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修辞和句法的模糊上。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模糊不清,即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充分条件,提供了审美的广阔空间。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于精确美、含蓄美、幽默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其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相对性的特点,这些特性的运用使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具有模糊美,给读者带来极浓的审美趣味。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认识其模糊语言的表现,对文学阅读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即不精确性或“亦此亦彼”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在人类语言中,语音、语调、词、语义、语法、跨文化交际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模糊性。翻译过程中上述诸种模糊因素往往会导致译文无法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表达”,因此研究模糊语言的翻译也是客观必要的。目前,模糊语言与翻译的研究者有,万来声《模糊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从各种艺术塑造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了语言艺术塑造形象间接造型的特征,以学语言的不精确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为基础,进而论述了学模糊性的特征以及在形象、时空关系上的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教师模糊语的教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玉 《文教资料》2006,(21):126-127
模糊语言是语言表达中具不精确性或模糊性的自然语言,其使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语言表现力和交际力,有效表达会话者的态度和情绪。文章中,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模糊语进行分类,阐述教师模糊语的教学功能,揭示其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具有引人入胜的模糊美。其措词的“含糊”使之语言含蓄而又耐人寻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时空背景的模糊使散文暧昧,朦胧,空灵,玄远,意象的模糊又使散文的意象内涵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这些都使《野草》呈现出模糊美的特征。作者追求模糊美既是内因的需要又有外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8.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创立了模糊集理论,标志着模糊学的诞生。模糊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类事物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的新方法,它不仅带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大突破,也为其它许多学科带来了方法论上的重大启示。这个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进一步辩证的认识了语言的明晰性和模糊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语用模糊现象的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语境关联来实现.因此,语用模糊和语境关联的互动作用是继续发展交际和最终达成交际目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和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荚语中的应用,结合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说明原文文本及译文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又来自语言的模糊性。本文揭示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试图对语言的模糊性与解构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推导出这种关系对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研究的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模糊现象存在于各种化中。这种语义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三种情况:模糊、歧义和含混。交际当中,这些模糊语的使用会产生独特的作用,常常能很好地服务于说话人。  相似文献   

12.
诗歌语言的模糊性蕴含了诗歌艺术的模糊美,构成了诗歌艺术的审美诗性。虚实相生的互渗性、诗情诗意的不确定性和余味曲包的深隐性,构成了诗歌模糊美的诗性表征。揭示这种模糊美的诗性蕴含,可以为探析诗歌的审美品性找到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陈平文 《现代语文》2006,(11):80-83
一、引言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Crystal在《语言学和语言学词典》中指出:"模糊这个术语源于数学,语言学家用这一术语指对一个语言学元素或形式进行分析时所涉及的不确定性".(1985:131)在语言中,这种不确定性是就语言所传达的意义,即语义而言的.也就是说,语言学中谈到模糊,就是指语言单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多半都有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随机性,即指有明确的定义但并不一定出现的事情;一种是模糊性,即指已经出现但很难给出精确定义的事情。模糊性不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或几个点,而是某种边界不明确的概念范畴(区域)。模糊语言学正是研究语言变量中的这种模糊性的科学。在自然语言和文学语言中,模糊语言几乎比比皆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所创造的可感艺术形象也带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给接受者带来了某种麻烦,同时又使接受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从而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例如,《林黛玉进贾府》描写林黛玉的肖像: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的语用特征主要体现为不确定性、歧义性和笼统性.此外,模糊语言的使用受限于情景和共同知识两类因素.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特征和限制条件的研究,可以提高其使用的得体性和适宜性,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谈模糊词语在修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交际中.模糊词语往往比准确词语更能表达出谦逊、亲切、礼貌的感情色彩;在学语言中。模糊词语以其语义的不确定性给读提供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问;在科技、公、公关等语言中,模糊词语也以其语义的伸缩性和概括性。具有精确词语不可替代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8.
岳文华 《海外英语》2012,(13):261-262
模糊语已被证实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语言使用中。以准确、真实、客观为基本特点的新闻语言也经常出现模糊语,灾难性新闻特有的突发性、不确定性、过程性和影响性等特点更使得模糊现象大量存在。该文从灾难性新闻的特点和模糊语的成因出发,结合合作原则,对灾难性新闻中的模糊语进行了语用分析并探讨了模糊语在灾难性新闻中特有的交际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具有意象美、含蓄美、朦胧美和神秘美等审美具体形态;清晰与模糊,具体与抽象,相对与绝对的不确定性;简要、委婉、幽默的审美表达的选择原则.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0.
曾瑜薇 《现代语文》2007,(12):84-86
引言 模糊语言是缺少精确性的语言.语言自身所固有的模糊性是模糊语言的自然属性,它的存在主要表现在语言单位与单位之间具有界限的不确定性和语言单位自身具有模糊性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