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是中唐诗坛上一位独特的诗人.特殊的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环境造就了李贺自卑、自负的性格特点.重读李贺著名的鬼诗<苏小小墓>来揭秘其内心世界,获悉他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2.
祁国宏 《天中学刊》2015,30(1):90-96
李贺是唐人中学习并接受屈宋辞赋作品最自觉的诗人,其创作实绩也最为突出。具体可由三个层面得以佐证:唐人的楚骚评论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同时代及后人对唐人接受楚骚的批评意见争议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唐人创作中称引屈宋并化用楚骚命辞及句法甚为密集,且其诗歌整体文学精神与楚骚最为相通的亦是李贺。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楚辞"对中唐诗人李贺有深远的影响。这同李贺与屈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李贺对屈原的"楚辞"诗歌艺术既有自觉的借鉴、传承,又有超越。这在诗歌形象,诗歌语言,修辞和结构等几个方面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女性题材诗对李贺具有重要的影响。李贺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鸿蒙、别出机杼。他的策略是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李贺因此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诗鬼"形象,从而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于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李贺的诗歌极富童话色彩与童话意蕴,文章把李贺的诗歌与童话在艺术思维范畴里做了比较,从3个方面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王森林 《天中学刊》2006,21(6):76-77
在对中唐诗人李贺的研究中,李贺的具体生卒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李贺生年,前后出现过4种说法。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李贺生于贞元七年,卒于元和十二年,终年27岁的说法最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屈原与李贺,是中国诗史上两住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渊源与传承关系。这既表现为屈原对李贺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也表现为李贺对屈原思想人格上的理解与认同,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借鉴、效法、继承和发展。而李贺对屈原的理解与认同,是建立在个人身世经历相近的坚实基础之上与人生理想、政治抱负相同的前提之下的,且影响并促进了其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继承、发展、变革与创新,两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屈原与李贺 ,是中国诗史上两位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在诗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渊源与传承关系。这既表现为屈原对李贺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也表现为李贺对屈原思想人格上的理解与认同 ,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借鉴、效法、继承和发展。而李贺对屈原的理解与认同 ,是建立在个人身世经历相近的坚实基础之上与人生理想、政治抱负相同的前提之下的 ,且影响并促进了其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继承、发展、变革与创新 ,两者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李贺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以其笔补造化之功,在唐代诗苑卓荦而立,令人瞩目。本着重从李贺诗歌审美倾向的悲姜性和虚幻性两个方面来展示诗人特异的心理特征,诗作的独特魅力和带给读的新鲜感受。  相似文献   

10.
李贺诗中的“老”字胡淑娟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中说:“(李贺)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如此之类,幽冷启刻,法当夭乏。”其实,李贺诗中“鬼”、“泣”、“死”、“血”四字出现频率并不高,说其“喜用”也是较其它唐代诗人的作品而言。但有一字,却在李贺诗近六...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意象是组成诗歌的重要内容,是形成作家风格的重要因素。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的艺术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诗歌意象以及李贺诗歌意象的概说,二是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分析,三是李贺诗歌鬼神意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南宋著名文学评论家严羽,将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冠之以“瑰诡”两字,这真是一语点出李贺诗歌的风采精神。所谓“瑰诡”,就是指李贺诗歌那种语丽辞奇、光夺眼目的艺术风格,和那冷艳凄清、迷离恍惚的艺术境界。李贺的这一奇崛幽峭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不仅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也为我国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李贺诗歌中鱼意象系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认为李贺诗歌中的鱼意象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以鱼为象征的权力符号的关注,二是对理想人生境界的向往,并运用原型意象理论探讨了其大量运用此意象的原由。  相似文献   

14.
李贺诗集中有240余首诗歌,其中时间背景设置在夜晚的有70首,这其中包括李贺诸多精彩的作品。不管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这种情况都值得我们注意。古人的生活模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李贺却突破这种常规,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研读李贺时间背景设置在夜晚的诗歌,会发现这种情况与他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歌研究是新时期唐代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从创作心态、神鬼诗创作成因、结构艺术、色彩运用、审美研究、诗理特点、长吉体、李贺诗派、诗歌渊源与影响、与词之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新时期李贺诗歌的研究成果作了具体的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6.
苏静 《文教资料》2010,(19):6-7
李贺的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人生短暂,其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使其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他丰富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方法,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7.
李贺是中唐最具天赋的诗人,却终生未参加科举考试,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传统观点认为李贺受传统礼俗的制约,因避父讳未能举进士。笔者认为李贺最终放弃科举考试是因为他不屑于其它科别的考试,再者与李贺体貌特征有关,李贺相貌丑陋、羸弱多病,不能通过吏部释褐试对考生体貌健康状况的严格限制,他最终放弃了科举考试,而选择恩荫入仕的捷径。恩荫入仕在唐代为时俗所轻,职官品级较低,升迁艰难,李贺再次陷入尴尬之境。本文尝试阐释李贺仕途遭遇。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锦囊     
据说,文学家韩愈和皇甫浞读到李贺的诗,大为惊异。他们来到李贺家拜访,见李贺只是个瘦弱少年,就怀疑那优美的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歌风格奇崛冷艳,表现手法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运用色彩、比喻、词汇、典故四个方面李贺诗歌体现出奇特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和",是一种圆融和谐的审美形态,是李贺诗歌的重要审美特征。在李贺诗歌中主要表现为语言形式之"和"、心灵世界之"和"、融入自然之"和"、对立统一之"和"四个方面。说明李贺诗歌在奇诡峭拔、冷艳幽微之外还具有多样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