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古今中外,翻译与女性就有着不解之缘。女性被认为是边缘次要的,而翻译则被冠以女性气质,被认为次于原作。在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带着鲜明的政治色彩进军到翻译界,本文通过探析女性与翻译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翻译     
随着中国社会越发走向现代,翻译界不断涌现出了许多女性,这与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普及有关。在封建社会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妇女在学术领域内成就少,中国历史上除了有很少几个女诗人外,少有女科学家、女教育家、女翻译家。翻翻中国的翻译史,虽然源远流长,但我们只能看见翻译佛经和封建迷信的道安、彦宗、玄藏等。佛经翻译开始于西汉末年,此后长达一千多年都没有女性译者。到清朝末年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身份往往被忽略,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从而产生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强调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在翻译史上独树一帜,让我们深入思考传统译论中的不合理性,对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有益的启示。但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翻译有时对译者主体性过分张扬,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该摒弃其过于激进的一面,通过发挥译者自身的主体性,为重新构建女性的主体性及译者的文化身份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翻译史长达2000年之久,但从文字记载来看,男性译者一直占据翻译史的主导地位。众多的女性译者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史研究的经验,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史情,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进行女性翻译史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更要估计到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的女性翻译史研究要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撑、采用适当的撰写体例、使用合理的研究方法、重视史料的收集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话语的女性主义重写--兼比较《简·爱》的两个中译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日益关联,如何在翻译中体现女性话语成为女性主义翻译和体现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权力和话语的关系,强调了女性话语权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探讨了凸显女性话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对同一著作中的翻译,分析女性译者在译著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以及对女性主义的追求,同时也从女性译者译著中对女性真实的个性和心理特征的细腻刻画来体会她们对于女性意识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译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女性翻译可以重建原文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重新界定女性翻译的文化内涵。女性翻译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诠释,其出发点就是对男权中心的再次解构和彻底批判,充分体现译者的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杨必先生50年代翻译了英国作家萨克雷名作《名利场》,在这部以两个女性命运为主线的小说中译者通过其女性视角,体现出性别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女性翻译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际译学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与西方相比还只能算刚刚起步。如果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我国的女性翻译研究必须首先回顾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了解多元文化中女性翻译的叛逆性和差异性。然后才能探讨出中国女性翻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在这个男女观念平等的年代,女性接受教育已经是一件最为寻常的事情,同样在俄罗斯,这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男女平等观念也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直如此。虽然俄罗斯坚持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但是在以前只有少数女性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当她们步入社会,在就业时,女性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无法享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而女性在高等教育的地位直接影响其在社会的地位,所以提高俄罗斯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是俄罗斯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发展脉络、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未来走向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这几个方面对俄罗斯女性高等教育进行论述。对俄罗斯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嫣  苗锦 《家教世界》2013,(4):258-259
体育电影中对女性的描述折射了女性在体育界甚至在社会的地位。本文试图从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探寻女性在体育电影的地位,分析性别、种族等社会因素对女性的影响,了解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们强调翻译研究应该消除传统译论对译者/女性的歧视,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性别切入,展现女性的话语策略以及女性译者对“忠实“概念的再度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海上花列传》伊始,海派小说的叙事形象开始建立,也可以说“女性”的叙事形象开始建立。张爱玲和孔慧怡以她们独特的女性体验在翻译、编订《海上花》英译本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女性视闲。从书名翻译的选择、原文序和楔子等的删除并加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三个方面,均可说明女性视闻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凸显女性身份的。通过分析女性人物形象刻画中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可以窥见译者精湛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作为世界知名佛教团体——创价学会的现任会长,他女性观的形成与佛教中男女平等的观念息息相关。他一贯坚持尊重妇女权利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支持女性运动,在多部著作中肯定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地位与价值。他还积极赞扬女性关爱、保护生命的美德以及倡导运用女性的力量推进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张秀婷 《海外英语》2013,(7X):255-257
女性文学是文学领域研究的问题,心理学、社会学及语言学领域对此也倍加关注。女性文学的发展与社会和道德水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女性文学从而探寻女性的社会地位成为各方学者的兴趣所在。该文将对各个时期女性诗歌用评价理论进行话语分析,并由此探究女性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及话语所有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父权的压迫,女性长期丧失话语权处于劣势地位;而在语言学中,新学科翻译也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女性主义将其理论植入翻译,旨在关注女性本身,为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女性主义译者在语言层面上利用改写、挪用等策略来重塑自身,由此可以证实女性主义翻译策略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女权运动的兴起、译者地位的提高,使得很多女性译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得以彰显,从而提高女性译者的地位。实践过程中,女性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操作进行了隐形与显形的彰显。此举不仅提高了译者地位、很好地配合了女权运动,而且也使翻译具有跨学科性。但其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从而减弱了翻译的忠实性,忽略了读者。  相似文献   

18.
佟云 《海外英语》2014,(17):160-161
女权运动的兴起、译者地位的提高,使得很多女性译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得以彰显,从而提高女性译者的地位。实践过程中,女性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操作进行了隐形与显形的彰显。此举不仅提高了译者地位、很好地配合了女权运动,而且也使翻译具有跨学科性。但其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从而减弱了翻译的忠实性,忽略了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女权主义立场出发,通过对莎士比亚早期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中两位主要女性角色拉维妮娅和塔摩拉悲惨命运及其根源的分析,试图揭示古罗马时期和英国伊丽莎自时代女性作为“第二性”和“他者”的低下地位。一方面,甘居从属地位的女性在认同一切男性价值观后将成为牺牲品被献祭于父权文化;而另一方面,试图争取与男性同等地位的女性又会引起男性的恐惧和厌恶而最终受到惩罚。作为男性的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女性嫌忌倾向,说明父权中心思想在英国伊丽莎白时代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0.
从对女性称呼的变化看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女性称谓语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来讨论对女性称呼的变化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现代中国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同时也说明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是一奈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