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热线     
我个人订阅了多种优秀报刊,《文化博览》是其中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文化博览》刊登过的文章多次被其他报刊转载,于是做了剪辑积累,我觉得这是扩大《文化博览》知名度的好方法。我将把《文化博览》每期的精品文章推荐给其他报刊,借其"宝地"发《文化博览》文章,这样自然就会扩大《文化博览》的影响力,读者群也会增多。我也会当好本刊转载率的义务统计员。  相似文献   

2.
心声     
《文化博览》2007,(4):64
尊敬的编辑:你好!首先我想说的是《文化博览》真的能让读者开阔眼球,人文、历史等等一应俱全,像见证/记录这个版块,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我们没有深刻认识的事,经过《文化博览》杂志反应出来,完全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3.
交流     
我是一个刚步入社会不久的打工者,平时除了上班之外很喜欢看一些杂志,一方面是自己的爱好,一方面也算是打发时间。一个偶然的时间,从朋友那里看到了《文化博览》,刚开始也没怎么在意,只是想拿回来看看好打发晚上无聊的时间。没想到看了几页真令我对她刮目相看了!她里面的内容是那么精彩和富有哲理性。《文化博览》还很年轻,有些栏目也比较单调,如"异域",内容较少涉及异域生活的风土人情,文化生活也少了一些,是否能再增添一点篇幅,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看法。我没有看到《文化博览》的约稿启事,但我心里还是有一点触动,想努力地寻找一些美文推荐给贵刊,为贵刊多增添一点色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刊会成长得更加出色,吸引众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交流     
我是一位中学生,半个月前发现了《文化博览》,主要是被她的封面吸引住了,打开看,才发现她很精彩。毕竟我只是名小女生,在这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变得麻木了点,但《文化博览》给了我新的活力、新的知识和新的思维。看了《文化博览》的约稿启事,我的心被触动了。于是,不知是什么力量让我提笔给你们写信,也不知什么力量让我认真地去找美文,可以推荐给《文化博览》、推荐给四方朋友的美文。  相似文献   

5.
文化博览的全体编辑:你们好!看到贵刊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朋友带着一本《文化博览》,我随手翻了一下,就被里面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人们都说,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大街上那些花花绿绿的杂志,无不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就怕吸引不了你,可《文化博览》不是这样的,朴素、大方的封面,丝毫没有夸张和商业的味道,可是,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  相似文献   

6.
《文化博览》2006,(11):63
写下这个有点招眼的题目,毫无矫情、伪饰可言,因为这是我——名基层公安交警,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内心真实而强烈的自然流露,切合我的心境——结识《文化博览》是我的荣幸,是一次心灵的更新!今年1月中旬,一位甘肃天水的文友来电告知,《文化博览》今年第一期选用了我的亲情散文《大爱无形》。  相似文献   

7.
交流     
文化博览的编辑:你们好!有幸在重庆书市看到《文化博览》,开始只是想了解一下,便买了今年的第一至四期,随手翻阅后却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了全部4本杂志,还觉得不过瘾,于是到报摊去寻找最新一期,可是偌大的重庆市场,竟然没有见到《文化博览》的芳踪,遗憾之际只得向杂志社求助。其一,我想订阅今年全年的杂志;其二,重庆市场很大,能不能动用发行商来扩大《文化博览》在重庆的发行,让更多和我一样喜欢《文化博览》的读者都能就近买到杂志?  相似文献   

8.
交流     
《文化博览》的全体编辑:你们好!今年我订了《兰州晨报》,并赠送了《文化博览》这一刊物,每当我晚上无法入睡或闲暇时,就看看杂志,贵刊的内容很丰富、贴切,特别人性化,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对社会的弊端,敢于揭露、批评,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朋友:您好!《文化博览》我很喜欢。我是一个很失败的人,因为没有人喜欢我,我没有主见,而且我很胆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特别是在女生面前……尽管我已是一个大学生了,但是我知道自己依然很懦弱,我知道没有一定的口才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于是,我一直在复杂的思想问题边缘徘徊、  相似文献   

