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算术教学中,经常遇到反序数的加减运算,如果能启发学生掌握它们的一些规律,并利用这些则律,就可以提高学生解答一些数字问题的能力。设两位数为ab(a、b为数字,a不为数字0),与ab的数字顺序相反的数为ba,则ba是ab的反序数,而ab和ba称为互反序数。例如85和58为互反序数。现将算术中互反序数加减法的一些规律,归纳如下:【规律一】任意两位数与其反序数的和是11的倍数,或者任意两位数与其反序数的和等于这个两位数的数字和的11倍。证明:设任意两位数为ab,则ab+ba=(10a+b)+(10b+a)=1O(a+b)+(a+b)=11(a+b)。例如:86+68=11(8+6)=11×14=154。【规律二】任意两位数,如果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1、2、3、4、5、6、7、8、9,那么这个两位数与其反序数的和分别是】11、22、33、44、55、66、77、88、99。  相似文献   

2.
教学小资料     
自然数加法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是以基数理论为依据,以集合为基础概念来进行定义的:设A、B是两个不含有公共元素的有限集合,它们的基数分别是a、b;如果集合A、B的并集C的基数是c,那么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另一种是以序数理论为依据,以自然数列为基础概念进行定义:设有自然数a、b,如果在自然数列中的数a之后再接着数出b个数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目前所通用的小学数学课本中都是采用第一种定义为理论基础描述加法概念的,即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ABC中,如果a2+b2=6c2,则(cotA+cotB)tanC的值等于().(A)51(B)52(C)71(D)722.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不恒为0的函数.如果对于任意的a、b∈R都满足f(ab)=af(b)+bf(a),则函数f(x)().(A)是奇函数(B)是偶函数(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D)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3.设由正整数有序数对(x,y)组成如下数列:(1,1),(1,2),(2,1),(1,3),(2,2),(3,1),(1,4),(2,3),(3,2),(4,1),…,按x+y的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当x+y的则有序数对(m,n)(m、n均为正整数)在该数列中的位置是().(A)第2m+n-1位(B)第2m+n-2位(C)第(m+n…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组后,有些问题形式上不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根据题意可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举例说明如下: 一、由同类项的定义构造例1 m、n为何值时,5a3m-n63m和-(1/4)a2b(11-2a)是同类项? 解: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得解得  相似文献   

5.
【知识梳理】一、有序数对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6.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自然数的产生过程。能从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与序数理论两个方面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明确自然数列的概念、性质及零的意义。掌握用十进制读、写整数的原则与法则。 2.掌握用自然数的基数理论与序数理论分别定义的加法,并理解这两种定义的加法运算最后都可以归结为数数。所以两种定义有着本质上的沟通。掌握整数减法、乘法、  相似文献   

7.
向量a与b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分别等于a和b并且具有公共始点的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Fig.1).向量a乘以向量b的数量积定义为ab,它等于这两个向量的绝对值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乘积,即ab=|a||b|cosθ.数量积具有如下可由定义直接推出的性质:(1)ab=ba;(2)a~2=aa=|a|~2;(3)(λa)b=λ(ab);  相似文献   

8.
自然数集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数集 ,它既可以用来清点数目的多少 ,也可用来编排顺序 ,也就是说点数或排序的结果都是自然数 .数学上据此形成了两种自然数理论 :基数理论和序数理论 ,而这两种理论都是在零不是自然数的前提下给出的 .现在将“0”作为自然数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 0— 310 2— 93)规定 :自然数包括 0 ]这两种理论皆有必要作相关补充 :1 基数理论下的有关补充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 (G·Cantor)指出 :如果一个集合能够与它的一个真子集建立等价关系 ,这个集合就是无限集 .据此有以下定义 :…  相似文献   

