣服。而在最近几年里,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衣服穿,基本上是穿我伯伯和他以前的一些老伙伴(父亲以前…  相似文献   

6.
父亲其实是个地道的农民,尽管村里的好多人并不把他看成是一个农民。他很少从事农活,而是多了些经商的经历,但这并不影  相似文献   

7.
做儿子的在慢慢长大,父亲却仿佛变小了。从前,父亲指派我时,我总是“嗯、呀、噢”地答应着;现在,我向父亲建议时,他也只是“嗯、呀、噢”地答应着。我不知道,我们父子到底怎么了。出门在外,我经常挂念的是母亲,却很少想到父亲,有一回突然想到他时,却意识到对他的不公。我私下埋怨自己,为什么在别人面前有说有笑,一见到父亲就不言不语了呢?作为他的儿子,却不能给他带去欢笑,难道我只会向他伸手要钱?仿佛养活我是他必须执行的义务。母亲经常对我念叨说,你爸没有什么本事,只能让你跟着受罪。我听了并不在意,似乎母亲说得有理。因为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父爱如山     
不知何时,父亲成为我文章中赞美的对象,而母亲却很少提起。并不是说母亲不疼我,其实父亲打我时,手下一点儿也不念及“父子之情”。“儿是娘的心头肉”,母亲很少打我,顶多是大骂几句。  相似文献   

9.
王祖远 《家长》2015,(3):50-51
父亲只是喜欢做菜,自己却吃得很少,他总是不断将桌面上的菜挪到我们面前,彷佛只要看着我们吃完他做的饭菜,他也就吃饱了。父亲做得一手拿手好菜,虽然现在已离开人世,但那卤肉的色、香、味,却永远无法从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中抽离。这道菜的做法并不繁复,但只要品尝过的人,无不赞赏有加。我学会后,家族成员也偶尔会来向我求教,仿佛都想回味父亲的手艺。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文 ,完成 1— 4题。燕 子    (台 )席慕蓉初中的时候 ,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常常爱唱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 ,父亲忽然叫住我 ,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的我 ,心里觉得很兴奋 ,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 ,古道边……”刚开了头 ,就被父亲打断了 ,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 ?怎么不是长城外呢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 ,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 ,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 !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 ,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 ,所以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  相似文献   

12.
父亲     
我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我跟他见面的机会不多,久而久之,与父亲的感情变得很淡。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到父亲的农场去。这是我第一次和父亲亲密接触。父亲很少在家,家似乎只是他的旅店,那片农场才是他真正的家。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8,(6)
父亲沉默寡言,很少与儿女交流。在我的成长记忆里,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父亲的"无情"。第一次体会到父亲的"无情",是在我八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撞头的故事     
1自从写作《在自己的树下》以来,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我时常会因某件偶然的事,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母在一起时的情景,并由此引出与当下相关联的"问题"来。虽如此说,我并非要纠正以前多次写过的和父亲之间很少说话的事实。我的父亲就像那个年代日本大多数做父亲的一样,在家里时话很少。但是回想起来,我还是得到过父亲以他特有的方式给予我的,特别是通过母亲  相似文献   

16.
父爱不缺席     
父爱如山一般沉稳,给人安全感。一次,我与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就谈到了父亲。他滔滔不绝地对我说着他的父亲如何好,如何爱他。我的神情不禁有些黯然,因为我与父亲的接触很少。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耳光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不很好。从懂事开始到上中学,父亲很少和我说话问及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孩于的成长忙碌。我们之间与其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2,(21):10
在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虽然很少打我,但我对他却从心底里有一个"怕"字。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而我竟越来越觉得父亲是那样不近人情,不像母亲总是在我身前身后嘘寒问暖。我甚至有些怀疑父亲对我的爱,难道我并非他亲生?上高中后,我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了,已经能够分辨和洞悉身边的任何事物,但对于父亲,我仍是读不懂。他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很少打听我的成绩,也从不过问我对未来有何打算。  相似文献   

19.
那一座山     
幼时的我总是被父亲抱起,放在他的肩头,小小的我可以看到更高更远的世界。童年的我总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父亲宽阔的背为我挡住了烈日,挡住了风雨。少年的我由父亲牵引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现在的我,无法坐在父亲的肩头,也不再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甚至很少牵起父亲的手,但我看见了父亲的白发,看见了岁月在父亲身上留下的痕迹。于是我猛然间醒悟:父  相似文献   

20.
阅读父爱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许多人总喜欢赞美母爱那无私的爱。但父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世人不懂得阅读和感受父爱的厚重而已。小时候,父亲对我十分严厉,甚至很少对我笑。于是,我和父亲之间的交往变得很少很少。当时的我总在想:为什么父亲对我如此冷淡,我好像并没有做出什么令他不开心的事来呀?……我甚至还有过自己不是他亲生孩子的念头。一天下午,我和朋友们在离我们不远的一片开阔地上玩。本来,我们都沉浸在游戏中,但谁知,因为太着迷,我不小心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