10.
交流     
《文化博览》让我对甘肃人更加肃然起敬。其一,如果说《读者》创造了甘肃文化的辉煌和品牌,那么《文化博览》正在以创新的视角追求一种卓越,她虽然刚刚破土,但却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可谓魅力十足。其二,此刊让我思考和感动的一个问题是,在不发达的西北这块土地上,一个不事声张的文化团队给予了我们大都市人高品位的精神食粮,选编的每一篇精品文章,都浸透着你们  相似文献   

11.
交流     
《文化博览》的全体编辑:一年前与家人一起去兰州旅游,走过美丽的滨河路,看过向往已久的黄河母亲,吃过了久负盛名的牛肉面,同时,还与《文化博览》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直击现实的勇气,睿智精彩的内容,精悍优美的文字一直回荡在我的胸间,让我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2.
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中讲了这样一段往事:1989年4月,胡耀邦去世后,正在西雅图进修的她接到爱人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你马上和旧金山领事馆联系,想一切办法尽快赶回来。外交部可能已经通知他们帮助你了。"当她与领事馆联系的时候,接电话的人嗓音倦怠,极度不耐烦地说:"现在已是星期五晚上10点多钟了,你知道吗?都下班了!"满妹解释说:"我是中华医学会的副秘书长,是受组织的委派赴美学习的。我家里出事了,希望能得到帮助,尽快回国。""自己想办法吧。如果每个回国的人都找我们帮忙,那领事馆就别干事了。"对方冷冷地答道。接下来,满妹希望与总领事取得联系,对方说不行;问什么时候可以找到他,回答是"你不知道周末不办公吗?星期一再说  相似文献   

13.
交流     
各位编辑:你们好!煎熬着无数人的"黑色六月"已经过去,我也以超过重点分数线80分的好成绩拿到了心仪的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可以开心地静下心来了,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写信给你们,给我所钟爱的《文化博览》。  相似文献   

14.
兔子 《文化博览》2006,(8):56-57
爸爸是个挖煤的,绝大多数傍晚,他都是全身黑不溜秋地回来,然后把手上的衣服、皮带重重地摔在椅子上,这表示他不高兴。我一直不知道他为什么愤怒,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我长得太白。因为有一次,妈妈给他盛饭的时候,他斜眼瞅了我一会儿,嘟嚷道;"这么白?"我也觉得自己太白,不像挖煤工的儿子,我以为自己是捡来的。我12岁那年,妹妹降临人间。妹妹属兔,爸爸就叫她"兔崽子"。临出门的时候,他总是把妹妹抱过去啃半天,"兔怠子""兔崽子"地叫上几十遍才肯走;傍晚从矿上回来,把东西一揉,就叫道"兔患子呢"。其实我比妹妹大整整一圈,也属兔,可他从来没叫过我兔崽子。只是在合称我们兄妹的时候,才说一句"这两个兔息子"。这明显是搭配。我没什么怨气,因为妹妹实在太可爱了。她哭声响亮,笑容甜美,总是在大家感到乏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夏真 《文化交流》2012,(12):59-61
王晓涓打来电话说,《宁波人家》出版了,请我参加首发式,我一口答应:一定!这本书,是她人生的又一次出发!晓涓是我大学里的同事,她在学报编辑部当编辑,这工作有点清闲。我教写作,隔三差五拿了学生习作跑进那寂寞的房间。我俩很谈得来。她思维活泼,待人真诚,而且挺有才华。我当时就估摸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久困于此的。果然,上世纪90年代末她下海去开办了一个广告公司。听说经营有方,公司风生水起盈利不少。原以为,她就这样朝着企业家的路顺风顺水走下  相似文献   

