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体几何“直线和平面”这一章系统地介绍了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也介绍了有关的公理、定理及一些重要概念,它是整个立体几何教学的基础。这一章教学的好坏对以后的知识的掌握影响很大,笔者就此谈一些教学体会。 1.上好开头课,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积极性 立体几何是学生在高一阶段的一门新课,学生由平面几何过渡到立体几何普遍感到不容易学,眼光总停留在平面几何的基础上,用平面几何的眼看待立体图形,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畏难情绪和信心不足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圆和圆位置关系基本定理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基础,为减轻学生负担,现行初中教材不作要求,教学参考中也未论及,仅要求教学中根据图形直观地给予解释。但作为教师理应掌握按定义进行严格的证明。本文的目的,就是为初中数学教师们提供点方便,给出严格的证明。定理:设⊙0_1的半径为R,⊙0_2的半径为r,两圆的圆心距为d,则:  相似文献   

3.
立体几何是从平面几何发展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主体图形的局部性质则可通过一个面图形的性质去认识。因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通常是将其转化为平面问题加以解决的。在“直线和平面”这章教材中,这个转化是通过作平面来实现的,而平面的基本性质则是实现这一转化的理论根据。例如,在立体几何中用来具体刻划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三类空间角问题的求法,充分体现了这个转化思想。要确定和计算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适当的点,将异面直线之一或将两异面直线同时平行移动,使求两异面直线阶成的角转化为求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的交角,要确定和计算直线和平面所成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使学生能够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基本图形的归纳,分析其具备的条件和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基本图形解决相关的、较复杂的图形的求解问题,从而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把复杂问题化归成简单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笔者通过几年来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对学生接受情况的分析,觉得归纳平面几何有代表性的基本图形,对学生学好几何有很大帮助,现就这一问题举例说明.基本图形 I:条件: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九年初级中学教科书《几何》第二册,P211,周5—11)  相似文献   

5.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下面以如何讲好数列极限的概念为例,探讨一下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问题.1.课前:既要认真分析教材,又要具体分析学生数列极限概念是高中阶段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1“无限概念”的理解;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中,没有注意过无限的数学模型,更没有无限变化过程的实践.可是在数列{a_n}的极限是A的定义中,恰巧有两个“无限”,一个是“自然数n无限增大”,另一个是“a_n无限的趋近于A”.而这两个“无限”又是数列极限定义的核心.学生对无限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是极限难学的原因之一.以前学生接受的是有限的过程,而人们为了认识某些客观事物的本质,必须把它们放在无限的过程之中,才能完成这个认识.这就需要老师的诱导达到思维上的一个飞跃.1.2 学会和理解用数学语言描述无限:无限不能脱离有限而存在,没有有限也就没有无限.定性地“描述”a_n无限趋近于A,必须借助于“任意小的ε>0,总有|a_n-A|<ε”的数学语言.这样的数学描述,将数列极限定义的“两个无限”的表述的准确、清晰.学生不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列极限的“两个无限过程”是极限难学的原因之二.鉴于上述原因,在备课时必须把握重点,除着重分析好这两个无限的过程外,还  相似文献   

6.
平面图形的翻折这一内容是立体几何中第一章直线与平面关系的总结课,同时对第二章多面体、旋转体起连接的作用,可以说是立体几何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专题内容。对于高三的复习课来说,如何上好这个内容,有很多探究之处。下面谈一谈我在讲这节课时的一些简单的想法和做法。1指导思想从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趋势来看,教师应从不自觉的“主宰”位置变为真正的“主导”位置,这种变化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更加充分,首先应为他们创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中学生的立体几何部分的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学习立体几何部分内容感到困难的原因,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不够,更主要的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不佳,以及平面几何基础知识的不过关。  相似文献   