9.
一、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1.定义: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这里,当a=0时就不是二次函数了,但b、c可分别为零,也可以同时都为零.a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2.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认识序数的教学 进行序数变式的练习:“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但序数教学却多是排成整齐的横列,多是从左向右认序数。在初进行认序数时,这样做是必要的,整齐地排列,习惯性地排序,有助于幼儿较快地认识序列中的序数关系,但若总是这样让幼儿认序数,则会对序数的认识狭隘而固定,不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因此,应在序数教学中,多进行一些序数变式练习,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题21.设数列厦a,、},定义 a。*:== Za,:+ZaJ._,(n=2,3,凌,…) (i)如果数列{aJ、十,一aaJ:}是以月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月是实数),那么氏乃是方程xZ一2x一2=0的两个根. (2)若a,=1,a:=2,试求通项公式al. 解(i)由{:L;、十,一a:,;、}是以月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得(2)若{a,、+1首先证明如下命题成立:}是数列,定义=Za。+Za。_;,(n二2,3,…)且a一l+l一“〕一i即Za、1+2:,二尽(:,工一以几一J二l=月::‘._:)。.1一八月几._,.比较等式两边系数,有 “+月二2,a月二一2.所以a、月是x“一拟一2=。的两个根.a、日是方程x“一2x一2二o的两个根,则数列{a。+J…  相似文献   

12.
<正> 集合间的关系R的定义常见的有如下两种:在[1]中是这样定义的:一个A×A到D={对,错}的映射R叫做集合A酌元间的一个关系。若R(a,b)=对,则称a与b符合关系R,记作aRb;若R(a,b)=错,则称a与b不符合关系R,记作a(-R)b。这是用映射来定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第一试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a,b是1995的正整数约数,则有序数对(a,b)的个数是( )。 (A)16 (B)32 (C)64 (D)256 2.正数a,b,c,x,y,z满足a 2x=2b 3y=3c 4z=k,若M=ax by cz,则M的取值范围是( )。  相似文献   

14.
建议一个新的应变强度表示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弹塑性理论中,伊留申提出全量形的小弹塑性变形的本构关系,其定义用主应力表示的应力强度为: 1口.-一丁干井 下2杯(a;一aZ)’+(。2一a3)’+(a3一a;)2 (1)相应的用主应变表示的应变强度为:·:一粤杯(一)2+(一,2+(一几1,2 (2)在单一曲线假设下,应力强度和应变强度的本构关系是: 。‘~3G£‘〔1一。(。:)〕(3) 按伊留申理论,总应变强度。‘可分为弹性衅和塑性。于两部分,而且其表达式分别为·:一粤、(·:一:)2一卜(·:一:)2+(·;一、。2- (4)·:一夸杯(·:一:)2一卜‘·:一:)2十(·:一:)2并且认为,两者是可加的,即 ‘、二“厂一卜“尹(5)这…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各地一些高考模拟卷中出现一些新定义的试题 ,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转变思维角度 ,调整思维定位很有好处 .列例如下 :一、选择题1.设 P ={4,5,6 ,7},Q ={3,4 ,5},定义 P※ Q ={( a,b) |a∈ P ,b∈ Q},则集合 P※ Q元素个数是 (   )( A) 3.  ( B) 4 .  ( C) 7.  ( D ) 12 .简析 :4× 3=12 ,答 :( D ) .2 .有序数列运算定义为 ( a,b)※ ( c,d) =( ac +bd,ad +bc) ,如果对于所有的 ( a,b)均有 ( a,b)※ ( x,y)= ( a,b) ,那么 ( x,y)等于 (   )( A) ( 0 ,0 ) .     ( B) ( 1,0 ) .( C) ( 0 ,1) .     ( D) …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的加标点练习中,会碰到给序数加标点的问题,我翻阅有关资料,总结下面几种加法: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序数的停顿,后面加间隔号(即小圆点)。间隔号加在阿拉伯数字的右下方。如:引号有三种用法: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3.表示讽刺或否定。以上“1”、“2”、“3”序数后用的是间隔号(·)。二、用简写中文数字表示序数的停顿,后面加顿号(、)。如:小学生守则  相似文献   

17.
一、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18.
一、有序数对 教材第45页提供了有序数对的一个实例(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从中得出了有序数对的概念,即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相似文献   

19.
(一)同·题的提出 R可积是《微积分》初学者不易掌握的基本概念。有关大专教材中这么定义: 定义1若函数f(x)在〔a,b〕上有意义,任分〔a,b〕为去让x。相似文献   

20.
现行职业高中《数学》课本(人教社)对复数开方及方根的表示是作如下定义的:“方程x~n=a(n∈N,a∈c且a≠0)的解系叫做复数a的n次方根,记作a~(1/n)”。笔者认为,运用符号a~(1/a)表示复数a的n次方根是不合适的。本文将就此谈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