16.
正浣锦桥畔的童年时代走进苏青的"冯家大院",便走近了单纯、明爽的苏青。苏青在《浣锦集》后记中写道:"我是生长在宁波城西一个叫做浣锦乡的地方,其名称的来历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家的房子很大,走出大门不远处,有一石桥曰浣锦桥。在幼小的时候,我常常随着祖父到桥边去,桥边石栏上坐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都在悠闲地谈天……"1914年,苏青出生在宁波,她的故居位于现在的鄞州区石碶街道冯家村,在这里,苏青度过了童年和少女时代。苏青  相似文献   

17.
栗子 《文化交流》2013,(5):34-37
香江,她一次次人文对话和智慧碰撞,在心中埋下了人文的种子。在纷繁芜杂的香港,她却安静地守望与承续。2011年,移身江南,于千年人文的西子湖畔,她又开始了另一段湖山氤氲的旅行。《文化风情》当初就定位为一档高端的文化名家访谈节目。当一档节目的品质与一个人的气质水乳交融,于是就有了独特的品格与魅力。王明青和《文化风情》携手并进,自称是人文路上的苦行僧,行囊空空,内心却丰盈充沛。在我眼里,《文化交流》与《文化风  相似文献   

18.
芳邻 《文化博览》2006,(8):18-19
我不记得自己究竟是几岁开始读《红楼梦》的,但我却记得自己抱着《红楼梦》生吞活剥地狂读并且咀嚼那些生涩句子的情景,甚至忘了吃饭。我一直鼓励女儿读《红楼梦》,但她置若阁闻。幸好,女儿的寒假作业要求读《红楼梦》,我以为机会来了。好说歹说,女儿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红楼梦》。"这么厚?"女儿畏缩了。"没关系,先读有意思的情节。"我绕开开篇那些容易让人迷糊的段落指点女儿。"哦,天呀!"女儿表示自己的能力不允许自己读这部巨著,"我还是读一些短篇吧。""也好。",我悻悻然。我知道小丫头在和我耍滑头。"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马克·吐温……这么多,我先读谁的?""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莫泊桑的《羊脂球》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随便读哪篇都可以,你会知道什么叫名著,什么是大家。你也会领略风趣幽默和辛辣讽刺……""好吧,我先读《羊脂球》。"女儿被我说动了,跃跃欲试。为此,我们还去眼镜店专门为她配置了平光  相似文献   

19.
读过沧海 ,才能理解 ,“没有不散的宴席”是一句全世界都知道的寓意深刻的生活经典。咋听起来 ,似很消极 ,其实 ,是个真理。比如 ,从无到有 ,我创办了《中国文化研究》 ,并以九年的心血灌溉它耕耘它 ,使它从胚胎到婴儿 ,再到一个美少年。可我不可能编它到永远。逝水滔滔 ,无论是人无论是神 ,谁也无法留住岁月的脚步 ;因为人 ,———总要退休 ,或者说总会死亡 ,这个人生句号属于自然法规 ,谁也不能违抗。在我告别《中国文化研究》 ,告别我们的顾问、编辑、作者和读者的时候 ,我要向大家说一声 :“谢谢 !谢谢……”我知道 ,没有你们的支持与关…  相似文献   

20.
交流     
《文化博览》自04年3月创刊以来。一直以"卷首语"为标志,博得读者喜爱。然而自05年第6期,"卷首语"却突然消失,而代之以漫画至当今,个中缘由不得而知。我认为,此种抽象的漫画式的"卷首"(前窗),远不如一篇蕴含哲理的文章更令人心动。在我接触的许多刊物中,不仅有"卷首语",而且言简意赅,令人赞叹和鼓舞。作为一本刊物,无论拥有多少栏目,其内容必须让人耳目一新,而年轻的《文化博览》正向着这一伟大目标迈进。教育家朱永新曾这样说过:什么是人文一个是关心人,一个是关心文。关心人类的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