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焦裕琴 《成才之路》2009,(35):I0012-I0013
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在当堂完成的学生作文中佳作不多,而在学生的日记随笔中,却不乏优秀的作品,有的妙语连珠,语言优美;有的情感丰富,激情澎湃。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冥思苦想,在激情的支配下才思敏捷,久而久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应该怎样激发情感,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吴建祥 《云南教育》2005,(23):29-30
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作文,需要情感。作文时,有的人文思泉涌,妙语连珠,一气呵成;有的人,思维枯涩,难以落笔,似乎江郎才尽。其根本原因在于有无情感参与。前者笔端常带感情。他的写作动力来自于情感冲动,来自于心底的话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后者写作时心中没有激情燃烧,没有情感的涟漪荡漾,怀着一颗冷冰冰的心去写作,因面“难产”。  相似文献   

3.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积淀着丰厚的情感信息,闪烁着灿烂的情感火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要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含着激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讲,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  相似文献   

6.
任利军 《考试周刊》2014,(60):48-48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述,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自然流露,愉快地倾诉,快乐地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儿童的情感因素,激活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巴金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事情要倾诉。"所以作文的确应是一种真实情感表达的场所。从作文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乐于动笔,对作文学习投入情感,才能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因而,笔者认为,真实的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真实感情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呢?  相似文献   

8.
李莉 《文教资料》2010,(21):86-88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巧妙命题,调动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旧有的或本性中固有的情感,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自己内心的情感,并且及时练笔,使这些情感得以保鲜,最后在作文的练、评、改、赏的程序训练中养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对作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在作文过程中抒发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9.
丁丽梅 《师道》2006,(4):37-38
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往往会埋怨学生不留意生活,不勤于积累写作素材,写法呆板,毫无新意。但如果我们作文命题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其爆发出来,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甚至产生想把内心情感一倒而后快的冲动和激情。因此,作文话题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能触动他们的情感,是写作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设计好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我在和班主任的交谈中了解到该班学生自尊心很强,有些同学犯…  相似文献   

10.
写作的整个过程,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都饱含着作者的自我思想.作家创作是这样,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所以,老师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批改是语文老师最为复杂的一项任务,特别是老师在写评语时,由于作文多,老师无法下手,往往轻率为之,有时三言两语,以"点到"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没有针对作文中的优点或缺点进行评论;有的用写评语、下定义的方式,严肃而不灵活,学生读起来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体现教师写作水平和欣赏水平的平台。老师要把对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现在不少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创造作文的情境和氛围,把学生的心情引入作文所要求的环境和情感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文的情感产生共鸣。为此,一要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不断丰富素材的积累;二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重视了技巧写法的指导,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没有让学生具备“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严重抑制了学生情智的发展,致使作文能力的提高举步维艰。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让学生乐于写作,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激发。  相似文献   

15.
杨昶 《现代语文》2006,(7):127-127
新课标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样的要求带来了中考作文命题方向的转变:作文形式出现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选材空间更宽,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关注生活,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范围也更广。近年来,话题作文正逐渐取代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更灵活,开放性强,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也使学生在作文时减少了审题偏差,避免了作文中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尴尬局面。但中考作文拒绝平庸,我们在写作时切忌千人一面,平铺直叙,作文应是自己独特情感的体现,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写作离不开作者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应抓住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三个环节,从心理期待、新颖命题、鼓励肯定、示范作文等方面入手,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7.
戴秀梅 《考试周刊》2012,(57):41-41
学生作文评语要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要针对学生作文和生活、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善于抓住作文中的"亮点"点燃学生写作激情;要在评语中体现人文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发挥习作评语的最大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磨炼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评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多种类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晓琦 《山东教育》2002,(17):32-32
学生写完作文后,会期待着老师的评价,也会格外注重老师评语的内容。假如每篇作文后都是内容、结构、题材、立意都相同的评语,会让学生感到千篇一律,冷冰冰的。时间一长,学生看厌了,就会觉得不过是例行公事,无什么新鲜东西。发下作文来,随后一扬,丢进课桌,老师辛苦写就的批语就会白费了。因此老师不能只按常规批改方式批改作文,要在批改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发现学生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真实情感,注意学生的个性所在,不仅在眉批时注出来,最好在总批时再特别点出来给予肯定。如我…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意义在于为情而发,即所谓言为心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纵观历代名家名作,我们可以发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生命。作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无疑,情感有着其自身特有的重要性。因而,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也该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关注作文全程的情感 培养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文教学的情感“对接”,形成碰撞,来个“对对碰”。作文前,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感的孕育不再是空穴来风,雨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的学生情感生成不会,这就需要给他们创设情景,将他们的情感激发出来。作文时,当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效果也就达成了。作文后的评价,不少学生都会放过。我采用面批的方式,让学生不仅关注评语,更注重修改。修改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