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社会救助制度的严重缺陷,预示着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必须要以当地的城镇化发展为依托。  相似文献   

2.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而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贵州毛南族为例,分析西南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扶持该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国家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后,各省均制定了相应的扶持规划并积极实施,当前,在对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进行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点上,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扶持工作进行总结,查找问题,思考对策,谋求取得新的扶持工作的突破。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在政策扶持背景下对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在扶持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一个地区存在,而且还具有一定普遍性。保山市的3个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通过被列入《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及2011年的继续重点扶持,目前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群众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不仅存在着总体发展不平衡、贫困比例偏大、产业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缓慢,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现通过深入研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甘肃省的保安、撒拉和裕固3个民族属于人口较少民族范畴.扶持这三个民族发展对促进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甘肃省人口较少民族基本情况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探讨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面临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是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口约2万人。保安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是在1952年3月由政务院批准确认的。历史上,保安族曾聚居在青海同仁地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迁居到甘肃积石山下。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相似文献   

8.
●板块一 知识要点精讲(一 )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 ,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 56个。在中国 ,由于汉族以外的 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 ,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1 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 ,在全国总人口中 ,汉族人口占92 % ,少数民族人口占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 ,小聚居 ,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  相似文献   

9.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建国以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其所在省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建立和健全劳动力输出机构服务,大力推进下山移民工程.发展集聚经济,是促进畲族聚居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课程:提高人口较少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点和亮点,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包括《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