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主义思潮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九十年代,大概可以分为三波:第一波是九十年代初何新的种种反西方言论:第二波是1994年以来。张颐武、陈晓明的后殖民文化批判;第三波则以宋强、张藏藏等人合著的《中国可以说不》为代表。《中国可以说不》在1996年出版后多次再版,并译为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受到了民众的追捧。接下来的《中国还是能说不》、《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以及世纪之交出版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构成了这波民族主义思潮的“四部曲”。和民间的热捧形成对比的是学界的批判。乐山主编的《潜流》从外交、冲突、全球化等层面抨击《说不》的价值倒错,并提出建构一种以自由主义为价值基础的“理性”代替《说不》中的“狭隘”。但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理性”在实践中也许会走向另一种“狭隘”。因此,本文基本观点是: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没有“理性”和“狭隘”之分;构建“理性”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去创造由“狭隘”向“理性”转化的条件。所以。本文惜墨于民族主义本身,而泼墨于九十年代前后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会显现出它偏激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蔡小飞之死     
我们先来看一份曾经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的关于蔡小飞的“简历”: 1987年12月生于上海,10岁加入上海当地少年杂志社。1999 年凭借《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红遍上海文学圈,后组建“C17”少年诗歌文学联盟和天津方圆文学社。代表作品有《记得》《留给明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民族主义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大陆,无论是学者、政界领袖还是下层民众,对此都予以了广泛的关注。数量可观的研究民族主义的论著得以出版,如罗志田的《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李世涛的《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罗福惠主编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论稿》、陶绪的《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唐文权的《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王春霞的《“排满”与民族主义》。反映民间、民众民族情绪的成果有宋强、张藏臧、乔边等著的《中国可以说“不”》、李希光的《妖魔化的中国背后》、房宁、王小东、宋强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等。这种海内外、上下均对民族主义形成广泛关注、民族主义问题持续高热的氛围,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检视与探讨。2006年,围绕“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先后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两次会议的成果,既是对前十多年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总结,我们相信也将对今后深化与拓展这一问题的研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峰,原名金一峰,出生于1968年。1992年进入杭州广播电台的“西湖之声”,现两栖于电台和电视之间,主持《开心十三点》、《本塘杭州》、《拍案惊奇》、《阿六头说新闻》等栏目,并在《杭州佬》中饰演搞笑的“杭州佬”。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11,(35):65-F0003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江苏无锡荡口,出生于杭州。1938年到达延安,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时事漫画。1949年12月起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文学》美术顾问。1961年开始在《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上发表“人民内部讽刺漫画”。1979年当选中国美协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1904年至1908年是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从事专业创作的前期。在此期间,他重视文学的伦理性,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他发扬江户文学的“劝善惩恶”的传统,坚持文明批判和社会批判。他初登文坛,就写出了《我是猫》、《哥儿》一系列富于批判精神的优秀作品。他批判明治初年的所谓“文明开化”,揭露明治时代黑暗的教育制度,把锋芒直指混合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血液的明治社会。其创作风格迥异于风靡当时文坛的自然主义流派,形成了前期“愤怒的漱石” 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深入,2006年1月7-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这也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就“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史学、哲学、文学、民族与人类学界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做了多样性的解读,涉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诸多问题。一、“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研究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8.
舒敬东 《学语文》2021,(1):67-68
《望海潮》一词,柳永是借“夸”杭州来“夸”杭州的主政官孙何的主政有道、治理有方及与民同乐;与此同时,柳永还通过“夸”这个言辞,形象而又直观地展现了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从而达到了委婉地举荐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 填空 1)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__时期、__时期和新时期三个时期。 2)“新时期文学”是指__年以后的文学,这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是“伤痕文学”,稍后又出现了__和“改革文学”。 3)“颂歌”是指__年代前期诗歌创作的主流,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__、歌颂党和领袖,歌颂新的生活。 4)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间,田间把他以前创作的叙事诗__发展为近两万行、上下两卷、共七部的长诗。 5)李季的叙事长诗__共分三部:__、《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  相似文献   

