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水平速度与成绩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和数理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参加199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西安站)部分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大部分运动员水平速度利用率较差,三跳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同时,三跳的起跳速度与起跳角度、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各跳落地缓冲腿的支撑负荷与脚着地瞬间和身体重心的位置关系、三跳的比例等因素是造成三跳水平速度损失的重要技术因素。此外,三级跳远运动员如何合理利用水平速度,怎样在三跳中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对提高运动成绩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及三跳水平速度的测试与关联分析,揭示了助跑、三跳水平速度及速度损失等因素与三级跳远成绩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我国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霍俊哲 《体育科技》2010,31(2):41-44
通过高速摄影和录像解析等方法对湖北省2008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各阶段水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相关比较与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时相水平速度在助跑、踏板、起跳、单足跳、跨步跳、跳跃等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水平速度降低,特别是跨步跳造成的损失成为影响总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研究认为,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成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训练应围绕着以速度为核心,以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为前提,缩短第一跳,加大第三跳。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速摄影等方法对我国部分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有提前准备起跳意识 ,导致后 2步步幅变化过大 ,速度下降 ,进而使单足跳的着板角变小 ,起跳角变大 ,致使第 1跳的向前性差 ,助跑所获取的水平速度不能较好地保持到最后 1跳 ,这是造成水平速度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运动员在助跑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速度,说明运动员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并在助跑中很好地发挥了水平速度;2、在前两跳中尽量减少了水平速度的损失,说明运动员的前两跳跳跃节奏快,着地动作更加积级;3、运动员的第三跳的远度明显加大,说明运动员在前两跳中较好地保持了在助跑中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且运动员的弱腿具备一定的跳远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影片解析等方法,对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爱德华兹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李延熙的上板速度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蹬技术存在不足,第二跳距离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影片解析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次起跳阶段的动作结构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跳、第二跳起跳的动作结构,有利于保持水平速度,第三跳起跳的动作结构有利于增大冲量。但由于女运动员没有熟练地掌握技术,加之支撑能力较差,从而造成第二、三跳缓冲加深,这样不仅损失了水平速度,而又也没有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相似文献   

9.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较高的速度完成第三跳,使第三跳获得更大的远度。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时以全脚掌快速着地。脚的着地动作接近走或跑的着地动作,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着地点恰到好处,正好使身体重心压在支撑腿上,这与过去所一贯强调的高抬大腿积极刨地技术是有区别的。自然式着地动作使支撑和用力蹬伸程度加大,着地动作更加集中用力,从而加快了着地动作的快速完成。因此说,三级跳远中自然式着地技术动作更加接近走或跑步的着地动作,而过去所一贯提倡的扒地…  相似文献   

10.
翟丰  张艳平 《体育与科学》2001,22(4):43-44,55
从2001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的比赛,分析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的观状,提出了以科技兴体,以科学指导科练的思路。指出中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势为“速度——平跳式”技术,训练趋势应围绕以速度为核心,以减少水平速度为前提,以提高第三跳成绩为突破口的方向发展。具体提出:1、助跑技术和上扳技术是取得三级跳远优异成绩的基础和动力;2摆动技术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将更加重视;3.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  相似文献   

11.
运用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图学等,结合摄像解析法,分析中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着地瞬时的动作。研究发现:着地角普遍偏小,与国外优秀女子选手相比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半腱肌的用力程度始终最大;三个方向上有不同程度的力产生,垂直方向的分力最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系数的比较分析,为我国女子三级跳远项目的再次腾飞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生杰  王国祥 《体育学刊》2011,18(2):106-111
对参加第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三跳技术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和起跳速度利用率较差,只有8.96 m/s和95.5%,与世界女子三级跳运动员的9.41 m/s和98.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起跳脚着地与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较差,只有8.71 m/s,与世界选手的9.33 m/s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足跳与跨步跳时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适宜,分别为(17.19±4.37)°、(15.07±4.12)°,但最后跳跃的身体重心腾起角过大(23.57±4.12)°,超过世界运动员的16°~20°;三跳的支撑总时间较长,起跳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速摄影法、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的技术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第三跳的距离较近,并且第三跳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的重点;改进和加强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也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定点跟踪扫描摄影法,在1993年11月温州举行的浙江省第8届大学生运动会现场拍摄第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3枚金牌、1枚银牌获得者陈继红的女子三级跳远三跳起跳技术影片,在STK录像分析系统进行影片数字化处理,对解析后的技术参数应用生物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国内优秀男、女三级跳远选手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寻找三跳技术的内在规律和技术关键,以设计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最优化训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主要采用摄像和录像解析法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试跳过程中速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每一跳速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各跳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分析速度分配合理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在2009年8月柏林世锦赛和2009年11月山东西柳举行的全运会三级跳远的比赛录像资料与世界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爱德华兹在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决赛创纪录一跳的录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通过比较两者三次比赛的助跑速度。三跳的腾起角、速度利用率,膝角变化、和三跳比例等技术参数,得出李延熙打破全国及亚洲记录的真正原因;同时指出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为李延熙今后进一步提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世界20名优秀三级跳远的男运动员资料,总结了不同阶段世界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归纳了男子三级跳远技术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自由式,高跳型、平跳型和速度-平跳型.文章还提出了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重新审度“三级跳远的极值与各跳最佳组合”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炳彝  李实 《体育科学》1993,13(4):83-86
本文根据三级跳远的技术和三跳相互间的约束特点,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世界水平三级跳远成绩与三跳远度的非线性最佳数学模型,并得出不同水平的三跳最佳组合与最大远度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各跳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为指导不同水平的三级跳远训练制定了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健  贾谊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108-110
通过现场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当中着地角、起跳角等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三跳中的着地角和起跳角均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表现出摆动腿摆速偏慢和支撑腿的快速蹬伸能力较差。另外,在三跳过程中,两腿“剪绞”动作不够充分,第1跳的腾起角度也偏大,对后两跳的成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