8.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规律的科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广泛应用逻辑知识指导教学。 一、逻辑学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是构成判断、推理的基础,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概念的教学。逻辑学中给概念下定义的规则能指导教师更准确、完美地叙述概念的定义,准确地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学生由于概念不清而导致出现逻辑错误。 当学生出现概念上的错误时,教师应当对错误进行逻辑的分析,弄清错误的实质,分析这些错误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知觉”,正如前人所说:“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在教师用实物或图形等直观教具演示说明某一概念、定义时,就能抓住本质,看到数量变化的关系,较快地理解概念、定义的实际意义。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教给学生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用解析法导出圆柱、圆锥与平面的各种截交线方程,使画图者在求作截交线以前就心中有数,只需求出截交线投影上的几个特殊点和个别一般点,便能准确地得出截交线的投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1.
变换观点是近代数学的重要观点.在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尽管未系统涉及到变换的理论,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却渗透了与变换有关的概念,尤其是对图形位置、形状、性质的研究方面,变换观点起着重要作用.如中心对称、轴对称、相似形、位似形、全等形……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这些知识,潜意识地培养学生不断树立变换观点,开拓他们的思路.就平面几何的教学而言,有必要就如下问题做一些探讨,或许对数学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央教科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安排了一节“认识图形”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几何知识的开始。在准备课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形,这节课是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抽象地讲图形的特征,要求过高,学生不易掌握。我在教学中,紧扣大纲和教材,采用“认一认、找一找、折一折、数一数”的四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认一认这节课开始,我先出示钉子板,用橡皮筋拉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我苜先拉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图形?”然后不断变化图的形状、方位,继续让学生回答辩认是什么图形,用“动”的教学思想来教学认识图形,这样拉出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习新知的欲望。在学生感知长方形、  相似文献   

13.
立体几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但立体几何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所占课时比较少。这使得任课教师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应用性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立体几何中的平面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阐述了勾股定理中的包含问题、最短距离问题、生活中问题、网格中问题和实际中问题,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相似文献   

14.
立体几何有较强的抽象性 ,空间概念和关系的建立 ,需要严密周到的思维和想象 ,这些特点使立体几何教学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突破难点 ,使立体几何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 ,让学生能较轻松的掌握立体几何知识呢 ?教学中 ,我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方法 ,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引入实例分析 ,使用“问题解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费赖塔尔说 :数学来源于现实 ,必须扎根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立体几何和现实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一些实例 ,引导学生思维 ,让学生从中质疑、领悟 ,对新知识的教学能起到较好…  相似文献   

15.
平面几何的第一、第二章是几何的基础内容,只要学的得法,就能顺利入门,我认为,初学几何阶段应注重以下问题:  一、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几何概念是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而学习几何概念关键在于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如“互为余角”的定义规定了“两个角”(而不是一个角或多于两个角的大小)的“和”是“一个直角”。“互余”概念是根据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定义的,与两个角的位置关系无关。因而,只要两个角的和是90°,即使它们不靠在一起也仍然互余。同时,要结合概念学会画图、识图。几何概念常常规定了图形的大小或位置关系,要抓住…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结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触摸到,普通的温度计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我设计制作的“热能变化显示仪”(如图1所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演示实验,只要不需指示具体温度而只需反应温度有变化量时,用此显示仪可增大灵敏度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基础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其基本定理和公理的理解程度决定了解题和判断能力.很多学生到了高三阶段在立体几何问题中举步维艰,其实是源于基础知识的缺失.本文以2016年高三质量检测考试中的一道立体几何试题为例,探究直线与平面交点的方法,希望对巩固学生的立体几何知识、提升空间想象和推理论证的能力,为教师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和高三复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一数学学习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多数学生在初中数学学得好的学生,甚至在初中数学竞赛中得过奖的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成绩一般,甚至成绩下滑,掉队。恐怕有下列三种数学学习受阻之因吧。1、抽象的数学语言受阻高一数学刚开始就触及帛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新大纲中还有逻辑运算语言),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跟不上。如平面几何对立体几何学习带来视觉定势上的障碍。故此学生们感到高中数学难学,一旦有畏难心理,学好数学的信心就没有了.掉队落伍成必然。因此,高一新生在教学中要始终遵循“直观教学”的原则,举例要来自生…  相似文献   

19.
初中平面几何教学,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难点。一般说来,学习平面几何学生都要经过四道关卡,即:概念关,图形关,语言关和推理关。而概念关,图形关过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平面几何学习的优劣。在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公理后,如果不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的本质属性及特点,只是被动地接受问题中表面的繁杂的信息,而不知观察的目的何在,任务何在,或者注意到次要部分,而忽略了主要部分的感知和隐藏部分的探索,被问题中的种种障碍所困惑,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作为数学教师,若善于找出一些不太复杂而又有意义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横的剖析,纵的延伸,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象通过一道门户,豁然开朗,达到学会一例,驾驭一批的境界。在九年义务教材初中《几何》课本中,就有一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基本图形。在证题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记住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就会在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中,辨认出,或者构造出这些基本图形,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根据基本图形的性质,择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迅速地找到证题思路和证题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处理立体几何问题,可以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减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困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