10.
<正> “现实主义”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源远流长。从先秦的《诗经》,至唐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再至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真是一代光辉灿烂于一代。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到二十世纪初叶的时候,由于鸳鸯蝴蝶派“游戏文学”的崛起,而现实主义却几于不振。首先起来革命,要求恢复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是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一批吸收了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先驱者,如陈独秀、胡适以及文学研究会里的茅盾、郑振铎等人。经过他们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仅得到了发扬光大,而且还为新文学现实主义理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现实主义”(当时叫“写实主义”)问题的是陈独秀。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他在《现代欧洲文艺史谈》里就已指出:“凡属自然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孙中山前期民族主义思想,时间界定上指1909年以前。其内涵为:模糊的反帝、1905年之前的排满、1905年之后理性为主的反清又间带非理性的排满。同盟会各级言论机关的宣传使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转变为实际的社会效果。1907年河南籍留日学生创办于东京的《河南》杂志是孙中山要求各省留学生自筹言论机关的产物,《河南》作为同盟会河南分会的机关刊物担负着宣传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重任。在《河南》的舆论宣传中,一方面贯彻了孙中山民族思想,另一方面,在宣传中孙中山思想已有所异化。其贯彻和异化有多方面原因,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当代电大》2004,(1):19-20,23
第三编 1 977—1 985年的中国文学11 1977—1985年文学思潮概述4 4 )“五四”精神的复兴“三只报春的燕子”:《曙光》、《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两为”方针与“两为”口号。4 5 )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主要区别。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的发展变化。4 6 )从“启蒙的文学”到“文学的启蒙”两种启蒙传统:“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审美的文学”的发展演变。12 心灵的伤痕4 7)《伤痕》与“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出现及其发展。《伤痕》与其他…  相似文献   

13.
余华(1960~),我国当代著名“先锋派”作家,浙江杭州人(原籍山东高唐)。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和北师大研究生班。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星星》发表于1984年第1期《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多部中短篇和长篇小说出版。现定居北京,为专业作家。最近,他应邀在一场以“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期待已久的王学振君的《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终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6月与高玉的《"话语"视角的文学问题研究》、李继凯等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李怡等的《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等一道,同列"五色石丛书"出版。盛夏捧读,如饮醴泉。  相似文献   

15.
一、文艺战线统战运动的经过“九一八”后,我国发生的新的政治形势给革命文艺运动提出了抗日救国的新任务。“左联”一九三一年曾在《文学导报》上公布关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把“在文学的领域内,加紧反帝国主义的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在“左联”的具体组织下,许多作家参加了抗日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地创作了许多抗日题材的文艺作品,当时,以抗日为题材的话剧、电影、歌曲非常流行,在群众中曾产生很大的政治影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26日到3月27日,由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行,会议收到论文三十余篇,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岛内外五十余名学者参会,从民族国家建构的角度重新认识现代国家与现代学术的建立,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反思民族主义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起到的或隐或显的作用,从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个人命运来分析的民族主义的情感,从文化建设和国民精神价值重建的角度来认识民族主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的同志已经提出了“解放文学”和“改革文学”的概念。如果说前几年文学的主流是“解放文学”,那么,今天文学的主流正在过渡到以反映改革,歌颂改革和推动改革为最重要的题材和主题。在“改革文学”的洪流里,报告文学仍一如前几年在解放文学中的势头,是整个文学大军中的一支尖兵。 改革文学虽然正在成为今天文学的主流,但却并非从今天才开始出现。通常人们都把《乔厂长上任记》作为它的先声,《三千万》、《祸起萧墙》、《开拓者》、《沉重的翅膀》等则可以说是反映改革的第一批影响较大的小说。与此同时,报告文学也涌现出了一批以改革者形象为主人公的优秀作品。张锲的《热流》、柯岩的《船长》、程树榛的《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18.
1 填空 1)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__时期、__时期和新时期三个时期。 2)“新时期文学”是指__年以后的文学,这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是“伤痕文学”,稍后又出现了__和“改革文学”。 3)“颂歌”是指__年代前期诗歌创作的主流,它的主要内容是歌颂__、歌颂党和领袖,歌颂新的生活。 4)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间,田间把他以前创作的叙事诗__发展为近两万行、上下两卷、共七部的长诗。 5)李季的叙事长诗__共分三部:__、《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儿女出征记》。 6)李季建国后诗歌创作最重要的内容是以__和__为代表的表现石油工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台湾80年代的大陆文学研究,按台湾著名大陆文学研究者陈信元的看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是大陆的“伤痕文学”,先后出版了高上秦主编的《中国大陆的“抗议文学”》、叶洪生编的《九州生气情风雷》、吴丰兴的《中国大陆的伤痕文学》、周玉山的《大陆文艺新探》和张子樟的《人性与“抗议文学”》等,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学上的偏见。这一阶段比较有价值的是对大陆“愿俄诗”的研究。《创世纪》1984年推出《大陆朦胧诗特辑》,并同时刊载叶维廉《危机文学的理路——大陆股陇诗的生变》和洛夫…  相似文献   

20.
高考新要求GAOKAOXINYAOQIU《课程标准》对“文学体裁”、“名句名篇”分别提出了要求:“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006年《考试大纲》对“文学体裁”、“名句名篇”要求为:“识记文学体裁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7年《考试大纲》有所变化,在“必考内容”之“古代诗文阅读”中,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在“选考内容”之“文学类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